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N,N’-双-3-烯丙基水杨醛缩邻苯二胺(BASPDA)Schiff碱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各种因素对BASPDA和Th(IV)配合物的荧光影响,建立了BASPDA荧光探针分析检测Th(IV)的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7mol/L~2.9×10^-5mol/L,检出限为0.5×10^-7mol/L.  相似文献   

2.
基于Pb^2+对CaAl2O4:Eu^2+,Nd^3+纳米颗粒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用琼脂溶液来固定CaAl2O4:Eu^2+,Nd^3+纳米颗粒并用于测定水中微量Pb^2+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在pH=3.0的条件下,测定的荧光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28nm和440nm,测定Pb^2+浓度的线性范围为6.0×10^-6mol·L^-1-8.0×10^-4mol·L^-1,回收率为97.7%-107.0%.该方法用于水中Pb^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基于8-氨基喹啉的希夫碱型荧光探针L,并表征了其结构.在DMSOH_2O(1:1,v/v,HEPES 0.01 mol/L,pH=7.4)溶液中考察了探针L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行为.结果表明探针L对Zn~(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除Cu~(2+)外,其他共存的金属离子对Zn~(2+)的识别过程无显著干扰.探针L与Zn~(2+)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8.35×10~5L/mol.  相似文献   

4.
以焦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用合成的碳量子点对水中Hg~(2+)进行检测,并对Hg~(2+)与碳量子点的结合方式、反应机理等进行研究,探讨Hg~(2+)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合成的碳量子点在用于Hg~(2+)检测时具有较好的单一选择性;Hg~(2+)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有猝灭效应;用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Hg~(2+),灵敏度高,对Hg~(2+)浓度的检测范围为1.0×10~(-8)~1.0×10~(-7) mol/L,检出限为1.0×10~(-8) mol/L;Hg~(2+)对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方式为静态猝灭,二者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焓驱动过程,相互结合位点约为1,反应结合常数为1.0×10~5 L/mol。  相似文献   

5.
以8-氨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比率型Zn2+荧光传感器1,利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分析方法考察了该荧光传感器对锌离子的识别行为。结果表明,在MeCN:Tris-HCl水溶液(体积比为1:9,Tris-HCl浓度为10mmol/L,pH=7.2)中,该荧光传感器1与Zn2+生成了1:1的络合物;紫外-可见光吸收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而且荧光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竞争实验结果表明了其对锌离子有较高的选择性;通过比率荧光可实现其对锌离子的传感,检出限可达6.9×10-8 mol/L。  相似文献   

6.
方波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废水中微量的锌、镉、铅和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了用方波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废水中微量锌、镉、铅和铜的一种方法.在浓度为0.15mol/L,pH=5.0的氯化铵分散体系中,温度18℃的条件下,Zn2 、Cd2 、Pb2 和Cu2 均灵敏地产生溶出峰,峰位分别为:-1.13V、-0.72V、-0.50V、-0.22V(vs,S.C.E).线性范围分别为2×10-7~2×10-5、2×10-7~2×10-5、1×10-7~2×10-5和5×10-7~5×10-5mol/L,检测限为2×10-8~2×10-7mol/L,回收率为87.7~102.4%.  相似文献   

7.
以纯化后的市售大黄酸为荧光探针分子,建立了对Mg2+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荧光分析体系.在DMSO/NH4Cl-NH3·H2O(体积比95∶5,[NH4Cl]=0.05 mol/L,p H 10.4)缓冲溶液中,大黄酸与Mg2+以1∶1的络合比形成强荧光配合物(λmax=602 nm),配合物荧光发射强度与Mg2+浓度在0~2.1×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52×10-7mol/L.将其用于木耳中Mg2+含量的检测,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荧光素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8.0 Tris-HCl缓冲溶液中,荧光素在515 nm处有1个荧光峰.当加入银-邻菲罗啉后,荧光峰降低,荧光猝灭强度ΔF与银离子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1.06×10-7~1.20×10-4mol/L,回归方程为ΔF=3.08×105C+2.452(mol/L);相关系数为0.997 7;检出限为8.08×10-8mol/L.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选择性较高的测定痕量银的荧光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以1-氨基-2-萘酚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席夫碱(2′,4′-二羟基苯亚甲基亚氨基)-2-萘酚(L),采用FT-IR,1 H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V(CH3CN)∶V(HEPES)=1∶1(pH=7.2)缓冲溶液中,研究了L对多种金属离子(Cu~(2+),Hg~(2+),Ag+,Pb~(2+),Cd~(2+),Zn~(2+),Ni ~(2+),Co~(2+),Fe~(2+),Al ~(3+),Mn~(2+),Ca~(2+),Mg~(2+),K+,Na+)的荧光响应性能.结果表明:L能够通过荧光猝灭响应选择性识别Cu~(2+),且几乎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在Cu~(2+)浓度为0~2.5×10~(-5)mol/L范围内,溶液荧光强度与Cu~(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计算L与Cu~(2+)的结合常数为3.33×10~4 L/mol,对Cu~(2+)的检出限为4.92×10-7 mol/L.L在实际水体中与Cu~(2+)在0~2.5×10~(-5) mol/L浓度下依然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2种具有明显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吩噻嗪衍生物(SPA和SPN).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这2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够特异性地识别2, 4, 6-三硝基苯酚(TNP), 其中SPA荧光检测TNP的猝灭率为89.1%, 猝灭常数Ksv为3.18×104 L/mol, 检出限为8.62×10-7 mol/L; SPN荧光检测TNP的猝灭率为90.4%, 猝灭常数Ksv为4.43×104 L/mol, 检出限为5.00×10-7 mol/L, 有望作为荧光探针特异性识别TNP.而且SPA分子具有可逆的力致荧光变色特性, 在紫外灯下发出蓝色荧光, 研磨后变为浅黄色, 有望被用于防伪材料或者可视化压力传感器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以褐藻酸钙-过氧化物酶为固定相测定过氧化氢化学发光光导纤维探头.在pH10.2,10-3mol/l鲁米诺溶液中,过氧化氢在5×10-7- 1×10-3mol/l之间成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 3.2× 10-7mol/l H2O2.  相似文献   

