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省近50年(1959-2008)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系列数据,采用参数线性回归检验(LR)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MK)两种方法,从观测站、地级市、全省和山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地区4个层面,对山西省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MK结果表明,(1)在108个地面站中,除河曲县站的年平均气温呈不显著减少趋势之外,其余107个站的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0.034~+0.896℃/10a("a"即"年";以下同).其中97个站的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10个站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不显著.除曲沃等8个站的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之外,其余100个站的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0.154~-57.750 mm/10a).其中16个站的年降水量显著减少,84个站的年降水量减少不显著.(2)11个地级市的年平均气温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升高趋势(+0.181~+0.417℃/10a).各市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6.954~-33.681 mm/10a).其中晋城、晋中、临汾和吕梁4市的降水量显著减少,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朔州、运城和忻州7市的降水量减少不显著.(3)山西省的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升高趋势(+0.295℃/10a),其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20.486 mm/10a).(4)山西省17个综合治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0.126~+0.375℃/10a).这17个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2.619~-34.417 mm/10a).其中5个地区的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总之,山西省的气温和降水在整体上分别呈显著升高和显著减少趋势,在较低层面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比分析同时表明,LR和MK所得的结果,就气温而言一致性非常高;就降水而言一致性则不确定(因研究层面不同很高或较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库曼斯坦Ashgabat,Bairam-ali,Chardzhou 3个气象站点多年月均气温、降水、日照时间等数据,得出土库曼斯坦近30a的气候变化特征,并综合分析气温、降水、日照时间等要素与农作物产量的相关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30a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以0.52℃/10a的速率在降低,平均降水以24.1mm/10a的速率在减少;气候更加干旱、少雨,农业生态环境及草场退化,农作物产量、牲畜数不稳定.可为土库曼斯坦适应气候变化,科学调整农业布局,合理配置农牧业所用的水资源,防治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提高农业经济、农业区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津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其中春旱问题突出.因此,探讨该区年和春季降水量与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8年降水与气温数据,根据气象行标当候(5 d)划分春季(10~22℃),利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小波相干性分析该区降水量与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0.9 mm/(10 a),而春季降水量总体上无显著变化趋势;年和春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区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②年降水量时间波动主周期为23 a,比气温和春季降水量主周期(27 a)缩短4 a;降水与气温的不同步可能导致气温高的年份春季降水少,加剧了春旱问题.③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在1995年前为负相关,3~5 a周期区间内春季降水量比气温在1985—1995年和2005—2010年落后1 a左右,年和春季降水与气温在全年和春季尺度上均为非线性的耦合关系.④春季植物生长关键期(3—4月份)降水量无显著变化,但气温却升高,这可能影响植物生长对水分潜在的需求,进而降低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近44a四川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14年四川省140个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气候变化检测与极端事件指数专家组公布的部分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四川地区近44 a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部分极端气温指数进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的极端暖指数T_(N90)、T_(X90)等分别以0.62和0.7 d/a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T_(N10)、T_(X10)等分别以-0.56和-0.26 d/a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表明四川地区变暖趋势明显;日极端气温T_(Xx)(0.04℃/a)、T_(Xn)(0.03℃/a)、T_(Nx)(0.02℃/a)和T_(Nn)(0.03℃/a)均呈微弱上升趋势,表明发生极端气温事件的概率有所增加.四川地区的整体雨量在近44 a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0.794 mm/a;从连续干旱日数和连续湿润日数等极端降水指数分析,除川西高原有增湿趋势以外,全川大部分地区有暖干化的趋势;R_(X1d)、R_(X5d)和尼。等指数的下降趋势表明降水的集中程度略微减弱.REOF结果表明大地形对气温变化有显著影响,虽然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四川西部高原与东部盆地存在明显区别,西部T_(N10)、T_(X90)的变化幅度均弱于盆地地区.  相似文献   

5.
