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快速无创分析物质分子结构的有效手段.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了肺癌组织及相应的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透射红外光谱存在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核酸、蛋白质、糖类及脂类物质的特征光谱的变化;同时对设定的识别模型变量经Logistic回归,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说明红外光谱用于肿瘤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和聚脲重要谱带的傅里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研究了模型嵌段聚氨酯,研究了在硬段微区和相界面区氢键的情况,对比研究了傅里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和衰减全反射谱在分析这些聚氨酯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胡怀生 《甘肃科技》2011,27(6):78-79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两种不同种类的食用油进行研究,采用液膜法进行相应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食用油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在580~1100cm<'-1>范围内有所不同,差异性比较明显,同时,在一些吸收峰上各种类的食用油也有着自己的特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鉴别食用油方面具有方便、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计算机辅助解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蛋白质构象定量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简要介绍了红外光谱测定及二阶导数谱、去卷积和曲线拟合等计算机数学处理方法.对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类总结,最后讨论了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子荧光法、分光光度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磺胺甲基嘧啶(SM1)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SM1和SM2对BSA的荧光猝灭均为静态猝灭过程,并得到不同温度下猝灭反应的平衡常数K0、结合数n、结合常数KB与结合距离r.计算了25℃和37℃时的热力学常数ΔH和ΔS,据此得出SM1、SM2与BSA结合作用力均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结合反应前后BSA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BSA的二级结构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对富含酚类物质的功能性乳制品的稳定性及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光谱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了芦丁和阿魏酸与酪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分析发现,芦丁和阿魏酸均能淬灭酪蛋白的内源荧光,淬灭方式为静态淬灭;热力学参数表明,芦丁与酪蛋白作用的驱动力为疏水作用,阿魏酸与酪蛋白作用的驱动力为疏水作用和氢键。紫外-可见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芦丁和阿魏酸的加入影响了酪蛋白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周围的微环境,从而引起酪蛋白的构象改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芦丁和阿魏酸使酪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破坏其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型号汽油在0.28-2.1THz波段的光学性质,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样品的吸收谱和折射率谱.同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装置测定了样品的中红外吸收谱.比较两种实验结果可知,不同型号汽油在太赫兹波段有明显的峰位位移和相对峰强改变,且吸收谱带展宽,说明样品在太赫兹波段比在中红外波段更具有吸收活性.太赫兹技术可作为中红外等光谱技术的互补手段,研究汽油组成的特性及鉴别其结构的细微变化等.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的界面反应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寿命、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以及不可逆容量有重要的影响.运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scope FTIRS,MFTIRS)深入地研究了Sn-Co电极的界面反应和过程.结果表明,原位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清楚地给出Sn-Co合金的嵌锂和脱锂过程中的溶剂化和去溶剂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结合热分析对4种不同型号的塑料药瓶进行成分分析,并运用红外图像系统研究了塑料药瓶组成成分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4种药瓶主要成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此外里面含有一定量的聚丙烯(PP),红外图像系统分析结果与热分析及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实验数据相吻合.红外图像系统能够将混在复杂混合体系中的痕量杂质检出,为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提供一种与国外同行同步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钕掺杂的MCM-41介孔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其孔结构和钕原子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表征.XRD和TEM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具有典型的二维六方有序介孔结构,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钕被成功的引入到介孔骨架中.  相似文献   

11.
研究赤石脂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理化反应和红外光谱。利用数码照相机、生物显微镜、一般鉴别试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赤石脂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理化反应和红外光谱进行鉴别研究。赤石脂色红,质滑酥软、易断;显微镜下可见赤石脂晶体表面颗粒状、带红色;理化反应显示赤石脂溶液深黄色,具铝盐化学反应特征;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赤石脂的红外吸收特征明显。本文所述方法适宜对赤石脂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兖州卷柏的红外光谱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兖州卷柏的叶、茎和根进行了对比研究,比较了它们红外光谱的异同。结果表明:兖州卷柏的叶、茎和根由于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和相对含量的差异,其红外光谱的吸收的位置和强度均有不同,它们具有各自的特征谱,为药用蕨类植物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似程度度量的方法,分析简单光谱图和吸收峰的信息,获得充分的内在关系,通过特定分段区间的光谱图数据分析,对比紫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结果,采用自动直接顶空法和溶剂萃取法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汽油残留物适合谱段为2 700~3 000,1 300~1 600及1 000 cm-1以下的指纹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定汽油燃烧残留物的识别率高,达到97.5%;相似度计算可作为判断火场残留物中汽油成分的依据;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火场残留物中汽油成分的研究为放火案件中汽油的鉴定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短玻璃纤维/R-PVC复合材料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声发射分析。采用差示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未处理和偶联处理的玻璃纤维/R-PVC复合材料的结构差异,探测了材料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并且对试样断口进行了显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声发射技术结合试样断口分析,可以方便、灵敏地区分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合好坏,傅氏变换差示红外光谱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在肿瘤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在鉴定癌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目前,对其诊断主要是依靠病理学诊断,但是病理学诊断不仅过程烦琐,而且常受人为因素影响.傅里叶红外光谱及其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越来越广泛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上,同时已开始更深入地应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等更加复杂的体系.研究结果表明,FTIR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肿瘤组织的特性,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可定量化地鉴定肿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了多层结构的Si-QDs/SiO_2薄膜,在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散射谱2种薄膜微结构特性分析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散射谱2种检测手段对薄膜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只有当沉积硅量子点层的N2O流量小于2时,Si-QDs/SiO_2多层膜中才会出现结晶的硅量子点,且结晶的硅量子点的尺寸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这为纳米硅在光电器件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万寿菊花瓣中叶黄素的含量,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万寿菊花瓣的光谱,并与叶黄素的标准光谱相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在1500—1000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相关度较好.通过研究,确定万寿菊花瓣光谱中1152cm^-1,1095cm^-1,1050cm^-1,1023cm^-1处的吸收峰来源于叶黄素的特征吸收.因此可以通过这四个吸收峰的相对强度来反映万寿菊花瓣中叶黄素的含量,进而评定万寿菊花瓣的品质.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提供万寿菊花瓣中叶黄素等物质的信息,可以作为研究万寿菊花瓣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以桐油和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反应制备桐油酰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桐油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了谱带归属;用傅里叶变温红外光谱(temperature-dependent FTIR)对合成产物的温敏性、谱带变化和双键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30 cm~(-1)和991 cm~(-1)为桐油的红外和拉曼特征吸收峰;25~225℃范围内,桐油酰胺变温红外光谱在1737 cm~(-1)(—C=O—)处吸收峰的吸光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温度高于125℃,991 cm~(-1)处的—CH=CH_2键断裂,产物发生分解;找出了桐油酰胺应用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氯化铜溶液中多孔硅光致光致发光猝灭的机制,瞬态光致发光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铜-多孔硅界面电子态提供了非辐射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该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光谱在大气污染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长程吸收方法,证实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痕量气体(10^-4-10^-7%数量级)分析中的优越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