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04年9月~2005年11月通过定点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群体总丰度在3310-21725 ind/L间变动,于2、5和8月分别有一个峰值,对总丰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丰度的季节变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红色中缢虫的丰度为225~14062ind/L,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2000ind/L以上;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在0~2875ind/L之间变动,多数月份低于300 ind/L,3月出现最大值;无壳纤毛虫在1570~8 512 ind/L之间变动,全年保持着较高的丰度,于2、5和9月均可形成峰值;无节幼体和砂壳纤毛虫变动范围分别为0~1063 ind/L和162~9625 ind/L,数量变动与水温的季节变化较为密切,在水温大于20℃的5~11月,有较高的丰度.微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在10.86~111.65μg/L之间变动,由于曳尾虫(Tontonia)、螺体虫(Laboea)及砂壳纤毛虫的大量出现,生物量高值集中在相应的5~10月,5月出现最大值.微型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变动范围为7.01~141.64μg/(L.d),在5~10月生产力相对较高.据估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日摄食压力可达6%~267%.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蛋白银染色法及沉淀法分别对采自大亚湾水域的浮游纤毛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各样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结构参数确定了该水域浮游纤毛虫群落有以下特点:群落的种类数从9~29种不等,密度从2000~13400ind/L;群落的优势种为腹羽急游虫(Strom-bidiumventropinnum)和球形急游虫(Strombidiumstrobila);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7132~4.2339.并结合采样点的位置分析了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场春季纤毛虫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60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1目、25科、32属.下毛目(Hypotrichita)为优势类群,盾纤目Scuticociliatida、膜口目Hymenostomatida、前口目Prostomatida和侧口目Pleurostomatida为常见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颗粒膜袋虫(Cyclidium granulosum)、善变膜袋虫(Cyclidium versatile)、珍珠映毛虫(Cinetochilum margaritaceum)、钩刺斜管虫(Chilodonella uncinata)和大口瞬目虫(Glaucoma macrostoma)为纤毛虫群落中的优势种,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纺锤康纤虫(Cohnilembus fusiformis)、齿脊肾形虫(Colpoda steini)和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为偶见种,其余51种属常见种.纤毛虫的最大丰度为28980 ind/L,最大生物量为353.1μg/L,物种多样性指数在2.13到4.44之间.对网箱养鱼场样点和对照样点的纤毛虫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表明,网箱养鱼场样点纤毛虫群落的种类数、平均丰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平均生物量均大于对照样点.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纤毛虫群落结构动态受人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轮虫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8年5月(春)、8月(夏)和10月(秋)对白洋淀26个采样点轮虫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测定了水温(WT)、溶解氧(DO)、pH值、水深(WD)、透明度(Tr)、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等环境因子,分析了轮虫群落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综合评价了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共鉴定出轮虫21属61种,以耐污性种类为主,角突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和小多肢轮虫为优势种.各采样点轮虫种数差异较大,最多为20种(聚龙淀),最少仅为6种(大麦淀).轮虫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3 372 ind./L,0.90 mg/L),夏季其次(1 240 ind./L,0.88 mg/L),春季最低(210 ind./L,0.22 mg/L);轮虫最高丰度为6 930 ind./L(三角淀,秋季),最低仅为2 ind./L(平阳淀,夏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夏季最高(分别为2.30和0.86).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轮虫丰度与DO、WD、Chla、T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r显著负相关;轮虫种数与WD显著正相关,与WT显著负相关.与历史资料相比,白洋淀水质在一定程度有所好转,但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11个采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76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0目29科42属.广布种为陆生拟裸口虫(Pseudoholophrya terricola)、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齿脊拟肾形虫(Paracolpoda steini)、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土壤肾形虫(Colpodaedaphoni)、有肋薄咽虫(Leptopharynx costatus)、刚毛胃纤虫(Homalogastra setosa)、近亲殖口虫(Gonostomumaffine)、苔藓游仆虫(Euplotes muscicola).下毛目为该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中的优势类群,肾形目和前口目为次优势类群,管口目和寡毛目属罕见类群.研究区C/P系数为0.615,Jaccard相似性系数在0.184~0.532之间.结果分析表明,博峪河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于土壤纤毛虫的生长与繁殖,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有明显差异,且与各样点小生境密切相关,物种数的差异和较低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出土壤纤毛虫群落分布的异质性具有区块特征.  相似文献   

6.
