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在使用不同的农具类型时,不同的意识种类会参与到人与农具关系的构建之中。传统农具与人的关系是人控制农具,而机械农具与人的关系是人依赖农具。两者的形而上差异,是因为两种不同的农具体系产生了两种"次起人格"。传统农具和机械农具的次起人格意识类型差异有着不同的生成机制。两种农具类型在技术需求、上手状态、社会嵌入和能源投入四个维度上,构建出了不同的"次起人格"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在近代西方科学输入中国的第一时期(1582-1775),"夷夏之防"和"西学中源"是近代西方科学传入的文化屏障。第二时期(1807-1928)的"西学中源"文化观(晚明思想的嬗变)、"中体西用"文化观和"西体中用"文化观引领了中西方科学文化的"融合"与"会通"。跨越屏障后的科学文化观发展经历三阶段,呈现三形态。  相似文献   

3.
乾隆年间,身为侍郎兼管顺天府的钱汝诚向乾隆帝进献了一册《益象征农图》.它描绘了皇帝亲耕仪式所使用的24件农具,是我国古代唯一专门描绘农具的图册.该图册的进献时间,当在乾隆二十六年三月至乾隆三十年四月间.其进献目的是使乾隆皇帝熟知耕耤仪式的农具,导扬清代的重农、劝农思想.图册的编排,以每件农具图附加释文的形式呈现,释文重在追溯历史、摭采方名、功用介绍.文章还对部分农具的释文进行了校释,纠正了一些误引文献.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针对黑龙江省春旱、低温气候特点所采取的以地膜为载体,以机械化覆膜为手段,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一种新栽培模式。因该栽培模式具有抗旱、增温、保墒、集雨,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防终霜冻害的作用,所以采用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可达到增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958-1960年,在"大跃进"的浪涛中,全国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具改革运动.从改良水利工具开始,到全面改革各种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工具.中央领导各级政府坚持政治挂帅、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土洋结合的方针,大办县社工业,大量进行农具改革、创造、试验和推广使用.但是,由于缺少技术、设备和原材料,执行过程中不顾实际,不讲科学,强调个人意志,大搞虚假浮夸,农具改革运动不仅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反而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留下了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2,(2):42-45
西伯利亚虎 西伯利亚虎又称东北虎,是虎的亚种之一.它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最大身长可达2.9米(含尾长).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和"万兽之王"之美称.  相似文献   

7.
正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不仅是"求是"精神的积极倡导者,而且也是一生笃行"求是"精神的楷模。在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面对着战火中岌岌可危的学校,竺可桢决定带领全校1000多名师生走上"西迁"之路,在2600多公里的颠沛流离中,浙江大学(浙大)的教学科研不曾有半点懈怠,"求是"校训也诞生在西迁途中。  相似文献   

8.
宁迪 《科学大观园》2020,(14):72-73
正新农村建设最缺的是什么?是年轻人!在人口流出地的黑龙江,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正让这片黑土地四季都有收成。东北年轻人去哪儿了?每年,一组组人口流动数据绘出了一条条东北年轻人的行动轨迹。"留不住年轻人"似乎成了这些年东北的"痛点"。但眼下,在黑龙江的一些村庄里,一些年轻人仍然选择留在家乡种地、捕鱼,有的年轻人带着高科技返乡,为的就是让这片沃土上一年四季都有收成。  相似文献   

9.
"自然规律"是近现代科学的基本概念。但其非自来有之,此概念有一个产生、演变和确立的过程。本文考释"自然规律"概念的涵义,评析有关"自然规律"概念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追寻此概念是如何从日本引进近代中国并被广泛传播的。"自然规律"概念的历史演进,既是对经典"自然规律"概念的诠释史,又是人们不断为它赋予新意义的建构史。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化和工业化的持续压力下,少数民族传统农具在现代社会中究竟能否生存下来,成为了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云南省德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稻作农具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传统农具因其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寄托从而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了下来。具体而言,传统农具分别承载了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先的追思之情、对共同记忆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敬畏之情,这三种情感与农具融为一体,成为德宏地区少数民族的地方性知识。正是由于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和地方性知识,使得传统稻作农具在现代社会中保留了下来。这一研究结论表明,附着在传统农具背后的文化和地方性知识不会随着现代化而消逝,反而成为民俗和农业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晚清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落后,品质与产量较低。日本殖民者于1913年起在东北设农事试验场,摸索出适于东北地区的水稻栽培方法和水稻品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当局在东北大力推广水稻,企图以东北稻产弥补日本需求缺口。总体而言,在日本势力侵入东北后,水稻种植分布和面积不断扩展,形成其殖民扩张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殖民化程度也逐步加深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控制和剥削。  相似文献   

