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周口市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产业化"为指针,以"三农"为服务对象,大力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和科普传播工程项目,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加强集成,实现了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促进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铸魂育人、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以文化人"是一项掌握主动、赢得未来的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实践性和持久性工程。面对新时代新机遇,积极从"文"和"化"的育人内容和载体着力,从文化传承、情感共鸣、实践体验、社会协同等育人途径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3.
以城乡收入比为指标,采用变异系数(Theil)、泰尔指数(Cv)、莫兰指数(Moran's I)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2个维度对2006—2015年中原城市群城乡收入差距的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城乡收入差距由高位平稳发展转为不断减小,且减小速度加快;从差异指数看,城市群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波动性趋同发展趋势;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维持在较为稳定的高协调性发展,南部和北部发展最迅速,东部、西部迎头赶上;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要素是绝大多数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乡关系已进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如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县域作为联系中心城市与农村区域的重要节点,其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人文发展指数计算未考虑生态代价的弊端,将生态足迹指数导入其中,提出一个植入生态代价因素的生态—人文发展指数分析框架.对我国1990~2006年分城乡的生态—人文发展指数进行估算,从生态经济和人文发展的视角全面估计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结果表明,考虑生态代价的城乡差距比通常意义上的城乡差距要小,其原因在于城镇人文发展的生态代价较农村偏高.  相似文献   

6.
以哈尔滨市为例,从分析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探析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城乡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扩散与乡村产业的城市化、现代化,分别从制定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规划、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及建立城乡产业集群三方面提出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调控路径,利用城市先进的产业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地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深刻影响了区域的发展情况,二元经济背景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异化也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取我国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实证回归模型,以识别禀赋差异和收入差距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降低禀赋差异会使得城乡一体化水平在2期内上升后开始下降,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上升会在2期后推动禀赋差异的缩小,二者具备时间上的异步性;收入差距的降低会在当期直接造成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上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上升会在当期同时推动收入差距的缩小,二者具备时间上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技》2005,(2):5
前段,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指出,要通过五大措施来统筹城乡发展.他认为,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思想,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持久动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建设长效机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势突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而且交通地位重要,起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历史发展悠久,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新引力和凝聚力。所以,河南中原经济区对于实现该区域及其他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2005,(1):5-5
前段,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指出,要通过五大措施来统筹城乡发展。他认为,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思想,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着力提高农村劳动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持久动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建设长效机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漆彦忠 《河南科技》2012,(17):22-23
<正>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社会现代化转型重要内在动力来源之一,是统筹应对当前"三农"问题及实现新农村建设长效发展的最优选择,对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型经济组织,也是一种农民自我服务组织;主要由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社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周口市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产业化”为指针,以“三农”为服务对象,大力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和科普传播工程项目,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加强集成,实现了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促进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为政以德”、“以德化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高校作为“以德化育”的主要载体,同时又肩负着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应认真贯彻“以德治国”之方略,切实做到“以德治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经济基础、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愚公移山精神和体制机制优势等方面深入分析,得出济源具备了争当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条件,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四区三基地”的发展思路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大力推进“十大幸福工程”,促进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韩燕 《河南科技》2011,(12):22-2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乡关系已进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如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县域作为联系中心城市与农村区域的重要节点,其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乡关系已进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如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县域作为联系中心城市与农村区域的重要节点,其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搞活农产品流通对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涵义.其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既是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我们知道,市场需要依靠生产来支撑,特别是要依靠规模生产来支撑;生产要靠经济效益来驱动,特别是规模生产更需要经济效益来驱动;效益则需要通过市场流通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国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21,(4):82-89
"以诗为性命"视域下考察清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就会很清晰地发现:清代诗人往往将其诗歌创作视为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清代诗人对待诗歌创作,既表现出一种尽职尽责的真诚态度,又体现为一种尽心尽力的执着追求。应当肯定,清诗的繁荣与清人"以诗为性命"意识有着更为直接而重大的关联。正是在"以诗为性命"意识的推动之下,一方面由于清代诗人越来越重视诗集的编订与刊刻,从而保证了清诗创作的数量大而流布广;另一方面由于清代诗人举办集会越来越频繁,从而保证了清诗创作的质量高而受众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作为以"农"为特色和优势的农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其在科技、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知识为己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强劲的推进作用,为实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