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着重就英俄争夺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的情况进行论述,并对造成英俄瓜分喀什噶尔局面的清政府的骑墙政策加以论述分析,以期探寻到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鲍赛昂子爵夫人形象,再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交替的历史风貌:尽管金钱的光环掩盖不住资产阶级胎生的丑恶和腐朽,毕竟它是生命力旺盛的历史的新生儿;贵族“模范社会”的理想道德虽然熠熠闪光,但终究逃不脱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鲍赛昂夫人的情场隐退而消亡。鲍赛昂夫人仅是一曲“模范社会”理想贵族的挽歌。  相似文献   

3.
在1995年3月下旬。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正是阳光明媚、林木吐芽返青的早春时节,“国际突厥民族‘诺 鲁孜节’文化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亚、非、欧的代表聚集一堂。一位中国新疆的维吾尔族代表在 会上作了《维吾尔族传统节日“诺鲁孜节”文化观》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一致赞赏,他就是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民族民间文化学博士生导师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满教授。 阿·热合满于1941年12月生于新疆喀什噶尔农村。喀什噶尔地区向来被认为是维吾尔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丰厚古朴的民风民俗,集弹唱、歌舞于一体的传统“麦西莱甫”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5.
周婷 《科技资讯》2007,(25):231-232
随着入世和2008申奥成功后,中国将以更新的形象展示在外国人面前,为了使外国人更多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记住中国名胜古迹,中国地名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分别分析了中国的省,市,县,镇等地名的各种翻译方法及其应用,尤其强调用汉语拼音字母翻译地名,从而使这个地名走向国际世界.  相似文献   

6.
吴晓芳 《世界知识》2010,(12):24-25
<正>在目前刚刚兴起的新一轮"新疆热"中,南疆重镇喀什无疑是人们眼中的焦点,"喀什经济特区"的说法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不进天山,不知新疆如此人强马壮;不走南疆,不知新疆如此天高地广;不到喀什,不知新疆如此源远流长……"几十年前,著名诗人郭小川游历喀什后,写下了《喀什一条街》的诗篇。喀什,全称喀什噶尔,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西枕帕米尔高原,南依  相似文献   

7.
喀什噶尔以西的中亚费尔干纳地区,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百七十余年中,曾经存在过一个浩罕汗国。这个封建国家的历史,根据其各个阶段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形成期、扩张期及衰亡期。浩罕汗国史的第一个时期是汗国形成期,(1700—1800年)约一百年。  相似文献   

8.
苏日娜 《长春大学学报》2013,23(1):90-91,110
梁漱溟被定位为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位代表人物,他以独特的思想发挥了其他人所难以取代的历史作用.他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从“接受”到“否定”发生着变化,并最终认为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一直都是西方文学中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首先从“夜闯画眉田庄”这一情节入手,探讨凯瑟琳最初的感情变化轨迹:然后针对她在爱情上认同并选择了林敦,分析其如何走向爱情悲剧的不归路;最后探讨凯瑟琳在不归路上激情回归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10.
王玲玲 《科技信息》2009,(34):I0149-I0150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娴熟地运用对人物语言的讽刺艺术,并且和主题的讽刺艺术、情节的讽刺艺术交相辉映,刻画出达西、伊丽莎白、柯林斯和凯瑟琳夫人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各个阶层的生活。本文拟对《傲慢与偏见》中对人物的语言讽刺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清明上河园”以“历史不可重演,文化可以再现”的创作理念,为人们展示了宋代开封的市井文化的精美画卷。它给人们的启示是:文化景观建设必须追溯民族传统之源,体现独特的人文气息,着力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2.
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众多作品中,众多孩童形象和孩童式的成年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那纯真、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与残酷、现实、虚伪的现实世界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另一方面,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现实生活中也表现出不愿长大、想要逃离责任和现实生活压力的性格特点,在这种性格特点的影响之下,只能通过写作来表达心中对于美好心灵家园的向往。在阐述彼得.潘情节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和其现实生活的解读来分析她的彼得.潘情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4.
章长城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57-59,66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史湘云的形象意义,并非如学界有人认为的是庄子哲学的形象注释,或“纯是晋人风味”。湘云的形象是在明清“独抒性灵”、以“绝假纯真”的“童心”为文的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启悟中生成,她的美是一种憨态可掬、稚气十足的童稚美,自然天真却又幼稚简单。这个形象的生成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明清的其它一些小说中,也能窥见类似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电影的色彩     
本期的“封面话题”,是《世界知识》的又一个“另类”话题。但因为它谈的是“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所以它又是《世界知识》的题中应有之意。人人都爱看电影,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大家又都在谈电影,中国电影中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形象,从《世界知识》的角度看,这些形象包  相似文献   

17.
袖珍国遇雨     
得地利之便,求学米兰的刘国鹏,没出意大利国门就溜进了另一个国家圣马力诺。许是得“袖珍”之灵感,他愣是把该国的历史、地理、国民精神、文化遗迹等等有条不紊地写进了这篇千字文中,使我们对这个国中之国不再陌生。不知读者注意到没有,刘博士对任何物事的形象把握,着实令人叹服。热情似火的桑巴舞者在性与色上的开放随意,此前的“巴西系列”中屡有“曝光”,此番单独拿出“示众”,虽未见得火候大增,但种族文化的差异,就连自我标榜前卫的胡博士也难以招架,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看到的喀什高台民居外观敦实、错落、封闭的风格特点,是“天人合一”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因素在民居建筑风格形成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的典型例证。是喀什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喀什的维吾尔人,喀什的维吾尔人又创造了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高台民居。也就是说,高台民居外观风格的形成是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环境影响下,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真实的生存、生活需要物化的结果,更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12,(18):12-12
美国《商业内幕》杂志,总结了外国人在中国经商最难以理解的四个“怪癖”。  相似文献   

20.
噶尔弼汉文摩崖位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之红山东侧,是清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1720-1722)驱准保藏中南路清军将领噶尔弼所撰刻,是此次行动后刻制于西藏拉萨的汉文摩崖六处之一。噶尔弼汉文摩崖在六处摩崖中唯一记载康熙末第二次驱准保藏中南路清军首次由川藏道入藏历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该摩崖刻制后,经入藏官员人士收集,以“用昭万世摩崖”“征西将军噶碑”“定西将军噶尔弼平定西藏碑记”“前藏布达拉山东崖下第一碑文”等名流传于世。文章依据驻藏大臣著作、川藏地方志所录碑(摩崖)文,根据仵君魁、邓锐龄二位先生的识读与考证,对此摩崖内容及流传文本等作进一步研究,分析噶尔弼汉文摩崖为何出现多个文本,梳理对比不同文本,指出雍正《四川通志》所载文本对后世的影响,探讨此摩崖在补史证史、清代川藏道开辟、推动汉藏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