12.
<正>关西地区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地理上是指近畿地区,即包括大阪、京都、滋贺、三重、奈良、和歌山、兵库2府5县的地区,位于日本最大的本州岛的蜂腰部,东北与中部、东海地区相接壤,西连日本的中国地区、南隔濑户内海与四国相守望。奈良、大阪、京都一带地区具有上千年的定都历史,按照都城为上、地方为下的古礼,习惯上又称为"上方"。近畿地区有着优良的地理环境,气候温暖、适合种植稻米,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这里保留了日本从上古到近代众多的文化遗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4):117-120
本文基于技术社会研究视角,追溯了近代采煤技术在开平煤矿的应用,剖析其"仿其法,购其机,用其人"的一系列做法,揭示现代采煤技术应用对社会现代化产生的广泛影响,为深入理解近代采煤技术的社会运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河豚鱼计划"是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后提出的一项计划,企图采取扶植、亲善犹太人的政策,来巩固他们在"满洲国"的统治,并影响英美的对日态度。日本人把犹太人比作河豚,认为要去其"毒素"后,再食其美味,故有此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力度,向关内步步紧逼,引起了英美法苏等国不满。由于英美等国拒绝对"满洲国"进行投资,致使日本军队虽然占领了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22,(2):18-19
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 "高原水塔"之称,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其发源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内陆河不仅是该区域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而且对山区和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山区已出现森林覆盖率持续降低、草原退化、地下水位下降、雪线上升...  相似文献   

16.
对齐尔塞尔论题的评判需要放到具体学科的发展史中考察。近代科学标志性成就——力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希腊以工具为研究对象的机械学;中世纪用数学和理想条件来解析各种"力"的"数学力学";近代完全靠公式、定律等来表达宇宙中各种"力"的"标准科学"。近代力学的发展进程也是工匠的经验知识与制造技能被学者逐步吸收与"内化"的过程,因而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与贡献。  相似文献   

17.
"工艺"是一个经过近代多层内涵积淀,具有现代意义的传统词汇。鸦片战争之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传统主要表达手工技艺方面的实用、技巧和审美创造意义的"工艺"一词,具有了不同的近代形态与内涵,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工艺观念。文章立足于"工艺"的语言学考察,通过对"工艺"一词的重点分析与讨论,延伸出包含工业、工艺美术、手工艺内涵在内的近代工艺观念,以揭示出"工艺"概念演变的内在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贮水保墒,抑制盐碱,增加地温.其主要创造性是:在深耕增肥、沟垄种植的基础上,实行膜草结合,采用最佳覆盖时间、最佳覆盖比例和最佳沟垄宽度,从汛期结束、秋种开始,对土地进行早盖、全盖、周年盖,从而取得贮水保墒、增加地积温、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收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现年43岁的美国青铜雕塑家Johe Lopez用废旧农具金属创造了一系列的具有美感的艺术品,他采用焊接、锻造等技术,将废旧的农具重新赋予"生命",变成了马、水牛、恐龙、牛仔……Lopez的姑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他因此搬到姑父的牧场上,并着手建立一个家庭墓地。他利用姑夫焊接车间里的废铁,创建了墓地周围的篱笆、大门,并且在大门上用废铁制作了一个小天使雕塑。  相似文献   

20.
军事技术主体是一个历史范畴,其结构形式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军事技术创新和发展的特征。近代以来,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在中西军事文化孰优孰劣的争执中充当了最后的断语,由此导致晚清军事环境文化由"重文轻武"到"重武轻文"的变迁。由于军事环境文化朝着更有利于集聚军事人才的方向变迁,从事军事技术的人员便由过去的散兵游勇,发展至集体攻关乃至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军事技术主体结构由个体主体、历经集团主体到社会主体的变迁,进而助推中国近代军事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