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东江是南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 (惠州、东莞、深圳和香港 )的饮用水源 ,文章详细分析了东江中游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的水污染状况 ,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东江中游水质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水质变化趋势。东江中游目前及未来主要受可降解的有机物影响 ,主要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和石油类。在季节变化上 ,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为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水质恶化有逐年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潘振华 《广东科技》2010,19(12):99-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江河梯级水利枢纽库区淹没影响成了工程开发的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对东江下矶角梯级供水枢纽工程库区两岸淹没采取的规划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沙颍河污水的排放,保证西淝河线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基于MIKE11建立了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氨氮为水质指标,分析了污水下泄过程中污染物的降解与稀释特性对西淝河取水口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汛前随着支干流量比增加,污染团从主要受降解作用为主过渡到稀释作用为主;汛初下泄的污水主要依靠干流的稀释作用降低质量浓度;当沙颍河在汛前和汛初的下泄污水流量分别大于淮干流量的10%和7%时,取水口水质有超Ⅲ类水的风险;取水口氨氮质量浓度与支干流量比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二者的拟合效果与污染团受干流稀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淮河流域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方案进行风险分析,模拟了10个调度方案,包括实时调度方案、人机交互方案和优化调度方案,选取淮河流域2个主要污染物指标CODMn和NH3-N,分别计算各方案下2种水质指标超标风险率和超标程度;同时,进一步考虑调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防洪风险和供水风险,采用多目标模糊综合决策的方法,分别考虑上述2种水质6个指标,以水质监测断面界首、鲁台子和蚌埠闸为决策断面,计算得到7种情景下各方案的优劣排序。结果表明,实时调度方案在各种情境下风险最小,为最优调度方案,人机交互方案(方案3、方案4和方案5)在各种情景下风险均比较大,为最劣方案。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东江流域径流变化贡献率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弹性系数法及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1959-2000年东江流域4个径流测站、28个降水测站、4个气温蒸发测站的径流、降水、气温、蒸发数据做系统分析与模拟,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东江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研究表明:1 1972年是东江径流变化的变异点,1972年后东江径流较1972年前增大;2东江流域降水增加,蒸发减少,是导致东江流域径流量增加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对东江径流增加的贡献率约为0.27-0.77;3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产汇流过程,导致径流量变化,大型水库的建设是东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显著改变的重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对东江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约为0.23~0.73,其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呈减弱趋势。研究对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东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青草沙水库取水口2010—2019年这10年的日监测数据,对水质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了年际和季节性变化趋势分析,并探讨了理化指标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青草沙水库取水口溶解氧浓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pH值呈现弱碱性;(2)取水口氨氮浓度较低,硝酸盐氮浓度介于1.2~2.0 mg/L,总磷浓度为0.1~0.2 mg/L,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2.0~4.0 mg/L,且这4项指标从2015年开始均呈下降趋势,表明来水水质进一步变好;(3)溶解氧浓度、水温和pH值存在明显的四季变化,而总硬度、永久硬度、电导率和氯化物这4项指标受海水入侵影响且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其余指标随季节变化差异不明显;(4)总磷浓度、高锰酸盐指数浓度随浊度的升高而升高,总磷浓度和硝酸盐氮浓度随着大通流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丹江口水库为研究对象,构建多目标调度图优化模型来模拟指导水库调度运行;选择基准年1961~2000年实测旬径流系列进行模拟调度.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调度方式与常规调度方式相比,在不增加防洪风险的前提下,生态供水保证率、多年平均生态供水量和多年平均发电量均得到了提高,且对下游供水量、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影响不大,三个生态需水方案的保证率均达到97%以上,多年平均生态供水量和发电量分别增加4.14×108 m3和0.81×108 kW·h,增幅分别达3.21%和2.13%.