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等方法,以住房、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统文化为着眼点探究了世居于大小兴安岭深山密林中的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并以传统医药为案例分析了文化景观变迁对当地传统知识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1)鄂伦春族住房由传统的"撮罗子"变为砖瓦结构的平房或楼房;生产方式由狩猎采集变为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现状;生活方式由以狩猎为主的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变为资源、信息迅速交换的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形式由单一性的原始文化变为多元性的现代文化;(2)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对传统知识有巨大影响,人们对传统医药的认知度、使用频次逐渐降低,导致其面临消亡的严重威胁.分析表明:鄂伦春族住房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与20世纪中期以来的定居、转产、禁猎等以政府为主导的重大事件和相关资助性政策密不可分;生活方式的转变主要由各民族杂居互助学习、科学发展改变人们意识形态等因素驱动;传统文化因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和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等原因面临继承和发扬的问题.文化景观与传统知识密切关系使得传统知识会随着文化景观的变迁而产生变化,加强对传统知识的整理、挖掘、保护与应用研究,能够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不久,随着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猎民的整体生态移民,狩猎—采集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文化类型,在中国悄然消失了。这一文化变故,不仅对于当事民族来说是头等大事,而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系统来说,也应该具有不小的震动。通过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经济类型的当代变迁、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移民、吉登嘎查鄂温克族猎民村弃猎转牧三个个案的调查,展现出狩猎经济文化类型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和猎民目前的困难处境,并探讨成功弃猎转牧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采集狩猎、“产食革命”和工业革命三个阶段 ,它们都体现了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工业革命阶段 ,由于受西方文化理念影响 ,整个社会表现为发展与破坏并存。人类跟环境之间的长久相互关键在于人类的文化理念 ,它不仅对本民族而且对邻居的民族甚至对人类永续发展的前景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肃慎故地的考古发现来研究肃慎的狩猎、水上和冰雪等活动,其中狩猎体育是核心内容,狩猎文化是主流文化。肃慎人传承和发展的狩猎、生活和军事等体育技能为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的发展和延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丰富民族体育文化史,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峰  徐维玮 《科技信息》2012,(20):39+41-39,41
妈祖文化传播主体基本上来说就是妈祖文化的创作主体。妈祖文化的传播主体,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繁荣,出现了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走过了从不自觉阶段、自觉阶段到职业化道路。本文着重对妈祖文化传播主体的流变进行述评,理清妈祖文化传播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龙江省“五乡八村”及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开展田野工作,了解各地区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在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鄂伦春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概括当下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予以探索和讨论,助力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人生活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大小兴安岭,对山林狩猎生活怀有特别的眷恋之情。其神话传说中充满着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动内容。鄂伦春族虽然以猎为生却从不滥捕滥猎。但仅仅靠鄂伦春族的自觉环保意识来保护生态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 ,那善屯“打工族”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 ,它包括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择偶方式与婚姻的变化、现代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打工族”的出现既是文化变迁的结果 ,又是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的发展对西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影响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和我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基本趋势入手,分析了西北地区社会文化的基本特点,探讨了旅游业的发展对西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积极作用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成为推动西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提出小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构建的假设,关注小民族文化变迁结果和未来前途问题,试图一扫小民族未来前景问题带给人的惯常的压抑、黯淡认识,在重新梳理、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鄂伦春族为个案,发现现实小民族社会存在着的某种新的社会事实,分析和归纳现代化背景下小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构建之可能性,探索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之内外条件,从新的角度,重新观察和探究小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西江苗寨群为研究样区,采用均值对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研究区进行旅游影响空间划分,围绕不同区域开展社会文化变迁空间分异研究。研究表明:1)西江苗寨群不同旅游影响程度区域社会文化变迁程度与变迁方向差异较大;2)在生计模式、人际关系等"外向型"社会文化层面核心区村寨变迁最显著,整体变迁强度由核心区到边缘区递减;3)在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等"地方性"社会文化层面核心区村寨变迁强度小,过渡区村寨变迁最显著,整体变迁强度呈倒"U"型分异;4)在资源禀赋、政策、资本以及现代介入路径等要素影响下,西江苗寨群不同区域社会文化发展机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拓跋鲜卑从大兴安岭渐次南迁,经大泽而漠南,辗转定都平城,最后移都洛阳;从狩猎而游牧,在进入中原的过程中完成了向农业经济的进步。在“变俗迁洛”的过程中,以其历史主动精神,进行制度文化的改造,在继承中创新,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促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皈依与融通。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文化变迁为研究视角,探析了当代社会文化变迁呈现的多元化、大众化和快速化的特征以及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共生"关系;通过对我国大学校园在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空间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梳理,探讨了当代社会文化对当代大学校园生活空间、教学空间和交通空间的新要求,并据此提出了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的相关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勒俄特依》记录了彝族史诗文化由原始思维阶段进入理性认识时期,经历了神话时代和历史传说时代,产生了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及诸多亚神话.记录了彝族社会由母系制进入父系制到奴隶制阶级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史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的音乐与其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怒族的狩猎调《夏拉格》体现了其狩猎文化的内涵,此音乐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性,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农村社会变迁的加速器,而社会变迁反过来会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地区的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生活方式变迁以及风俗文化变迁等社会变迁的方方面进行阐述,来分析乡村旅游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旅游发展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和社会心理变化带来的影响、社会文化变迁与社会心理变化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实现欠发达民族地区的社会心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婚姻伦理是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婚姻伦理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历程。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现代演变经历了近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变革、现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进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婚姻伦理的确立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词汇的变化尤为突出。文章从科技进步、社会变革,政局政策的变革等方面论述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对英语词汇的影响。词汇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是社会变革的影像。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提出影响城市色彩特征的3大时代变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进步和文化风格驱动等.文章尤其通过对广州市现代居住建筑的色彩演进历程分析,研究城市色彩的阶段特征,阐释时代变迁的影响作用与缘由,通过梳理广州居住建筑色彩的发展脉络,探讨城市建筑色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