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土地切沟侵蚀的成因与危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黑土地切沟侵蚀的成因,如地形、降水、土壤、植被以及人为等因素,还从土地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治理费用高昂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切沟侵蚀的危害性,提出要深入研究切沟侵蚀发生发展规律,以期更好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2.
范晓梅  王进聪 《甘肃科技》2012,28(8):35-36,78
基于对舟曲“8·8”泥石流灾害的现场勘查,对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治理提出了“以拦为主,拦排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结合拦挡坝15座、排导渠2.16km和监测预警系统等防治措施,以达到保护舟曲县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工程实施后,将产生巨大的减灾效益、拦沙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温爱存 《甘肃科技》2016,(3):138-140
九峪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近几年天水市麦积区治理比较成功的一条小流域,该流域通过建设水平梯田、人工建林植草、进行沟道治理等措施,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意识,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草垡是小叶樟草和三棱草在充足水分供应下,根系在土壤表层逐渐盘结,形成薄厚不均的草皮,经人工切割成块.称草垡子。多年来一直是广大农民建房、修墙的主要建筑材料,随着草原管理法的颁布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被砖、石等建筑材料所取代。由于其抗冻性能好,耐冲刷,近年来已被北方地区,特别是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用于水利工程,效果很好。一、适用的工程草垡在水利水保工程广有用途,如治理水蚀沟。修跌水,排灌沟渠易冲涮段护砌及塘坝压柳式溢流堰中用于压柳等等。1、治理水蚀沟(1)沟头防护,采用阶梯式护砌方法比较适宜。秋…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水库众多,消落带开阔,广泛分布有易侵蚀性红壤,在水库波浪和台风暴雨作用下,土壤侵蚀严重。以高州水库为例,波浪侵蚀使凸坡植被土壤全部流失,立坡侵蚀使凹坡不断缩陷甚至发生崩岗,径流又进一步侵蚀裸露坡面和周边沟谷。结果,消落带水土资源环境恶劣,植被凋亡,生态功能尽失。为此,提出“桩-土-植被一体化”梯度治理方案:采用轻小群排桩护岸,截排水沟组织排水,阻隔波浪和径流侵蚀;抽取库尾淤泥回填桩后坡面形成梯级平台;种植和抚育适应周期性浸晒两栖乡土植物。方案具有适应地形、施工便捷、维护简易、清库扩容、护岸固土、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等经济实用高效的综合治理效果,预期可以在华南地区其它水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惠娟 《甘肃科技》2005,21(8):18-18,20
临洮县花麻沟小流域在综合治理中,积极探索治理新机制,狠抓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荒山治理及沟道工程,大力推广旱作农业实用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走出了一条小流域治理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邢杰 《科技园地》2005,(1):24-25
种植形式单一,比较效益低,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和影响农民对土地追加投入的一个关键因素。去年随着国家关于农业工作“一号文件”的出台,广袤的农村大地再次掀起重视农业和投资农业的热潮,许多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想方设法学科技,用科技,努力提高种植水平和效益。在诸项科技中,立体种植是一项既传统又现代,既简便易行又高效适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平山县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土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包括建立合理的土壤生态系统,恢复植被,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大力营造防风和固沙林,加强工业“三废”的治理力度等。  相似文献   

9.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土壤修复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开采方式、复垦理论、土壤类型、修复技术、生态效益评估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在矿区土地复垦程中,应关注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后期生态恢复的最佳结合;实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治理,对促进矿区土地快速修复起到关键作用.(2)土壤修复措施需要实现进一步创新,要开展多领域、多学科协作发展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加快土壤理化性质的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3)需要对矿区进行修复生态效应评价,建立较为一致且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矿区土地复垦治理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水库众多,消落带开阔,广泛分布有易侵蚀性红壤,在水库波浪和台风暴雨作用下,土壤侵蚀严重。以高州水库为例,波浪侵蚀使凸坡植被土壤全部流失,立坡侵蚀使凹坡不断缩陷甚至发生崩岗,径流又进一步侵蚀裸露坡面和周边沟谷。结果导致消落带水土资源环境恶劣、植被凋亡、生态功能尽失。为此,提出"桩-土-植被一体化"梯度治理方案:采用轻小群排桩护岸,截排水沟组织排水,阻隔波浪和径流侵蚀;抽取库尾淤泥回填桩后坡面形成梯级平台;种植和抚育适应周期性浸晒两栖乡土植物。方案具有适应地形、施工便捷、维护简易、清库扩容、护岸固土、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等经济实用高效的综合治理效果,预期可以在华南地区其他水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韭园沟示范区是黄河示范点。