12.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7-[(8-喹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简称主体)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p 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主体分子在400 nm处发射弱荧光,其荧光强度随白蛋白的加入明显增强.据此建立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新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6~2.7×10-5mol/L和2.5×10-7~9.5×10-6mol/L,检测限分别为8.09×10-7mol/L、1.05×10-7mol/L.同时讨论7-[(8-喹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对白蛋白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常数分别为3.38×105和7.28×106,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18和1.412.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主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BSA=3.98 nm,rHSA=3.04 nm及能量转移效率EBSA=0.038,EHSA=0.161,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主体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石墨烯量子点为荧光探针构筑了高选择性磷酸盐传感器.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在407nm,Eu3+可使其荧光发生猝灭.随着磷酸盐的逐渐加入,Eu3+从石墨烯量子点的表面释放出来与磷酸盐结合,猝灭的荧光逐渐回升.回升的荧光信号与磷酸盐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8.0×10-7到9.0×10-6mol/L,检出限为1.0×10-7mol/L.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且测定简单,快速,使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乙二醛作为荧光衍生剂测定多巴胺(DA)的新方法.DA与乙二醛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是410 nm,最大发射波长是500 nm.DA的浓度在1.0×10-7~1.0×10-5 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F=1.24 CDA/10-7 mol·L-1 +0.47,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 2,检出限为4.27×10-8 mol·L-1.优化了实验条件(缓冲溶液种类、pH、反应时间和乙二醛的用量),考察了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此法可用于注射液中D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发现雌酮对鲁米诺-过氧化氢-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钴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据此建立了雌酮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法。文章探讨了各种不同的条件,如试剂混合顺序、试剂流速、鲁米诺浓度、过氧化氢浓度、pH值、氯化钴浓度等对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雌酮的最优测定条件:载流为水,试剂流速是2.4ml/min,浓度为1×10-4mol/L氯化钴溶液作为发光增强剂,鲁米诺浓度为1×10-4mol/L,过氧化氢浓度为1×10-4mol/L,pH为10.14。线性范围为2.5×10-7mol/L~1×10-5mol/L,检出限为1.7×10-7mol/L,对1×10-6mol/L的雌酮平行测定7次,其相对偏差(RSD)为4.46%。  相似文献   

16.
以达旦黄为探针,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达旦黄(T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实验表明:TY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不同温度(16 ,30 ,40 ℃)下的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419 6,0.401 9,0.386 5,作用距离r分别为3.05,3.04,3.10 nm.BSA存在猝灭TY的荧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测定BSA的方法,线性范围:3×10-7~2×10-5 mol/L,检出限:9.07×10-7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1.7%.  相似文献   

17.
利用2-羟基-1-萘甲醛和2,6-吡啶二甲酰肼反应生成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荧光探针L,通过~(1 )HNMR表征了其结构.在DMF和水(体积比为1∶1)的体系下,L能够高选择性识别铝离子,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通过对10μmol/L的受体进行滴定实验,测得探针L对Al ~(3+)具有较低的检测限(10.64μmol/L),表明探针L检测铝离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当荧光发射强度出现了转折点时探针L的摩尔数为0.66,证明探针L与Al ~(3+)的结合比为1∶2,结合常数为2.951×10~(9 )L/mol.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寿命和圆二色光谱法等方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K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KT可以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sv在288 K和303 K时分别为1.45×104和1.42×104L/mol,Stern-Volmer曲线是两段相交于cKT=8.0×10-5mol/L的回归曲线,说明KT与BSA之间存在两类结合位点.数据处理及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低浓度KT-BSA(cKT8.0×10-5mol/L)的结合主要是疏水作用,结合位点数约为1;较高浓度KT(cKT8.0×10-5mol/L)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与BSA结合,结合位点数为3.7.紫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实验结果表明,KT的存在使BSA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基于Fe~(3+)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金属之一,它在体内各种细胞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于Fe~(3+)的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利用水杨醛、2-氨基苯酚和4-氨基-2-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基于苯并噻唑类衍生物希夫碱型荧光探针L,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DMSO-H_2O(9:1,v/v,Tris 0.01 mol/L,pH=7.4)溶液中考察了探针L对Fe~(3+)的识别.结果表明探针L对Fe~(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并且是荧光增强型探针,对于进一步的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他共存的金属离子对Fe~(3+)的识别过程无明显干扰.探针L与Fe~(3+)的结合速度较快,结合比为1:2,结合常数为6.44×10~8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芦丁(rutin)的相互作用.用荧光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芦丁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2×106L/mol和5.3×106L/mol,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5.芦丁在低浓度时对牛血清白蛋白是静态猝灭,高浓度时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猝灭.BSA荧光强度的降低与芦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8.00×10-8 ~1.00×10-5 mol/L,检出限为7.00×10-8 mol/L.芦丁氧化峰电流的下降与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7.00×10-9~1.00×10-6 mol/L,检出限为5.00×10-9mol/L.用于合成样品中芦丁和BSA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