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小著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4):14-18,28
本文认为学习和探讨江泽民统战思想中民族复兴主题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一是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史事;二是提出并分析了我国新时期民族复兴思想的产生及其时代背景,指出江泽民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是对新时期亿万人民民族复兴愿望的科学概括;三是提出并探讨了江泽民统战思想中民族复兴主题确立的思路,指出其民族复兴思想的产生就是基于对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对社会主义将是人类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深刻认识,同时是对近代志士仁人和党的老一辈领导人的民族复兴思想的承传,因而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同时揭示并顺应了近代以还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复兴的历史趋势;四是提出21世纪的统战政协工作应为民族复兴多做贡献,认为其既有内在优势也是其份内之责和神圣职责,同时也是对“三个代表”的贯彻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其对先进文化的引领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五四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播马克思主义来引领先进文化,抗日战争时期,通过维护民族独立的各项措施来引领社会先进文化,解放战争时期,则是以建立新中国为目标来引领社会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3.
邓周 《科技信息》2010,(32):93-93,95
任何一次社会变迁和思想上的变动都与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每一种社会问题的产生也必然是以一定的民族文化为背景。要从根源上做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除了及时掌握相关的国家政策外,更关键的是要了解和应用相关文化知识从思想上教育学生,从而很好地指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而针对上述的“市场性”和“实用性”价值观,如何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很好地学习中国传统思想,辩证的继承和发扬其精髓,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状况,有效地应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巫绍勋 《河池师专学报》1998,18(3):49-52,56
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贯串于老舍新文学创作的始终,而他在这方面的独特性在于:通过各类市民思想性格的艺术表现和风俗民情的描绘,来达到对国民劣根性的解剖,并从文化观照的角度去透视国民性的病源,在对二者互为因果的考察中,完成了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批判。同时,他又极力挖掘民族性格、传统文化中的潜在优异因素,从中寻找改造国民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生长在民族地区,他们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深刻地烙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文章认为,从思想意识形成的历史出发,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地从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民族感情、民族禁忌、传统节日文化等方面,探讨对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对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团结互助、尊重平等和爱国爱家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国内形势,大学生必须进一步却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目前,各民族文化中的民族宗教、民族艺术、民族风情、民族习惯、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民族文化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多样复杂,政治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和冲突加剧,给中华民族建设、族际交往、国民政治文化的培育带来了困境,所以亟需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进行协调与整合。在求同存异的价值选择下,通过新的民族政治过程和政治社会化过程,提升少数民族政治文化间的共同特征,协调少数民族与汉族,整合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关系,以期提升中华民族的同一性和整体性,维系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8.
通过历史观照发现,外国文学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现代国民思想。通过对外国文学研究的现状观照发现,外国文学研究的对象极其不平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观照,本文认为,在民族复兴视野下,通过加强民族文学交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新范式是进行外国文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西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珞巴民族新村入住剪彩仪式为切合点,体现国家权力对少小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珞巴族在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发展政策作用下,民族文化传统正在经历变异和复兴,伴随这一过程的文化融合和观念更新,促使本民族的人开始关注自身传统的文化自觉。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少小民族文化传统的复兴和变异,是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一把量尺,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与激变,强势的西方文化把整个中国都卷入到“西化”的浪潮中。面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高举中国传统文化,以复兴传统文化来振兴民族精神。他们与新文化派展开了一系列的论战。中西文化之争便成了世纪之初我们民族精神生命层面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之义,而通过对其困境的分析,为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出可行性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中平 《科技信息》2009,(26):61-61,63
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是其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体现。费希特的爱国主义时刻鼓舞着德意志人民,使他们谨记实现人类自由的伟大使命。其在中国的传播,激励了当时的青年一代,使他们有了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信念和决心,提高民族之自信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抗战时期人们所需要的是如何从历史事实中寻求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和力量.现实中许多学人走出故纸堆,为国家生存和民族复兴出谋献策.钱穆以其对中国文化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历史的"温情敬意",应时而上,因时而作,写了名震天下的《国史大纲》.该书将历史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很好的阐述了民族、文化、历史三者合一的辩证关系,提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历史,因了解而热爱国家继而为维护民族文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期,针对现实社会中诸多国民国家责任思想匮乏之状,一些有识之士投书《大公报》等报刊,猛烈抨击官员漠视自身职责、士人们沉迷于逐利、民众漠视国事与消极厌世之风日炽等现象。同时,他们认为国民国家责任思想意识匮乏主要源自中外经济思想的消极作用、新旧社会意识的森严壁垒与近代文化发展的严重滞后等方面。而其危害主要体现为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整个社会日趋糜乱与共和堪忧国将不国等。他们呼唤广大国民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履行其应尽之责,推动共和政治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5.
政治现代化首先是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西方封建政治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有的特征,对其早期的现代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它制约着民族国家意识的发育,阻碍着宪政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为政治现代化提供了文化条件和理论支持。西方封建政治文化在其对政治现代化的影响过程中创生了丰富多彩的现代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民族协和”与“王道统治”是日本殖民者侵略中国东北的政治策略与手段。通过分析认为,日本殖民者以“民族协和”为招牌笼络民心,盗用中国儒家王道思想进行“王道统治”,最终是为了渗透其侵略思想与政治策略,以达到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7.
把南社人当作固守国学、对西方思想和文化一味抵制的旧文人的传统认识,无疑与南社人的本来面目相距甚远。事实上,南社知识人在清末是以一种复杂的态度对待西方思想与文化的:一方面他们以开放性的态度勇于接受和传播自由民主思想,开风气之先,呼唤中国变革;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放弃主体性的认知立场,警惕殖民主义的威胁,努力把革命派对国家与国民的复杂理解,更广泛地传递给更多的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18.
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实效性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实效性应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大别山精神,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责任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信仰执着的责任、为理想奋斗的责任、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责任诸方面。大别山精神在培养大学生对信仰执着的责任意识、为理想奋斗的责任精神、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情怀、为民族和国家奉献的责任境界方面,必将发挥其积极而独特的教育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国民的社会心理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化时期。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将会帮助国民的社会心理走向成熟。这种成熟的社会心理包括国民对于政治民主、经济生活、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国民整体素质的育成问题,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作为国民整体素质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定位,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发展到新的境界,拨正了政治运行非正常时期对社会主义新人问题的错误认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崭新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