本文就示范区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做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工程建设主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以沟道坝系建设为中心、集雨灌溉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管理机制积极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实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协调发展。为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了示范样板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山区采动损害的防护与治理。具体来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对论文的主要中心内容给出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论述:1.防止或减小地表沉陷与破坏的措施(留设保护煤柱、充填开采、协调开采、部分开采);2.裂缝对土地的影响分析(细沟侵蚀、沟蚀、重力侵蚀);3.农作物、植被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综合治理(充填沉陷裂缝、平整塌陷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隔河岩水电站废弃地植被的初始生态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隔河岩水电废弃地生态治理点植被的野外调查资料为基础,报道了该废弃地上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点,评价了隔河岩水电废弃地植被的初始生态恢复状况,并对当地种和外来种作为种植苗木对生态恢复进程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除两种种植的苗木外,共有75种当地的植物扩散定居在被治理的废弃上,初步形成了具一定组成与结构的植物群落,明显地改变了废弃地的植被与生态环境状况.表明苗木种植能促进灌木种类的扩散和定居及植被的恢复,是一种及时有效的生态恢复技术,但不同的苗木种类对废弃地植被初始生态恢复的效果不一样.通过比较塔柏和湿地松两种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认为塔柏的初始生态恢复效果比湿地松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比较有关资料,分析了在喀斯特地貌背景下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特征,详细阐述了土质、植被、土地利用情况、降水、地势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从治坡、治沟、治河3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坡改梯”、“种植灌木栅栏”、“修建河堤”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碱化土地面积23,925.97km_2,是我国土地盐碱化面积最大、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之一,大部分盐碱地没有开发利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大安试验区对松嫩平原低洼易涝盐碱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已全面完成任务.经国家验收、鉴定认为:对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治理迎泽区矿山开采对植被造成的破坏,采取判读航片和现地调绘的方法,对全区矿山占地做了详细调查;对矿山占地的植被恢复提出了5种具体造林树种配置模式和主要技术措施;并提出了综合治理非法采矿和矿山资源有效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当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新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方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工程界激烈争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过去4O多年的时间里,就曾有过治沟与治坡谁为先、农业与林牧业何为主等不同观点的大论战。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部分同志又提出了治理与开发之间的位置应如何摆的现实问题。这些无不反映了历史和现实所存在的认识上的分歧。不过,经过长时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国内学术界却又都倾向于认为:这一地区的综合治理必须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证全区粮食基本自给的总前提下,走多层次、全方位和以大农业为根本特点的可持续建…  相似文献   

18.
水打沟的形成、危害和治理方法,以及水打沟的防治措施。着重强调了生态平衡、绿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程娟 《汉中科技》2014,(5):57-58
本文通过对镇巴县高桥河小流域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的分析,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依据综合治理措施、水保监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构建“山顶、坡面、沟道”等不同部位的立体防护体系的治理方案,以确保该流域治理工程的稳步实施,为建立流域区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荷琴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73-73,127
峪岭沟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流域内仅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得以发挥,土地利用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发生可喜变化,交通运输业兴旺发达,流域内外商品流通加快,植被覆盖度提高,减水减沙效益突出。在生态环境大为改观的同时,社会效益也很显著。在组织管理上,强化部门协作,加快发展;在措施布局上,因地制宜,对位配置,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在长远发展上,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脱贫致富、精神文明建设齐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