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作为清代较早的一部伊、西、庭地区通志,《三州辑略》全面而真实的反映了清代中期伊、西、庭地区的史实,在中国方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方志的编纂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三州辑略》史料进行梳理,进而探讨《三州辑略》史料的来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三州辑略》是清代较早的一部伊、西、庭地区通志,它在充分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门类创新上也取得了诸多突破,在中国方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书编纂体例严谨,内容丰富,全面而真实的反映了清代中期伊、西、庭地区历史、沿革、兵制、官制、地理等诸多内容,对后世方志的编纂有着重要影响。《三州辑略》以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应该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清代边疆重臣和瑛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但其最具价值的不是那些经义之作,而是他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较高学术价值的西域著述:《回疆通志》、《三州辑略》、《易简斋诗钞》.和瑛西域著述作为乾嘉年间西北舆地学转变期的典型代表,为乾嘉之后西北史地的兴盛做出了诸多成功的表率,更为清代西北舆地之学的繁荣奠定了相当的基础,在清代西北史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拟对和瑛西域著述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滇南矿厂图略》是清代一部重要的矿业著作,其中的分府舆图包含大量的矿厂信息,在矿业史上和地图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该书舆图中的矿厂名称与正文"厂地"内容不尽相同,舆图中存在某些错误书面题名的绘辑者徐金生并未绘辑该书舆图。从政区地名、矿厂、避讳等角度考察,并和清代云南其他志书比较,揭示了《滇南矿厂图略》分府图来源于一度被视为"佚书"的清代云南重要民族图册《伯麟图说》。  相似文献   

6.
《滇南矿厂图略》是清代一部重要的矿业著作,其中的分府舆图包含大量的矿厂信息,在矿业史上和地图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该书舆图中的矿厂名称与正文"厂地"内容不尽相同,舆图中存在某些错误书面题名的绘辑者徐金生并未绘辑该书舆图。从政区地名、矿厂、避讳等角度考察,并和清代云南其他志书比较,揭示了《滇南矿厂图略》分府图来源于一度被视为"佚书"的清代云南重要民族图册《伯麟图说》。  相似文献   

7.
清代云南著名诗文家袁文揆编撰的《滇南文略》,清晰呈现了古代云南文学和文坛的发展。袁文揆对于云南地方文献的收辑整理可谓导夫先路、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8.
咸丰《南宁县志》是南宁地区(今云南曲靖市)现存的一部完整方志。其既保存了这一地区的地理、历史资料,又为地区的文化传承提供了物质载体。清时南宁地处滇东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这使得《南宁县志》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该志书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史料价值;教育价值;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兰溪县志》、《香溪范氏宗谱》和民间传说中涉及宋代香溪范氏的资料做了集中考辨和清理,认为清代《兰溪县志》取材《香溪范氏宗谱》,比明代《兰溪县志》增饰了不少并不可靠的史料;《香溪范氏宗谱》中宋元人的谱序和论赞多系伪作;有关宋代范氏的传说也多荒诞无稽,是典型的民间思维与想像;对于如何认识和使用地方志、族谱材料也做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一辑)4卷4册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海峡两岸学术界、文化界以及妈祖信众的好评。2009年10月,《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二辑)3卷5册仍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并在11月1日的第五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上举行了首发式。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的前提和依据,在于史料的发掘整理。有关太平天国史的档案、文书、官书、野史、笔记之类文献,近年陆续搜集,数以千计,大多已辑入《太平天国史资料》、《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太平天国资料汇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太平天国史译丛》、《太平天国印书》、《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等书,成为学者们从事太史研究的有力工具。但其中真正由直接参加过太平军的人所写下的长篇记事文献,为数实在不多,仅《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等寥寥数种。前者系李秀成身系囹圄的供词,不无顾忌;后者为英国人呤唎以文艺加工方法表述,不够真实。两者虽各有局限,但记事详细,很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李秀成自述》历来为史学界所重视。可见此类亲历者所留下的直接史料,意义重大,有待发掘。  相似文献   

