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从生化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青鱼■与三角鲂■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存在两种性状个体的机理。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和CS_(910)双波长扫描仪,研究青鱼、三角鲂及其子一代七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谱。实验表明:青鱼、三角鲂及其子一代各组织的LDH同工酶存在着组织的特异性,亲本之间LDH同工酶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两种不同的谱型;子一代中具有母本青鱼性状的青鱼型个体,其LDH同工酶谱型与母本青鱼基本相同;而子一代兼有父母双亲性状的中间型个体,其LDH同工酶谱比青鱼型个体明显增加,类似父本。根据以往细胞遗传学、形态解剖学(拟另文发表)以及本实验的研究,可以断定具有中间型特征的鱼是真正的杂种,其LDH同工酶父本呈显性,而与母本青鱼相似的青鱼型鱼,可能是由青鱼卵子行雌核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2.
草鱼、三角鲂及其杂种一代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析了草鱼三角鲂及其杂种一代6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谱。实验发现:LDH 同工酶在亲本及其后代中均表现出组织分布的特异性,三角鲂的 LDH 同工酶由两个以上的基因位点控制,亲本双方的 LDH 同工酶都能在杂种后代中表现。通过分析亲本的 LDH 同工酶,初步探讨了远缘杂交后代不育的基本原理及其它性状异常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牛蛙、黑斑蛙和虎纹蛙的染色体组型及其晶体、脑、心脏和肌肉四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蛙的染色数目(2N)均为26,它们的染色体组型是:牛蛙为11m 2sm,黑斑蛙为9m 4sm,虎纹蛙为9m 4sm。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牛蛙和黑斑蛙的晶体、脑和心脏三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带谱较为相似,但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二者肌肉的酶谱相差更大。虎纹蛙与牛蛙和黑斑蛙相应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带谱都显著不同。说明三种蛙存在着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和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的性状与细胞遗传.共配制25个杂交组合,观察到以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36.17%,种子发芽率为80.14%,以普通小麦为母本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72.60%,幼胚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出苗率为20.1%,F_1减数分裂中期有13.37个二价体和15.01个单价体,与理论数值接近.F_1的结实率正反交组合均很低,平均为2.98%,种子发芽率平均为32.38%.F_2的性状分离极其复杂,有三个主要类型即亲本类型与中间型,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数变动在14-20间、单价体数变动在0-14间;根尖细胞用Giemsa染色进行C带分析.看到多有3-4对R组染色体,其中5R、6R、7R较多.F_1与亲本回交性状与染色体组型迅速恢复为亲本类型.在F_3及以后世代看到D、R组染色体混合类型是稳定的,可以从中选出多种类型的代换系.这种杂种方式对六倍体小黑麦性状的改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母本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或三角鲂(M.terminalia)为父本的杂交育种工作,在国內已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养殖,由于两个组合的杂交种在夏花阶段的成活率太低(5—10%),至今未能在生产上普遍推广应用。武汉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和长江水产研究所育种室曾撰文报导草♀×团头鲂♂杂种一  相似文献   

6.
对木锉芦荟和开普芦荟植物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观察分析.2种芦荟染色体数目均是2n=14,其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k(2n)=2x=14=6 st 8 sm、k(2n)=2x=14=10 st 4 sm,根据核型研究,可以确定百合科木锉芦荟和开普芦荟的染色体基数为x=7.另外,对木锉芦荟和开普芦荟的花粉形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艳  闫丽梅 《高师理科学刊》1998,18(4):51-52,55
报道了北山莴苣(LactucasibiricaBenth)的核型公式k(2n)=2x=18=4m+12sm(2SAT)十2st,核型为“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7.00%,其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8=2L+8M2+6M1+2S,染色体总长度为47.87μm。  相似文献   

8.
短瓣金莲花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镜检观察短瓣金莲花(Trolliustedebourii)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6=2m +12sm +2st,核型为“3A”型 ,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8.74 %.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8M2+8M1,染色体总长度为41.3μm.  相似文献   

