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葛英杰 《长春大学学报》2014,(4):504-506,510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包括生活观教育和死亡观教育两方面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行教育的前沿阵地,应该肩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现实责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珍惜和善待生命,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承担责任,理性面对死亡。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适当方法,不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生命本体拘囿于时间的范围,死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本文以新时期女作家毕淑敏对死亡的描写为例,从直面死亡和超越死亡两方面加以分析,意在促使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呼吁只有珍惜生命的质量,才能获得精神的超越。接受死亡,直面死亡,既而超越死亡,这才是我们对死亡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生命,树立合理的生死观,是老年人获得晚年幸福的关键.老年人合理生死观应包括:全面认识死亡,努力保全第一生命,实现延续第二生命,正确理解第三生命,积极建构第四生命.  相似文献   

4.
池田大作与中国道家思想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点:自然与环境保护思想;生死观与生命观;和平非战的思想。他们都是人类伟大思想的代表,对人类建设未来的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儒、释、道三教在宋代呈现出合流的新特征,使宋人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他们能对人生采取一种更达观、更冷静的态度,表现在对世态炎凉、仕途升降看得很透,尤其是面对官场失意往往能出之以乐观和超旷。宋人的旷达建立在对人生处境冷静反观的基础上,其内涵包括对无奈的突破、对痛苦的超越以及寻求心灵的自适。旷达的处世态度是宋人普遍的选择。这种态度反映在词作上,产生了不少清旷之作,苏轼词是其中的典型。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别,对旷达内化的层次不同,他们的词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课程观是教育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对课程所形成的基本认识、看法和态度,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结构、功能、目标、内容、资源等各个要素,以及对课程设计、实施、指导、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的认识和看法.新课程下中学地理教师应树立新的地理课程本质观、地理课程结构观、地理课程设计观、地理课程实施观和地理课程评价观;应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察和教育反思等途径来转变课程观.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的生死观大致有如下几个层次:一是对永生的探索;二是对长寿的追求和关于生命“连接”的观念;三是从生与死的单纯自然观中升华而出,体现出特有的伦理意识、道德观念及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8.
诗人李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病痛和政途失意造成心理的阴霾在其诗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诗风的急剧转变也是畏惧死亡的某种心理折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构建,在美好的仙境中寄托超脱凡世的追求,体现了李贺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儒家中庸生死观在唐人思想中有表现,唐朝诗人追求精神超越,说明李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品读李贺的诗歌,既能深刻地体悟到李贺本人的生死观,又能进而理解唐人对生死的各种诠释。  相似文献   

9.
诗人李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病痛和政途失意造成心理的阴霾在其诗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诗风的急剧转变也是畏惧死亡的某种心理折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构建,在美好的仙境中寄托超脱凡世的追求,体现了李贺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儒家中庸生死观在唐人思想中有表现,唐朝诗人追求精神超越,说明李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品读李贺的诗歌.既能深刻地体悟到李贺本人的生死观,又能进而理解唐人对生死的各种诠释.  相似文献   

10.
人对生命的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明确生命观的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一定的以生命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他们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的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乐生安死、极度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生死观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儒家生死观的思想内涵,把握儒家生死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乐生”文化,营造生命氛围;开设生命课程,强化生命韧性;拓展生命意义,开阔生命胸怀;端正生命价值取向,树立生命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边城》主旨的探讨,论者很少从《题记》的角度进入,谈及沈从文的创作观,特别是生命观时,论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从题记和文本内容探讨作品的主旨:爱和死亡;其二是阐述沈从文的创作观,主要围绕创作观的核心问题:为何要创作的问题。沈从文的创作是为了生命。生命以三种形态展开:健康的生命,自由的生命,审美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日寇在玉山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充分暴露他们的非人性。在玉山,日寇对生命常常以不正常的手段虐杀;对妇女兽性地淫暴;对法理公然践踏,实施惨绝人寰的细菌战;对人居,予以彻底性的焚毁。日寇之所以如此惨无人道,根源在于日本的文化传统,在于日本的国民性中。武士的生死观,模糊的善恶观,服膺的侵略观,森严的等级制,高度的男权化,为日寇非人性化提供了成长土壤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浙籍女作家的创作中,水不仅作为女作家心理的故乡出现,体现出吴越风情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且水还作为女作家表达对世界独特的观照与体验而存在。通过水叙事,女作家们构筑了以和谐为核心的,建立在自然、生命、性别三个维度之上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5.
明清女作家弹词创作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她们的创作往往表现一种自娱自乐的态度。而弹词的女扮男装故事中表现出来的对女性才华的肯定和对女性情感世界的流露进一步揭示了女作家的写作心态,反映出她们飞升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6.
朱熹的自然观是其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既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规律的认知和理解,也以丰富的内涵充实着朱熹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对朱熹弟子后学的影响更是深远。朱熹的自然观主要是从宇宙观、生命观和天人观三个方面对其弟子后学产生重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生命观是逻辑的必然和历史的选择。和谐生命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平等基础上的人本观,觉人.利他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全新的健康观,合理的财富观。和谐生命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坚持和谐生命观可以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推进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建设。和谐生命观也是建立健康、幸福人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庄子"知"论包括庄子对知识的看法和对认识活动的看法。认识活动可以分为理性探究活动和观道体道活动两种。理性探究活动的结果是关于物的知识。庄子批评理性探究活动和关于物的知识,也怀疑关于物的知识的真理性。观道体道活动的主体是真人。真人对道的直观是心观,又是静观。但这种静观不是死寂的,而是不断生成的,也即是体道、游心于道。真人观道体道的结果是真知。真知是不知之知,并相关于人的生命和生存。  相似文献   

19.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政治观是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要阐述了世界观和政治观的内涵,重点分析了世界观和政治观的关系。政治观是世界观在政治问题上的具体表现,世界观是政治观的理论基础,世界观和政治观是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识,即个体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立场、态度与价值取向,它所折射的是个体的人格气质与文化濡染。老舍先生的散文表达出一种独有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生命的崇尚与赞美,对弱小生命的关注与同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