12.
《宋史》、《宋会要辑稿》、《东京梦华录》等史籍对北宋东京城三重城水陆城门的记载,体例不统一,数量不完整。后人的研究往往因袭旧说,没有弄清和理顺这个问题,这是北宋东京城研究的一个缺憾。我们应摆脱史料禁锢,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补充史料之不足,给今人一个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的私修方志《爱莲编》,对江西莲花厅的山川古迹、建置沿革、赋役武备等内容记载详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目前学界对《爱莲编》的运用仅限于史料层面,而忽视其作为私修方志的性质、纂修过程和史料来源等基本问题.较官修莲花厅志而言,《爱莲编》更直观地折射出当地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利益诉求和地方性知识.晚清时期,地方士绅不满足于"他者"对莲花历史的书写,便通过私修方志的途径抒发地方意识.《爱莲编》带有贺恢的个人色彩,他在各卷类门目下掺入诸多宗族记录和个人观点,建构出贺氏宗族的地方大族形象.此外,《爱莲编》中邑人诗文的地位经历了一个由"从属"到"主导"的演变,使其具有文集化方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三辑)3卷7册于2011年9月由海风出版社出版,并于11月1日在第十三届湄洲1妈祖文化旅游节上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  相似文献   

15.
古代交趾(今越南承天以北诸省)境内的经济状况如何?有那些重要物产?古今史家论及不多,史籍记载甚少,今辑《安南志原》(河内发行)有关记述,将散见各书的资料缀合整理,并略加考释如下: 一、矿产类金:《陈书·阮卓传》云:“交趾通日南、象郡,多金……之产,前后使者皆致之。”《安南志略》记载:其黄金,则产于富良、广源等州。按:当时各府、州、县所报,“太原府(地括今太原省、北(氵件)省和高平省的西半部)属金穴十七处,富良县(在今太原市北,今县同)则无。谅山府(地括今谅山省及北江省山洞县)属金穴四处,广源州(地括今高平省广渊、  相似文献   

16.
(一)邵谒,晚唐岭南著名诗人。新旧《唐书》无传,仅在诗序及后世私人传记、方志传记留有简略生平资料。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和明黄佐《广州人物传》记载邵谒事迹较详,且内容基本接近;明高棅《唐诗品汇》和清代官编《全唐诗》所言较简,内容亦基本相同。明、清方志所载邵谒生平事迹有详有略,但基本内容不出上述四书范围。而所有这些记载,基本内容都来自五代入宋的胡宾王(韶州曲江人,今属乳源)为其所编的《邵谒集》写的后序。《邵谒集》今无单行本。胡宾王序言存于《永乐大典》卷之九百七(中华书局1960年9月影  相似文献   

17.
《世本》是主体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谱牒类文献,《帝系》篇所记商王世系为该书核心之一,并对《史记·殷本纪》有奠定之功。清代茆泮林辑本为公认最佳辑本,该辑本辑录商王世系23则,参照其他六种辑本进行辑校,分为成汤立国之前的先公和成汤立国之后的商王两部分,结合《殷本纪》《古本竹书纪年》、甲骨卜辞、战国简牍等文献,对相互印证的商王世系进行文献梳理与释证,更加客观呈现出商王世系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方志是史部之书,是一个行政地区的地理和历史的记载。《管子·形势篇》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佳。"方志可以资鉴,所以我国的方志的编纂不仅绵延二千余年,卷帙浩繁,而且倍受政府重视。清代新知县上任必须举行三十二项"莅任新规",其中第三项便是"览志书"。一个新任地方官"下车首以郡志相问",下属为新上司介绍情况,呈送当地万志,这在清代以前就不乏其例。唐代的韩愈、宋代的寇准、朱熹等等,在任地方官时都曾索求"固经"(即方志),他们"治郡国者,以志为鉴"[1]。因此历代政府都提倡修志,由地方官吏主持编修,直接为当时的…  相似文献   

19.
伊西节度使设立于先天元年,亦称北庭节度使、伊西北庭节度使,为唐朝置于北庭的节度使,节制伊州、西州及北庭。伊西节度使与四镇节度使为唐朝在西域设立的两个不同的节度使。伊西节度使的设立,是唐朝为应对景云二年东突厥西征后出现的西域动荡而采取的措施。节度使设立之后,就形成了以节度使为核心的伊、西、北庭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两广盐法志·铁志》主要记载了清代乾隆后期至道光年间近50年的两广地区冶铁炉座开设、生铁冶铸、生铁炒炼、生产管理等相关重要历史事项,该志为梳理两广地区清代时期的冶铁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为探索中国古代生铁炼钢技术在两广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线索。清代两广地区的冶铁业开炉政策是不得干碍民田庐墓,冶铁炉座主要有大炉、土炉两种,铁政管理方式主要是官准民营,但区域内的沿海地区与内地对土炉的管理政策有所区别。本文基于《铁志》等文献记载,对广东罗定地区等重点冶炼遗址开展了初步田野调查,并对相关遗物进行了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实验室研究,发现了该地区至迟于清代时期的生铁液态炒炼熟铁工艺遗存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