将GCM模式的输出作为分布式VIC水文模型输入,预测了未来90a三个时期汉江流域的径流变化,并验证多目标优化调度图能很好地适应未来气候情景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河流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对下游城市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事故发生风险提升,沿河城市均需制定应急预案,而应急响应时间是预案制定的基础数据.本文以淮南市为例,建立淮河淮南段水动力与水质模型并进行突发污染事故模拟研究.根据不同季节的水文条件确定模型参数,定量模拟了突发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各水厂取水口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并对各水厂取水口应急响应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各水厂取水口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响应时间及事故影响时间受上游来流流量的影响较大,丰枯水期差异明显.在枯水期,各水厂对于污染事故的响应时间为2.52—6.83d,污染云团对各水厂取水口的影响时间分别接近或达到3d;在丰水期,各水厂对于污染事故的响应时间为0.55—1.36d,污染云团对各水厂取水口的影响持续时间平均只有0.56d.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大藤峡水利枢纽发电调峰过程中下泄流量变幅过大造成对下游河段航运的影响,考虑在其下游兴建羊栏滩反调节水库,根据河段处在三江汇合口及地形限制等问题制定了反调节调度方式,对反调节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比较了不同调节库容、正常蓄水位方案下羊栏滩反调节水库的反调节效果、发电效益等.结果表明,羊栏滩水库1.1×107 m3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浑河流域沈抚新城下游河段的污染物流经水体的水质状况,解决沈抚新城面临的水环境问题,确保当地水环境安全.方法选取COD和氨氮为污染因子,计算浑河东陵大桥至长青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利用QUAL2K软件模拟污水经杨官河和白沙河进入浑河后,研究区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计算出东陵大桥至长青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为COD 18.23 t/d,氨氮2.54 t/d.污水集中处理后经白沙河排放,对下游浑河水质影响较小,能够满足水功能区划;合理分配水量,使污水经白沙河和杨官河分别排入浑河时,下游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污水全部通过杨官河排放,下游水质不能满足水功能区划.结论从而确定沈抚新城的污染物排放量、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及污水排放位置.为浑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长江上游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域河道汇流和水库调度模型,对调整后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水库群影响下的长江上游径流变化作了分析,全面考虑了长江上游流域内80座主要水库.结果表明调水使受影响水系径流明显减少,雅砻江受影响最大;受水库调节影响,不调水的月份径流也明显减少,且距引水点越远径流受影响越小;龙头水库的运行状况对其水系径流的影响显著,调水后汛末不能蓄满时其径流调节能力大减,导致水系非汛期径流减幅大于汛期;调水使水库入流减少,调节幅度加大,延长了水库汛期向汛限水位运行的过程,使汛期径流减少;所有规划水库建设后,长江上游调水170×108m3,对三峡枢纽运行影响不大,宜昌站4月份径流减少最多,约10%,汛期径流有所减少,一般在6%以下.  相似文献   

12.
珠海市汛期降雨充沛,水库集雨面积大,且各水库均是自流供水,合理分配各水库供水量,有效地利用降雨大这一有利条件是珠海水司汛期调度的一大重点.针对珠海市分散复杂多水源原水系统河库并存、库库连通和汛期多雨水的特点,建立了以取水泵站能耗最小、水库运行末水位偏离水库控制水位最小为目标的一级优化调度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调度方案在满足实际调度需求的前提下,节能优势明显,而此模型的建立,也为分散复杂多水源原水系统的一级优化调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型水库由于水深大流速小,水体易出现垂向温度分层,对库区及其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为了减弱水温分布的不利影响,常采用分层取水.本文采用三维水温数值模型对阿海水库两种取水口高程下的水温分布进行预测,重点分析了取水口高程对库首水体的温跃层强度、均温层的位置和下泄水温的影响,为阿海水库的设计和生态调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资源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工程现有调度规则的前提下,建立了反映水文情势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鄱阳湖区间分布式水文模型、湖区二维水量水质模拟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防洪、水资源与水质生态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防洪影响方面,三峡水库预泄期鄱阳湖水位抬升,低水增幅大于高水增幅,而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水位降低,低水降幅大于高水降幅,总体上对鄱阳湖防洪影响有限;在水质影响方面,鄱阳湖区水质浓度与五河来水的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关系密切,受长江流量影响的关系并不大;在供水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将对鄱阳湖枯水期供水形势产生较大影响;在生态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植被面积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大小与月份的不同有关,并将导致鄱阳湖不同区域湖滩草洲显露日期提前和显露时间有所增加,这将对鄱阳湖珍稀候鸟栖息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皖南的一个小城镇,周边有三条水源,流域控制面积4郾7km2,原居民生活及饮用水源为井水和溪水。近年来随着城镇的发展,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需求日益增大,现有水源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改善该镇的供水条件,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供水工程建设。一、工程总体设计1、水源选择。距离该镇20km处有一水库,库容4000万m3,流域控制60km2,水质为Ⅰ类,多项指标符合卫生要求。因此,选择该水库为供水水源。2、取水口的位置。采用两种方案进行比较(见下表),选择方案1。3、取水构筑物。该镇地形高差大,取水口高程高,采…  相似文献   

16.