2007年5~12月对大鹏澳鱼类养殖区(St.1)、贝类养殖区(St.2)、自然海区(对照区)(St.3)微表层和次表层的水质及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3个调查区域微表层浮游动物种类数分别为33、25和27种,次表层浮游动物种数分别为70、56和67种.微表层浮游动物丰度在夏季达到最高,分别为580.0 ind./L(St.1)、224.0 ind./L(St.2)、750.0 ind./L(St.3),微表层浮游动物丰度均值高于次表层,对照区最高(314.5 ind./L),鱼类养殖区(262.0 ind./L)次之,贝类养殖区(168.5 ind./L)最低.水化分析结果显示大鹏澳海区微表层对氮、磷、硅营养盐均有富集作用,TN、TP、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富集因子平均值分别为2.02±O.13、2.16±0.18、3.36±1.04和2.12±0.10.大鹏澳不同功能海区不同水层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有很大差异,海水养殖对水质、浮游动物数量和组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南极硅藻进行定量研究较有必要,以客观准确地了解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在南极长城湾沿岸海域共设置6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定量采集3个浮游硅藻样本。结果显示:长城湾海域共发现浮游硅藻31种。浮游硅藻群落的优势种为Cocconesi fasciolata(18.5%)、Amphora holsatica(13.6%)。次优势种为Cocconeis costata(7.1%)、Cocconeis imperatrix(6.8%)、Thalassiosira antarctica(6.4%)、Rhoicosphenia genuflexa(6.1%)、Licmophora antarctica(5.1%)。各样点浮游硅藻细胞密度总平均值为1.92×10~5ind·L~(-1),变幅为1.44×10~5~2.56×10~5ind·L~(-1)。浮游硅藻的分布从湾心到湾口呈现出一定趋势:浮游硅藻的物种丰度,湾心处共15种,湾口处共25种;浮游硅藻的细胞密度,湾心处平均为2.51×10~5ind·L-1,湾口处平均为1.48×10~5ind·L~(-1)。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浮游硅藻由湾心到湾口,物种丰度和硅藻细胞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渤、黄海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分布特征,于2014年11月在南黄海、北黄海和渤海采集浮游动物样品,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分布情况等.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70种,浮游幼虫22类;3个海域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均存在差异,种类数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以南黄海最高.南黄海、北黄海和渤海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不包含夜光虫)分别为225.5,295.1和128.2ind/m~3,高丰度主要分布在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南黄海、北黄海和渤海分别有6,5和4个优势种,其中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是3个海域共有的优势种.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优势种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可划分为4种类型.聚类分析表明,渤、黄海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渤海及黄海近岸群落、黄海北部及中部群落和黄东海交汇水混合群落.冗余分析显示,对浮游动物群落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为表层盐度.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对珠江广州河段及天河、流花公园内湖泊轮虫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共发现轮虫21属77种(包括亚种).其中湖泊的优势种分别为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微型多突轮虫(Liliferotrocha subtil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和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而广州河段则是微型多突轮虫(Liliferotrocha subtil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udatus).轮虫数量的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夏初和8月份.全年最高密度为5 494 ind./L(中大采样点,2005年12月),最低密度为117 ind./L(中大采样点,2006年7月).枯水期,轮虫密度较高,丰水期,轮虫密度较低.4个采样点轮虫年平均密度以天河采样点最高(1 260 ind./L),中大采样点次之(1 123 ind./L),黄埔采样点再次(737 ind./L),流花采样点最低(718 ind./L).径流量、盐度、温度是造成河口和湖泊轮虫密度以及种类组成区别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轮虫在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伶仃海域龙须菜栽培对水质及浮游细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须菜栽培对水质及浮游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3~4月对珠海外伶仃岛龙须菜栽培区及邻近海域(对照区)进行了6次周际调查.结果:龙须菜栽培区浮游细菌数量平均值为(1.49±0.08)×10~6ind./m L,对照区为(2.19±0.15)×106ind./m L,栽培区浮游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同时,龙须菜栽培区表层水体TN、DTN和DT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浮游细菌数量与TN、DTN、DTP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和龙须菜栽培生物量显著负相关,与温度、盐度、TP浓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龙须菜栽培降低了表层水体氮、磷浓度,并使得栽培区浮游细菌数量低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11.
