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以黄河流域内的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并结合时空演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格局,最后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未来5年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轻度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失调、濒临协调转化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最后通过预测未来5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过程,推断城市群均处于显著提升状态,且逐步达到初级协调阶段.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效率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与指标建构,研究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物流效率变化及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效率协同发展情况,并同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的测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较高,呈"U"形趋势上升;物流效率总体得到不断改善,平均每年提升2.3%,...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长株潭城市群2005—2020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个方面选取30个评价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分别对长株潭城市群三市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和建议.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三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市域间有差异;(2)三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区域上,长沙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于其他两个市;(3)三市的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系统耦合度稳中有进,两者都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最后,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强省会战略,推进长沙作为省会的带动辐射作用;并以长株潭为核心,带动湖南省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呼包鄂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度及耦合协调模型,对呼包鄂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变化趋势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包鄂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态环境水平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阶段发展为中度协调阶段,但协调发展程度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可以反映该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地区各城市1999-2016年人口统计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和GIS技术分别分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率与城镇化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分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性情况。研究显示:成渝城市群平均城镇化率由1999年底的18. 50%上升为2016年底的49. 90%,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逐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围绕成都、重庆呈辐射态势发展; 2008年以后中心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大于0. 50,城镇化水平因发展迅速而脱离整体协调性水平;城镇化发展差异显著,但总体变化趋向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新型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完善宁夏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体系同时推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民族地区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选取2000—2014年基础数据并应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等模型分析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均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U1>U2,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始终优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耦合度C呈现波动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耦合度值由0.494 93下降到0.479 09又上升到0.482 04后又下降到0.470 09;而耦合协调度由0.244 85上升到0.507 04,上升趋势明显。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分为两种类型,2000—2013年总体处于失调阶段,其中包含中度失调、低度失调、濒临失调3个阶段;2014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才步入勉强协调阶段,至此进入了协调发展阶段,但距离高度协调甚至极度协调仍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匹配程度偏低,要实现两大系统协调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的结果分析得出,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化进程缓慢、政策机制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建设政府主导的新型体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带动地区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机制。本研究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围绕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选取相关指标数据,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对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系统耦合度、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存在一定的协调发展关系,但区域内差异较显著;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市州数量偏少,处于失调阶段的市州数量过多,整体协调度水平较低,耦合互动关系不够完善优化,协调作用不明显。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情况,促进旅游业升级创新,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甘肃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相协调、健康趋势发展,将是甘肃省一项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典型的西北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计算其综合水平指数,结合耦合度、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耦合交互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指数不断提高,上升幅度比较大,新型城镇化水平增长略快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始终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虽有上升态势,但程度一直偏低,属于严重失调阶段;作为土地稀缺的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够充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兰州市应积极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益,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西部大省四川省为例,选取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创新与研发等6个一级指标,人均GDP、人口密度等21个二级指标,利用AHP-BN方法对21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与AHP分析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省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较大,成都市呈"一城独大"的态势,成都、德阳及绵阳所在的城市群发展较好,宜宾、泸州、广元、巴中以及3州(甘孜、阿坝和凉山自治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低.近年来四川省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空间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2010—2014年,成都、德阳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增幅在10%以上,其他市州在2%~9%,而宜宾、甘孜未发生明显变化.与单一的AHP方法相比较,AHP-BN法不仅能有效避免分析结果异常值的出现,还通过不断集成专家知识与经验,为定量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新时期城镇化的新内涵,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综合评价系统由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四个子系统构成,并据此设计城镇化水平的分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的熵权法,从时间和城市两个方面对中原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的测度和评价.分析认为,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更能体现新时期城镇化的特征;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体系合理,但经济结构亟待调整;经济和社会指标是影响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影响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在本质内涵、目标内容以及实现方式上的全面提升,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问题的研判,研究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并对其主要路径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化长期的片面畸形发展已经使城镇化发展呈现了病态特征,具体表现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协调性,以及城市空间结构混乱与中心城市功能不突出等.据此提出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应是资源利用高效、环境生态本底优越、经济持续集约发展、文化繁荣昌盛、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大中小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协调发展的"四化"统筹和"三型"一体的城镇化.最后从特色城镇体系的构建、吉林中部城市群的塑造、重点功能区的推进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视角对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选取14个评价指标,建立四川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四川省2003—2013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并预测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四川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可分为失调阶段—过滤阶段—协调发展3个阶段;(2)总体上,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指数为上升趋势,两者的发展水平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人与地,实现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互关系为主线,以新疆2005-2014年间二者发展的交互作用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五个方面共29个指标,并构建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了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程度。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5-2006年为严重失调阶段,2007-2009为失调阶段,2010-2014年为协调阶段;(2)新疆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趋近于线性上升态势;(3)2010年以前新疆属于旅游业发展滞后型,之后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在此研究结果上提出新疆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1)结合新疆区位及资源优势制定合理的新型城镇发展规划;(2)注重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促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共同发展;(3)加强生态旅游模式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构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对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6年,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且存在显著的耦合互动发展关系;乌兰察布市新型城镇化滞后的年份较多,但在2014年之后,旅游产业开始出现滞后;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呈现向协调发展趋近之态势.从静态角度来看,2者耦合协调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等要素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性;从动态角度来看,各因素对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空间城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在区域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2000、2005、2010、2013年各个县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变状况.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居于较高城镇化水平以及较低城镇化水平的县市稳定性很强,城镇化水平变化幅度小.(2)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逐步扩大,低水平区域逐渐减小.高城镇化水平区域主要位于中原城市群的中部地区以及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低水平县市分布在西南部区域以及东部的部分区域.(3)城镇化水平高高集聚区基本位于中原城市群的中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部区域.(4)基础条件、区域相互作用、产业结构是形成中原城市群县域城镇化时空演变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全省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安徽省城市群建设研究成果的回顾,依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区域发展梯度理论,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提出安徽省城市群发展应采用"雁型"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框架,并从社会、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层面,提出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北疆地区37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得到指标权重和评价得分,采用ESDA方法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得分进行可视化表达、地理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时空格局演变分析,运用GWR模型,分析各县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06—2017年北疆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增幅高达47.37%,各县市年均增长率均值为16.1%,相对差距逐年缩小;各县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表现出高度空间相关性,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博州、伊犁州所辖县市,热点区主要集中北疆中部乌克昌县市单元;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与新型城镇化高度相关,人口要素次之,市政及生态要素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最弱.北疆城镇化发展水平驱动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金融驱动力、行政驱动力、内源驱动力、市场驱动力和基础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人口、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3年、2009年和2014年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西部差异大于中部大于东部;2)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从东西方向上看,东部发展水平较稳定,中西部发展水平波动明显;3)新型城镇化中高、中等、中低和低水平区都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状态,但低水平区的连续分布状态有逐渐被“冲散”且面积减小的趋势;4)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五个类型区的影响因素各异,总体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空间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关天经济区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土地城镇化、社会发展、生态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衡量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Pearson法对各指标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高质量地区(西安)、较高质量地区(宝鸡)、中等质量地区(铜川、咸阳)、较低质量地区(渭南)和最低质量地区(商洛、天水)。结论 1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存在差异,呈现出两端发展低,中间突出的特点;2西安作为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迅猛,但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最低,其他城市各项指标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不大,但总体上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3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