拉萨市近3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1978-2013年拉萨市所属4个气象站点(当雄、尼木、拉萨、墨竹工卡)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拉萨市4个气象站点近36年的气候变化特征,为当地4个县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趋势系数法研究其气候变化趋势,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对气象数据进行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并对各站点的气候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1)4个站点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增温最快的是拉萨站,速率为0.66℃/10a,速率最慢的尼木站为0.34℃/10a;(2)各站点的降水表现为缓慢地波动上升趋势,均表现为夏季降水量远远多于其它季节,冬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3)除拉萨和墨竹工卡站气温未发生突变,其它2个站点气温突变显著,4个站点的降水突变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近50年的观测资料对揭阳市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揭阳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16℃/10a、0.379℃/10a、0.329℃/10a;前两者在上世纪70年代初,后者在80年代初以来均呈上升趋势;进入90年代增温加剧;冬、春增温显著.年降水量以-5.642mm/10a的倾向率减少,变化趋势平缓:进入21世纪,降水减少趋势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前汛期降水明显减少所致.日照时数以-42.316h/10a幅度减少;90年代以来目照偏少,近年来日照减少加快,秋、冬两季日照减少较多.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甘肃省及周边43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62-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均值处理,得到12个月份的站点月均气温;利用AUNSPLIN进行插值处理,生成1-12月的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并进一步利用ArcGIS10.0的空间分析工具,得到50年来甘肃省四季代表月份: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月)和全年的平均温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趋势特征分析.结果如下:(1)甘肃省1月平均温度最低,达到-9.18℃,7月平均温度最高,达到17.62℃.(2)在不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的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夏季(0.39℃/10a)春季(0.35℃/10a)秋季(0.22℃/10a)冬季(0.19℃/10a);(3)从近50年温度倾向率来看,甘肃(0.34℃/10a)全国(0.23℃/10a),略小于青藏高原(0.37℃/10a).总体来看,近50年甘肃省的气候变化整体呈现出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西省15个气象站1958年~2009年的逐年气温、降水数据,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偏最小二乘回归(PLS)、M-K检验和Morlet小波等方法,对江西省气候变化趋势、突变情况和周期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2年来江西省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6℃/10 a,进入90年代后这一趋势尤为明显;降水量的线性倾向率为15.135 mm/10 a,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降水量变化不明显.突变分析中,气温发生突变的年份为2004年左右,降水没有突变点.周期分析中,气温和降水变化都包含了26 a、13 a、4 a的振荡周期,26 a左右周期在整个时间段上表现十分明显,为第一主周期.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气温与降水的出现时间有较好的一致相关性,即气温偏高的时期为少雨期,气温偏低的时期为多雨期.  相似文献   

9.
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是生态脆弱区,以雨养农业为主,作物产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利用5个气象站近半个世纪的逐日气温与降水资料,使用墨西哥帽函数(MHF)小波、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研究了生长季内气候变化及温水组合规律.结果表明:≥10℃积温和生长季降水的振荡周期基本吻合,暖干与冷湿气候交替出现.生长季≥10℃积温的上升趋势达到显著水平(P<0.05),增加幅度为每10年72℃;降水的下降趋势不显著(P>0.05),全年降水和生长季降水变化为每10年-17.2 mm和-13.7 mm.≥10℃的初终日有明显的提前和滞后性.≥10℃积温充足,生长季降水占全年的88%.生长季降水分配极不均衡,雨热配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哈密气象站1953~2014年的逐年、逐月、季度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哈密市最近62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哈密市近62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0.14℃/(10a),低于全国和新疆平均水平,1996年为增温突变点,突变后平均气温较之前上升了0.68℃;春、秋和冬季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而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上升率为2.94mm/(10a),1986年为降水突变点,突变后年平均降水量较之前增加36.1%,1987年以来哈密市气候向暖湿化方向发展,但2010~2014年降水增加趋势略有减弱;四季降水分配不均,均呈增多趋势,秋季平均降水上升率最大,冬季最小,气候变暖引起的区域气流活动增强以及西风环流的作用可能是该区降水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临汾市气象观测站1954年~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趋势分析法分析了临汾市近6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近60年来,临汾年平均气温变化于10.98℃~15.18℃.临汾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58℃/10 a,高于我国平均气温增长率,说明临汾市增温幅度较大,尤其是近30年来增温速率更为明显.2005年后年平均气温略呈下降的趋势.年内气温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气温均呈增长趋势,夏季增温率最小,春秋两季要略大一些,冬季增温最为明显;(2)近60年来,临汾市总降水量在277.9 mm~798.6 mm之间波动,并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线性倾向率约为-19.564 mm/10 a,气候变干较为明显.年内降水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秋三个季节降水量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降低幅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夏季、秋季和春季.其中夏季降水量减少是临汾市变干的主要原因,而冬季降水则表现出缓慢的增长趋势;(3)近60年,临汾市降水量表现出4 a~5 a和2 a的周期特征,而温度周期信号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松花江流域35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协克里格插值法研究气温的空间分布,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与M-K秩次相关法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a)近51a松花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039℃/a,比全球和全国的气温上升幅度大;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阶段性明显,显著升温始于1988年。(b)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37℃/a,0.028℃/a,0.036℃/a和0.048℃/a;冬季对流域年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贡献最大。(c)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相似性,总体由南向北递减;松嫩平原一带气温较高,流域北部气温较低,松花江干流两侧地区的气温居中。