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应用5'-Nase-Alpase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组织淋巴管的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呈5'-Nase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或血管的Alpase显示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淋巴管、血管区别开来。实验结果表明:裸鼠皮肤真皮内有较多的毛细淋巴管,皮下组织和肌肉内可见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本研究同时作了光镜半薄切片,证实了上述的淋巴管分布。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鼻咽癌裸鼠皮下移植后自发性淋巴道转移机理,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细微分布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以及VEGF-C和VEGF-D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为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形态及其生成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探讨胰腺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方法:取手术切除的人胰腺癌组织标本23例,按癌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切取组织,应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C/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LYVE-1标记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结果:VEGF-C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范围相对较广,主要表达于胰腺癌癌细胞的胞浆中.而VEGF-D只表达于部分癌细胞浸润的腺管和腺泡中;胰腺癌组织中LYVE-1染色阳性的脉管具有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VEGF-C和VEGF-D表达阳性的胰腺癌组织的淋巴管数密度较VEGF-C和VEGF-D表达阴性组增多.结论:VEGF-C/D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和癌周组织的微淋巴管数量增加,提示胰腺癌组织中可能存在新生的淋巴管,癌细胞侵袭淋巴管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新生的淋巴管进入淋巴道.  相似文献   

3.
P物质及其mRNA在家兔圆小囊组织内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物质(substanee P,S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脑肠肽类物质。大量研究表明SP在激发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和诱发炎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家兔的圆小囊是兔特有的肠道粘膜免疫器官,在家兔的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显示了家兔圆小囊中的SP和其mRNA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在家兔的圆小囊粘膜层和黏膜下淋巴组织中存在有大量SP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信号;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观察到的圆小囊淋巴组织的各个部位均有SP mRNA阳性反应信号出现,表明兔圆小囊淋巴组织中确实存在着产SP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淋巴系统是动物体内防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免疫保护系统.它有淋巴、淋巴管和淋巴结三部分组成.淋巴管和静脉管相似,内有活瓣.动物体内的淋巴总是由器官中心流向表面,由身体四周流入颈静脉和后腔静脉,经心脏进入肺循环,使肺脏成为较早接受全身归流淋巴的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5.
采用20例新疆细毛羊头部,用30%普鲁士蓝油画颜料氯仿溶液,在舌的粘膜层作问接淋巴注射,观察了舌尖、舌体、舌根各部的集合淋巴管及其所注入的局部淋巴结.并首次观察到部分羊有舌淋巴结,主要接受舌体中央部和舌根中央部的集合淋巴管.  相似文献   

6.
家兔消化器官肥大细胞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对5只健康家兔消化器官肥大细胞(Mast cell,MC)进行定位,光镜观察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健康家兔盲肠、空肠、12指肠、食道以及胃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内,而肝脏与胰腺等实质消化器官MC主要分布于被膜或裨细胞间结缔组织内。其中,粘膜MC靠近一些分泌型细胞分布,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有围绕血管,神经或腺管分布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Wistar大鼠小肠系膜淋巴管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组织化学、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淋巴管墨汁活体注射法对大鼠小肠系膜淋巴管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肠系膜淋巴管的雏形出现了胚胎16天;(2)小肠系膜淋巴管弓有1-3级,分布不规则;(3)胚胎与成年期小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的超微结构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皲侵入皮肤的深部而发生急性感染,并累及皮肤的全层和其中的细小淋巴管。有时病菌侵入粘膜,也可发生丹毒,丹毒常发生部位是下肢,头部和颜面。患足癣的人常有皮肤破损,因此下肢丹毒更为多见,炎症消散后,被侵犯的淋巴管发生阻塞。多次反复的发作后,淋巴管病变越来越多,于是淋巴回流受阻而潴留,淋巴液漏到组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了探讨鼻咽癌(NPC)细胞凋亡及瘤内血管生成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鼻咽粘膜组织及73例NPC组织的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Rate AR)、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其中,NPC复发转移组24例,未复发组49例。结果表明,正常鼻咽粘膜AR显著高于NPC(P〈0.01),NPC复发转移组的MVD及VEGF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而AR则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MVD与VEGF、MVD与AR呈正相关(P〈0.05)。在NPC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VEGF是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影响患者的预后,说明细胞凋亡与NPC患者的预后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探讨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对评价正常淋巴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价值.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每只大白兔双侧后肢足背部趾蹼处注射0.2mL欧乃影,按摩注射部位30s.分别于造影剂注射之前及注射按摩后5、10、20、30、60、90、120min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成像(3DCE_MRL).测量不同延迟时间引流区域淋巴结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各组间及组内淋巴结信号强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引流区域各组淋巴结、淋巴管及胸导管显示清晰.月国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淋巴结/后腹膜淋巴结分别于注射造影剂10、20和30min后信号强度达到峰值.各组淋巴结的峰值信号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双足注射部位未见炎症反应.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可以有效可靠地显示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的解剖形态和功能,对淋巴系统病变有着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收集20~32周人胎,在光镜和扫描电镜(SEM)下观察阑尾的组织发生。20周阑尾腔小壁薄、管壁四层结构与成人相似,绒毛、肠腺、内分泌细胞和杯状细胞已出现。固有膜含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并有许多淋巴小结突人粘膜下层;固有膜含少量不规则的肠腺,多数埋于淋巴组织中30~32周淋巴小结数量增多,但未见生发中心出现。SEM下观察20周后阑尾内的内分泌细胞有表面光滑和粗糙两类;20~28周阑尾淋巴组织的细胞间隙充满小囊和小泡,细胞表面有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  相似文献   