9.
采用PHA体内注射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湘江流域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染色体进行了数目统计和组型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花鳅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臂数NF=70,核型公式为20m+10sm+2st+8t.同时根据现有的资料对花鳅亚科的几种鱼的核型进化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毛百合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产于黑龙江省的帽儿山和吉林省的长白山的毛百合进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帽儿山和长白山毛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长白山的核型为2B型,帽儿山的核型为3B型,核型公式为:长白山的为2n=2x=24=2m 10sm 12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2.08%,帽儿山的为2n=2x=24=2m 10sm (2SAT) 6st 6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8.54%,通过比较发现二者的核型差异甚大,结构变异明显,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次缢痕数目及分布.  相似文献   

11.
湖南地区生长于池塘环境的青鱼,性成熟年龄是5—6年,雄性比雌性普遍地早熟一年。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是同源的,都来自于卵原细胞。池养青鱼的卵母细胞只能发育到初级卵母细胞阶段(Ⅳ时相),必须通过人工催情,才能进行染色体的减数分裂,使卵母细胞由第Ⅳ时相发育到第Ⅴ时相。精细胞的发生,能够完成由精原细胞到精子的全部发育过程。青鱼在第一次性周期内,雄性精巢在第5个冬季进入第Ⅳ期,雌性卵巢在第6个冬季进入Ⅲ期,从此以后,每年冬季,雄性精巢回复到第Ⅳ期,雌性卵巢回复到第Ⅲ期,这种性腺季节周期变化的规律,为生产上选留亲鱼提供了理论依据。青鱼雌性卵母细胞由第Ⅲ时相到第Ⅳ时相是同步性的:经人工催情产卵或自然退化后.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又回复到第Ⅱ期.证明青鱼是一次产卵类型。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雌性青鱼,卵母细胞的卵黄形成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泡内卵黄,第二种类型是泡外卵黄。如果饲养管理工作如投饵、水质调节不适宜,卵母细胞不能正常形成卵黄,就会出现卵子的败育现象,这是生产上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南粗榧种群核型及其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核型分析和巢式方差等级分析等技术对分布于海南的海南粗榧5个种群染色体水平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坝王岭种群、尖峰岭种群、卡法岭种群、黎母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16m+6msm+2sm(2SAT)、2n=2x=24=16m+6msm+2sm(2SAT)、2n=2x=24=18m+4msm+2sm(2SAT)、2n=2x+24=20m+2msm+2sm(2SAT)和2n=2x=24=18m+4msm+2sm;2)相对长度变异最高的为第5对染色体(90.35%),最低的为第10对染色体(24.54%);臂比变异最高的为第4对染色体(86.54%),变异最低的为第12对染色体(40.228%);3)虽然海南粗榧不同种群核型表现出一定差异,但是其间差异不显著,都为较原始的2A型;4)无论是相对长度还是臂比,种群内的变异量总是远远超过种群间的变异量;其中坝王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间的变异其相对长度和臂比都是最高的,坝王岭和卡法岭种群、卡法岭和吊罗山种群的变异最低;5个地点海南粗榧种群间的VST值平均为10%,即在常规染色体的遗传变异中,平均只有10%的变异来自于种群间,而大部分变异(约90%)来自于种群内的个体和细胞间.这样的分化系数表明在海南粗榧种群间进行着频繁的基因交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大叶龙胆(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的核型公式为K(2n)=2X=26=2M+2m+2sm,核型为“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73%,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2L+12M_2+10M_1+2S,染色体总长度为28.34μm  相似文献   