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来江西省极端天气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西省14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降水量观测数据,选取13个极端天气指数,通过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法和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江西省极端天气事件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60-2010年江西省整体呈变暖的趋势,年均气温升高0.176℃/10a;极端高温事件呈增多的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的趋势,并且在1986-2010年这个子阶段内这个趋势更为显著。从降水来看,1960-2010年间各极端降水指数值均呈升高趋势;同时在年降水总量增加的站点,极端降水指数与降水量是成比例增加的,而对于年总降水量减少的站点,并没有类似的对极端降水事件的明显响应。研究对于掌握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极端天气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商丘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1年的季、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冬季负积温等资料,得出结果表明,商丘近5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是:温度年和春、秋、冬三季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166℃/10a,三季中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温度则略有下降;年降水呈增多趋势,其倾向率为14.93 mm/10a;年日照时数、冬季负积温、≥35℃日数、≤-5℃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倾向率分别为:-180.15 h/10a,-127.00 mm/10a,-11.84℃·d/10a,-2.27 d/10a,-3.81 d/10a;蒸发量分两个阶段分析,1961-2001年年及四季蒸发量均呈减少趋势,2002-2011年年和春季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夏、秋、冬三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线性趋势法、距平法、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甘南高原1959-2018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南高原近60a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升温率为0.319℃/10a,春、夏、秋、冬季的升温率依次为0.229℃/10a、0.336℃/10a、0.360℃/10a、0.399℃/10a,且从90年代开始增温明显。年平均气温存在6a、13a、23a的周期变化,并在1995年发生突变。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升温率分别为0.445℃/10a、0.447℃/10a,较年(季)平均气温的升温率大,且极端气温突变时间较年(季)突变时间早。  相似文献   

16.
1956~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棉花生长季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Man-Kendall法、墨西哥帽小波分析法,研究了玛纳斯河流域1956~2006年棉花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周期规律。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棉花生长季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向暖湿的方向发展,日照时数略有减少,其中平均气温变化的倾向率为0.36℃/10年,增温的幅度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的趋势差别很大,20世纪50、60年代平均气温的波动比较大,70年代以后气温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在1975~2006年的31年间达到0.05显著水平;棉花生长季气候变化的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生长季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均存在25~30年时间尺度的高低或多少交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性,并且变化周期均以30年左右的长周期为主。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59-2013年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点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江流域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在统计时间段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绝大部分区域上升显著(P0.05);年平均气温序列于1993年存在显著突变,其余时间尺度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年平均气温序列主周期为3.6 a,1963-1970年期间存在2.4~3.4 a的变化周期;1983-2008年期间存在2.8~4.4 a的变化周期。流域内年平均气温范围为10.68~22.60℃,平均值为19.50℃,从西部到东部总体呈增加趋势;绝大多数气象站点在不同时间尺度内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江流域受城市化影响平均气温上升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分宜县气象站1959年1月至2009年2月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分宜县近50年气侯变化特征,得出近50年来分宜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82mm/10a),春季下降明显(-14.05mm/10a),夏季上升明显(19.46mm/10a);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165℃/10a),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最明显(0.275℃/10a);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0.606℃/10a)远大于年极端最高下降趋势(-0.013℃/10a).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冷、暧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19.
利用阿克苏河流域近30a来的气象资料,对影响该流域气候变化的温度、降水气象要素进行序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阿克苏河流域近30a来气温在逐渐上升,但增温的幅度比较缓慢,年平均温度的倾向率为0.136℃.(10a)-1。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都有增温的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增温明显。②流域内年降水量以5.62mm.(10a-)1趋势上升,增湿的速度较大。③运用SPSS软件对降水量、温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降水与温度呈负相关,最低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达到0.504,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最低气温对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利用凉城县气象局1989—2018年的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的观测资料,对近30年凉城县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凉城县的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185℃/10a,历年平均值为6.1℃;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凉城县主要为偏冷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以来主要为偏暖期,特别是近几年气温增暖趋势明显;春季、夏季、秋季三季平均温度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均呈上升趋势,但是线性倾向率有所差异,分别为0.584℃/10a、0.374℃/10a、0.003℃/10a,春季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最为显著,夏季次之,秋季增温幅度并不明显。凉城县冬季平均温度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2℃/10a;凉城县的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8.489mm/10a;凉城县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降水量最为集中,占年降水量的61.7%,秋季和春季次之,分别占年降水量的21.0%与15.3%,降水量最少的为冬季,仅占2.0%;日照时数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40.754h/10a,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