广州低盐河段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虫是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微食物网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研究广州河段轮虫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特征,于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对该河段中大码头(S1)和鱼珠码头(S2)站点轮虫群落结构进行每月1次的调查和理化指标的测定,并通过轮虫种类组成及QB/T指数对水质进行了生态学评价.3年调查期间,共记录轮虫48种,其中污染指示种34种.优势种多为耐污种类,主要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微型多突轮虫(Lififerotrocha subtili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西氏三肢轮虫(Filinia novaezealandiae)、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udatus).轮虫丰度变化为2~4 063 ind./L,中大码头轮虫丰度年平均值为(1 359.46±189.54)ind./L,鱼珠码头年平均值为(1 058.61±156.16)ind./L.调查发现,广州河段盐度很低,均在1.5以下.TN、TP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中大码头TN、TP平均值分别为(6.22±0.39)mg/L、(0.84±0.53)mg/L,鱼珠码头TN、TP平均值分别为(6.32±0.35)mg/L、(0.83±0.09)mg/L,两站点TN、TP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7.68~215.33μg/L,中大码头和鱼珠码头年平均值分别为(56.25±45.31)μg/L、(49.77±7.14)μg/L.统计分析表明轮虫丰度(y)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x)呈正相关关系(P0.05;y=629.750+10.717x).生态学评价和水质评价表明广州河段水质已呈重度富营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于2010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笔者对百花湖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后生浮游动物44种,其中轮虫22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10种;百花湖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较低(物种数S=19和21,Shannon-Weiner指数H'=1.50和2.11),夏秋季较高(物种数S=34和24,H'=2.03和2.75);主要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萼花臂尾轮虫(Y=0.77),春季角突臂尾轮虫(Y=0.11),夏季前节晶囊轮虫(Y=0.32),秋季螺形龟甲轮虫(Y=0.30);后生浮游动物丰度在64.9~854.63 ind./L之间,平均为442.49 ind./L,丰度季节变化显著,但空间分布差异不大;轮虫丰度占据优势,后生浮游动物趋向小型化;后生浮游动物多样性与营养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相似,但与生物量的评价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退耕还林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的影响并对退耕还林后土壤恢复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退耕还林10年后的多树种混交林和单一树种经济林2种模式林地的纤毛虫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共发现纤毛虫70种,隶属10纲21目30科42属;退耕还林样地的物种分布和农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农田退耕后纤毛虫种类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呈现增长趋势且以多树种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纤毛虫优势类群由农田的篮环目(Cyrtolophosidida)演替为退耕后的尾柱虫目(Urostylida).冗余分析显示,在生态恢复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有机质和总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纤毛虫群落复杂程度的关键因子,表明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可以作为响应退耕还林生态效应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调水调沙工程对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2020年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前、中、后期对黄河口海域7个断面23个监测站位进行的3个航次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及同步调查环境因子数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共采集浮游动物34种,隶属于9个门类,其中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种类数最多;强壮滨箭虫(Sagitta crassa)和长尾类糠虾幼体(Macrura mysis larva)是海域的绝对优势种;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前、中、后期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58.09 ind/m3、22.12 ind/m3和11.13 ind/m3,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254.13 mg/m3、262.12 mg/m3和8.50 mg/m3,总体呈现近岸高于远岸的分布特点;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低;对浮游动物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为叶绿素a浓度和水深。研究表明:2020年调水调沙工程实施期间黄河口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呈递减趋势,优势种更替明显,调水调沙工程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大于断面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83种,隶属3纲9目25科35属,其中包括8个未定名种,2个中国土壤纤毛虫新记录种.