12.
家兔呼吸道肥大细胞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只健康家兔,按大小分为两组,即2月龄的和4月龄者各5只,处死后采取鼻粘膜、喉、气管和肺等呼吸道组织标本,固定于Carnoys液,用甲苯胺蓝染色,以显示肥大细胞(Mast cell,MC)。结果表明,呼吸道肥大细胞大致上分布于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内。单位面积呼吸道粘膜的肥大细胞数,在鼻腔粘膜显著高于喉,气管和肺(P<0.01)。同时,呼吸道肥大细胞随年龄而增加,4月龄的明显多于2月龄者(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上皮癌变过程中周期蛋白CyclinD1与抑癌基因p21(wild—type p53 activated fragment 1,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鼻咽癌组织、21例癌旁上皮组织和14例正常鼻咽粘膜中Cyclin D1与p21WAF1蛋白表达。结果从鼻咽正常粘膜、癌旁粘膜上皮组织到癌组织,Cyclin D1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并且差异有显著意义(均为P〈0.05)。p21WAF1蛋白在以上组织中阳性率较高,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yclin D1、p21WAF1蛋白与鼻咽部上皮细胞恶性增生密切相关,p21wA兀蛋白表达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反馈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两万多例鼻咽活检的镜下所见,简要地概述了鼻咽粘膜上皮的结构和细胞类型,作为病理工作者诊断和研究鼻咽癌的基础.绝大部分鼻咽粘膜上皮属柱状型,它由纤毛柱状细胞、粘液细胞、间介细胞和基底细胞所组成。文章中详细地描述了它们的细胞学和粘液细胞化学.大多数鼻咽粘膜腺体是浆液-粘液腺.文章阐述了它们的结构及其所分泌的粘液物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裸鼠自发性淋巴道转移肿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裸鼠发现一例自发性皮下肿瘤,伴广泛淋巴结转移,经10代以上体内传代,在裸鼠体内长瘤及转移的特性稳定,原位长瘤率大于95%,潜伏期5—12天,转移率100%,平均荷瘤生存时间22天。大体解剖见腹股沟、腋下、颌下、腹腔等处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转移。光镜和电镜的形态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形态圆、较小、核大胞浆少,染色质呈块状、围裙状,分裂相多见,符合小细胞分化程度较差的恶性肿瘤,转移灶和原位灶形态学上相似。该可稳定传代、广泛淋巴道转移的小鼠肿瘤定名为LMLM瘤系。  相似文献   

16.
高扩散低收缩差动坎高坎空中挑射水舌运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对高扩散低收缩差动式挑坎空中挑射水舌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扩散高坎空中挑射水舌的扩散规律、流速分布等结果,并与连续式挑坎空中挑射水舌运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二者趋势吻合很好.结果表明:扩散高坎水舌沿程空中垂向扩散规律满足线性分布,其扩散厚度比连续式挑坎小;扩散高坎水舌截面速度分布规律与连续式挑坎相似,均近似符合正态分布,但速度沿水深方向较连续式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17.
在前期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是一个潜在促进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基因基础上,本次实验设计合成3条GSN 的shRNA短发夹序列 (shRNA1、2、3),并成功将它们构建入pSilencer3.1质粒,重组质粒转染鼠肝癌高淋巴道转移力Hca-F细胞,获得了稳定转染的pSilencer-GSN-Hca-F细胞株.结果表明:GSN空白对照组和无关序列对照组细胞中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相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3个重组质粒在mRNA水平对GSN抑制率分别为46.8%、48.2%、20.2%,在蛋白水平对GSN的抑制率分别为73.9%、45.1%、31.2%;shRNA1重组质粒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通过RNA干扰和基因转染技术成功建立了GSN表达稳定下调的鼠肝癌Hca-F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GSN在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方法观察研究了不同饲养条件下9只1.5岁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瓣胃帆的形态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瓣胃帆的粘膜是介于前胃黏膜与真胃黏膜之间的过度结构.三种不同饲养条件下,阿尔巴斯绒山羊左右瓣胃帆的大小差异(除干草组与青草组外)不显著.瓣胃帆下面的粘膜固有层内分布有管状的贲门腺,腺细胞内夹有少量的壁细胞.瓣胃帆粘膜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内有发达的淋巴小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0个猴头的鼻咽部作了肉眼形态学观察,组织学观察及测量了鼻咽部的10个部位,并研究了猴鼻咽部的周界。我们观察到:1、猴鼻咽部有鼻咽中隔,它是鼻中隔向后的延续,因而不存在有鼻后孔,故不能以鼻后孔作为鼻咽前界的定位点。2、鼻咽中隔为猴所特有,不见于人和免,鼠等动物。鼻咽中隔把鼻咽腔分为左右两个相等的牛角管形的腔,耳咽管开口于鼻咽侧壁中部偏后的位置。鼻咽中隔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向后部淋巴组织逐渐减少并上移至鼻咽顶壁。3、鼻咽侧壁于耳咽管前后均可见肌组织,由前向后肌组织逐渐加多。4、本文对猴鼻咽部10个部位作了测量,其平均数为:鼻咽顶壁长27mm,鼻咽底壁长33mm,耳咽管口至鼻咽前界11mm,耳咽管口至鼻晒后壁7mm,外鼻孔至鼻咽前界55mm。本研究观察复盖猴鼻咽部各部位的上皮,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未见有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20.
等离子体熔炼含氮合金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敞口镁砂坩埚内,采用金属水冷非转移弧和石墨转移弧等离子体,以氮、氩、氧等混合气体为氮合金化元素,冶炼含氮的铬锰镍合金和不锈钢,在30min内,不锈钢中含氮达0.15% ̄0.30%,代镍可达2% ̄6%。分析钢液氮合金化的热力学,动力学条件,研究化学吸附和电吸附氮的现象,提出了强化扩散和对流扩散,加速钢液吸氮速度,提高钢液氮含量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