14.
提莫菲维小麦、硬粒小麦与四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当代结实率分别为1.4%和3.57%。杂种植株形态为两亲的中型型。以提莫菲维小麦为母本的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20Ⅲ+9.11Ⅱ+9.10Ⅰ,以硬粒小麦为母本的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1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15Ⅲ+6.87Ⅱ+13.78Ⅰ配对染色体主要是长穗偃麦草(4x)的同亲配对,并推测四倍体长穗偃麦草具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或抑制小麦pH基因作用的特殊遗传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肉质特点,以同规格的草鱼(♀)×赤眼鳟(♂)杂交F_1和其亲本草鱼(母本)、赤眼鳟(父本)为材料,采用质构仪测定分析比较了三者肌肉质构特性,采用冷冻切片法和HE染色法统计分析比较了三者肌纤维数量和密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与肉质特性关联紧密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Ⅰ型胶原蛋白α1基因(COL1A1)和α2基因(COL1A2).在杂交F_1和亲本肌肉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杂交F_1与母本草鱼、父本赤眼鳟的肌肉黏附性、胶着性和回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F_1的肌肉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母本草鱼(P0.05),与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杂交F_1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与其母本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父本赤眼鳟差异显著(P0.05);COL1A1和COL1A2两个基因在杂交F_1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母本草鱼(P0.05),而与其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P0.05);CAST基因在杂交F_1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母本草鱼(P0.05),与其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三元鲤及其双亲(资江鲤(♂)、芙蓉鲤(♀))的血清蛋白、酯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研究结果表明:双亲的血清蛋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B_2区和B_3区的MA带上。F_1代表现了亲本的血清蛋白,B_1区和B_2区为双亲的嵌合型,B_3区为母本型。双亲的酯酶、过氧化物酯亦存在组织特异性和种的特异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心脏和肾脏。F_1代酯酶酶谱偏向父本,肾脏中间主带的酶相对活性明显高于亲本,肝脏阴极端出现一条新的酶带。F_1代心脏的过氧化物酶为母本类型。作者认为血清蛋白、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在鱼类育种中可作为区分亲本、亲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标记。同时,酯酶同工酶谱型的变化,可以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的部分双二倍体“远中2”(AABBDDE1E1,2n=56)6个类型和“远中3”(AABBDDE2E2,2n=56)5个类型进行性状和细胞遗传学的观察,研究部分双二倍体——八倍体小偃麦遗传性的稳定性,观察到5个类型仍为八倍体小偃麦(2n=56),4个类型已变为非整倍体(2n=48~44),2个类型变为六倍体小麦(2n=42).说明八倍体小偃麦在繁殖过程中会自发的或与普通小麦回交出现分离现象,导入普通小麦的中间偃麦草E1、E2组染色体容易丢失,导致八倍体小偃麦向六倍体普通小麦方向退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岳鲤及其双亲(荷包红鲤、湘江野鲤)的染色体组型。以肾细胞为材料,空气干燥法制片,吉姆氏染料染色。研究发现岳鲤及其双亲的染色体数均为100条,由中部、亚中部、亚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其共同公式为22M 30SM 48(ST T),总臂数为152。结合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为OHNO等人提出的鲤鱼为四倍体的假说(Hypothesis)进一步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9.
连锁遗传性状之间的信息传递我们先举一个玉来中连锁遗传的例子。玉来中的橙色穗丝(sm)和矮茎(py)为两个相互连锁的隐性基因,分别处于第6染色体的58和68座位处。它们的显性等位基因分别为黄色穗丝(S_m)和高茎(p_y)。用高茎黄色穗丝的纯系亲本与矮茎橙色穗丝的纯系亲本杂交,所得的杂交子一代与双隐性纯系类型测交。从测交中得到种子长出幼苗后,即可观察到高茎  相似文献   

20.
采用BrdU—Hoechst—Giemsa技术,在活体条件下掺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以便使复制带研究的方法更简化,更容易做。同时,分析了黑龙江林蛙染色体的复制带型。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在同一复制时期,相应染色体的带型是恒定的;同源染色体间有完全相似的带型;在二倍体(2n-26)染色体组上可见到约500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