在针阔混交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土壤中各分布有纤毛虫50,35,39种.第一优势类群为前口目,优势度为25.3%;第二优势类群为肾形目和下毛目,优势度均为24.0%.在农田土壤中分布有29种,第一优势类群为肾形目,优势度为27.6%,第二优势类群为膜口目和异毛目,优势度均为17.3%.优势种有小拟匙口虫、有肋薄咽虫、粘游仆虫、苔藓膜袋虫、大弹跳虫、背沟肾形虫、大口薄咽虫、刚毛胃纤虫和透明赭虫.针阔混交林、油松林、辽东栎林、农田4个样点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96,4.13,5.00,3.30.农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了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季节潮白河流域水库中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于2020年9月(秋)和12月(冬),2021年3月(春)和6月(夏)对12个水库监测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开展调研。4个季度共采集并鉴定浮游动物67属90种,其中夏季种类最丰富,春季最少。水库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夏季达到峰值,均值分别为231.5 ind./L和0.199 mg/L;春季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60.8 ind./L)和生物量(0.075 mg/L)均最低。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夏秋两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密度组成均以轮虫为主,冬春两季则以原生动物为主。侠盗虫在水库四季均为优势类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亚硝酸盐氮和总有机碳均显著正相关,浮游动物丰富度则与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亚硝酸盐氮、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较全面地揭示了不同季节潮白河流域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变化规律,可为流域内水生态健康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于2017-2019年4-5月对舟山渔场典型海域12个站位进行6个航次的鱼类浮游生物拖网调查,分析了春季舟山渔场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所有航次调查共采集鱼卵4 144粒,仔稚鱼785尾,隶属于10目27科。有1种鉴定到目,1种鉴定到科,9种鉴定到属,29种鉴定到种。以鲈形目种类数最多,共19种,占47.50%。4月,鱼卵平均丰度为(0.76±1.20) ind·100~(-1)·m~(-3),5月为(31.51±51.66) ind·100~(-1)·m~(-3),差异极显著(P0.01);4月,仔稚鱼平均丰度为(3.70±15.91) ind·100~(-1)·m~(-3),5月为(1.64±2.71) ind·100~(-1)·m~(-3),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舟山渔场鱼卵与仔稚鱼优势种为小黄鱼、六丝钝尾虾虎鱼、鳀、龙头鱼、舌鳎属未定种及短吻红舌鳎,群落多样性指数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春季舟山渔场鱼卵与仔稚鱼群落结构较稳定,且与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从2006年2月至2006年4月,对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纤毛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纤毛虫57种,隶属于11目21科27属.缘毛目为优势类群.其中优势种为: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八钟虫(Vorticella octava)、卑怯管叶虫(Trachelophyllum pusillum)、彩盖虫(Opercularia phryganeae)、有肋楯纤虫(Aspidisca costata)、片状漫游虫(Litonotus fasciola).同时记录到10种常见种.与两对照样点相比较,活性污泥中纤毛虫种类数、丰度都大于两对照样点.结果表明,缘毛目优势种可以作为污水处理效果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甘肃省黑河高台段纤毛虫群落特征研究的结果。共记录113种水体纤毛虫,隶属于3纲、12目、44科、56属。其中下毛目(Hypotrichida)、缘毛目(Peritrichida)和前口目(Prostomatida)为优势类群,占物种种数的53.98%。14种为出现频率≥0.50的广布种。各样点间相比,大湖湾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十坝和正义峡的最低;高台黑河大桥的优势度指数最大,马尾湖的最小;各样点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变化;丰度从10×103/L到55×103/L,变幅较大;种类数目分别为33、19、40、32、19、34、27和43;种类构成也很不同。群落相似性分析(Jaccard匹配系数)表明,黑河高台段水体纤毛虫群落结构与中国其他河流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微气候生境下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变化特征,于2015年9和12月,在甘南高寒草甸沿不同坡向采取土样,研究土壤纤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纲17目32科48属105种,冬季9纲17目32科42属78种;旋毛纲为优势类群;优势种为膨胀肾形虫;土壤纤毛虫的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不同坡向中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复杂程度最高的是西坡,其次是南坡,北坡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说明土壤纤毛虫群落可以很好地响应坡向的变化;秋季土壤纤毛虫群落较冬季更复杂,表明秋季的生境比冬季更适宜土壤纤毛虫生存.冗余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纤毛虫对各环境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速效氮与管叶科土壤纤毛虫分布显著正相关,全磷与前管虫科纤毛虫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则与瞬目科和斜吻虫科纤毛虫显著正相关;秋季与土壤pH正相关的土壤纤毛虫有22科,与速效氮正相关的有20科. pH和速效氮是影响秋季甘南土壤纤毛虫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