巢湖烔炀河水体氮磷营养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烔炀河水生植物生长情况和水力学特征,将河流划分为5个河段,并以水生植物稀疏的河段作为对照段,对水生植物作用下水体氮磷营养物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对氮磷消减作用明显。水体氮磷变化特征表现为:在时间上,各水质指标含量为每年3月最高,达Ⅳ类水,甚至Ⅴ类水质;10月最低,仅Ⅱ~Ⅲ类水质;在空间上,从上游至下游河流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及总氮等各项含氮指标质量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总磷质量浓度则呈高—低—高的变化特点。研究所得结论可为烔炀河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排涝泵站前池水质与降雨特征的响应关系,对南京市城区秦淮河沿线2个排涝泵站前池水质以及降水量开展高频在线自动监测,结合回归树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前期干旱时间条件下排涝泵站前池水质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排涝泵站前池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晴雨天均有生活污水汇入的A泵站前池氨氮质量浓度在大雨强下降低,中雨强下先升高后降低,小雨强下平缓上升,A泵站前池污染物质量浓度主要受降雨强度和次降水量影响;主要接收降雨径流,雨量大时有生活污水溢流汇入的B泵站,前池污染物质量浓度在大雨强下先升高后逐渐降低,中雨强下降低,小雨强下变化不大,B泵站前池水质主要受次降水量、前期干旱时间和降雨强度影响;2个泵站前池CODMn质量浓度变化与降雨的响应规律相似,但更多受到与前期干旱时间关联的地表径流冲刷作用影响;连续降雨均导致泵站前池氨氮质量浓度和CODMn质量浓度波动变化较大,而前期干旱时间越长,降雨发生后泵站前池水质越差。  相似文献   

18.
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大坝建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途径:通道阻隔、水库淹没、径流调节、水温变化等,探讨了大坝建造对河流水文特性、化学特性、通道作用等生态功能的影响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于已建工程可通过水库运行调度方式的调整,减缓其生态影响.其主要包括:结合河道及流域的生态保护目标采取不同的调度措施,保证合理的下泄生态流量;采取联合调度方式保持水库及下游水质;采取人造洪峰保护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对湿地、湖泊进行人工补水等.建议水库运行调度应在考虑工程功能的同时,兼顾坝下及水库的生态功能,以达到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流域健康的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闸坝河网水流控制特征,以MIKE11 HD(hydrodynamic)和AD(advection/dispersion))模块的水量-水质模型为基本模块,通过水位-流量关系及其水位控制,体现闸坝调度对河网水动力及其水质的影响,构建了多闸坝河网水系最大日负荷(Total Maximum Daily Loads Process,TMDLs)计算系统,并应用于淮河流域江苏省沂沭泗水系.利用2006年—2008年及2010年水文、水质监测资料对计算模型的率定与验证.验证结果为:计算区域板浦、沭阳闸下站水位计算值和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45%和0.91%,仲集和沭阳(南泓)站CODMn和氨氮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7.1%和6.5%~20.4%.以2010年(平水年)为设计水文条件,研究区内主要水质受限水体CODMn与氨氮最大日负荷年总计值分别为25276.85吨和1932.56吨.  相似文献   

20.
基于镇扬江段河势变化剧烈、感潮特性明显、水沙运动复杂的特征,建立了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及泥沙耦合数学模型,在有限体积法框架下应用通量差分裂(FDS)格式计算模型中各跨单元边界的数值通量,基于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洪季、枯季镇扬江段水沙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1)镇扬江段汛期流速约为0.72-1.98m/s,枯水期流速约为0.33-1.24m/s,汛期平均流速约比枯水期增加了40.6%;(2)汛期水动力条件较好,沿河排污口最大污染带长度约1550m,枯水期总污染带长度约2800m,比汛期增加了46.2%;(3)汛期镇扬江段平均含沙量为0.12-0.20kg/m3,枯水期平均含沙量为0.07-0.11kg/m3,汛期含沙量较枯水期增加了40%;汛期,泥沙浓度从上游至下游沿河长方向基本呈现递减趋势;枯水期,由于径流、潮流双重作用明显,泥沙浓度沿程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