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的进化     
蛛网的进化是令人感兴趣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修正了以往一些旧的错误观点,蜘蛛的演化已公认为腹部仍保留背板的中纺蛛最先出现,后来产生后纺蛛中的原蛛和新蛛,蛛网起源于原始的穴居蜘蛛在洞穴内壁用丝编织的衬里(丝管),以后丝管出口处向外延伸出领或放射的绊丝,进而出现漏斗蛛科的带丝管(隐蔽所)的片网或皿蛛科网片上下有缠结丝的皿网,圆网在进化到新蛛阶段才出现、起源于有筛器的新蛛,新蛛中一部分种类后来失去筛器,进化为无筛器蛛。园蛛总科中某些科的种类后来又失去圆网,圆网可能来自某些架在空中的片网,而圆网又可以再演变成其他网,如演化为更复杂精致的网,也可以简化而为只有几根丝的三角形网((虫无)蛛科的扇(虫无)蛛)或只有一根丝,靠丝末端的粘滴捕食(园蛛科的流星蛛),效率更高,文中对各主要网型的系统发生作了简明的介绍。当然,网的进化中有一些环节尚不清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的蜘蛛类群中,棘腹蛛是一类外形奇特、引人注目,却鲜为人知的蜘蛛。棘腹蛛隶属于蜘蛛目网蛛科棘腹蛛属,全世界现有100种,我国仅4种:它们是菱棘腹蛛(Gcsteracantha dicutesmia)、哈氏棘腹蛛(G.hasselti)、库氏棘腹蛛(G.kuhli)和索氏棘腹蛛(G.sauteri)。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管理和森林类型下冠层蜘蛛多样性的关系,2016年8月分别在海南省的吊罗山、尖峰岭和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进行采集。共采集蜘蛛45 623头,其中成体8 422头,分属32科。研究结果表明,球蛛科和管巢蛛科为3个保护区的优势科,分别占个体总数的40.1%和19.7%;此外,蟹蛛科和跳蛛科分别是尖峰岭和鹦哥岭的优势科。蜘蛛功能群主要以立体结构网、叶面游走和皿网型蜘蛛为主,达到了个体总数的87.2%;此外,伏击型蜘蛛在尖峰岭是优势类群。当以科和功能群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时,吊罗山地区冠层蜘蛛类群与鹦哥岭有显著区别。此外,冠层蜘蛛对于林龄、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等因素也会有所响应。  相似文献   

4.
2014年至2017年对茂兰喀斯特森林的5个洞穴进行了蜘蛛标本的采集和调查;共采集到1000余号标本,隶属15科34属45种,常见科为园蛛科、漏斗蛛科和球蛛科,优势种有温室希蛛Achaeranea tepidariorum、阴暗隙蛛Coelotasluctrosus、狩猎巨蟹蛛Heteropodavenatoria、中华镂网蛛Psechrussinensis、山地艾蛛Cyclosa monticola、黑斑盖蛛Neriene nigripectoris等。洞穴蜘蛛群落组成分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群落。  相似文献   

5.
赣北茶区蜘蛛群落结构及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西赣北茶园自然蜘蛛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数量消长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赣北茶园蜘蛛群落已定名的有17科、54属、82种,主要是黑色蝇虎、日本管蛛、异角丘腹蛛、锥腹肖峭,其中以异角丘腹蛛的数量为最多。2.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以4月份、8月份较高,对茶园害虫控制作用较强。3.经过数据处理,建立了蜘蛛优势种数量消长预测模型,给出了茶园蜘蛛与气候因子的关联序,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沙坡头地区蜘蛛群落在不同固沙方式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采样范围较为局限的情况下,蜘蛛群落由7科、7属组成;逍遥蛛科(逍遥蛛属)、平腹蛛科(平腹蛛属)为研究区蜘蛛群落的优势科(属);人工无灌溉固沙方式下,蜘蛛群落的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随固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不与天然固沙和人工灌溉固沙方式下的以上各指数趋同.  相似文献   

7.
所有的蜘蛛都可以纺丝,并且在生活中广泛利用蛛丝。蛛丝由蜘蛛体内丝腺的分泌物形成,主要成分是丝心蛋白。纺丝的器官叫做纺器,由腹部的附肢演变而来。在纺器的顶端有许多纺管,内连各种丝腺。蛛丝就是从纺管纺出,由最初的液态变成固态。蜘蛛可以利用蛛丝执行许多功能,张网捕虫仅是结网型蜘蛛用丝的功能之一。此外,蜘蛛还可以利用蛛丝构筑隐蔽场所和编织卵袋、传递信号(信号丝)、安全防护(拖丝)、雄蛛传递精子(精网)、捆缚猎物、飞航扩散等等。目前,科学家们对蛛丝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很感兴趣,正在对蛛丝蛋白的基因克隆、表达和应用等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跳蛛科Salticidae和管蛛科Trachelidae蜘蛛各一新种。即,金蝉蛛属一新种:梵净山金蝉蛛Phintella fanjingshansp.nov.,本新种近似于卡氏金蝉蛛P.cavaleriei (Schenkel,1963),但本种雄蛛触肢插入器较粗,胫节外侧突宽大;管蛛属一新种:朱氏管蛛Trachelas zhui,sp.nov.,本新种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的特征是外雌器插入孔较大、圆形且呈螺旋状,末端指向后端。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采用陷阱法在辽宁省清原县大苏河乡大湖生态站选取杂木林、红松林和落叶松林3种森林植被类型收集地表蜘蛛。共采集成熟蜘蛛标本1825头,隶属于13科49种。调查发现:1)皿蛛科、漏斗蛛科及平腹蛛科是该地区的优势科,旋卷隙蛛Alloclubionoides circinalis及皿蛛科一未定种为该地区的优势种;2)3种森林植被类型的地表蜘蛛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杂木林中物种最丰富,分布有13科39种,红松林中分布有10科29种,而落叶松林中有8科28种;平腹蛛科在杂木林中最丰富,而在红松林、落叶松林中数量稀少;3)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杂木林中个体数量最多,红松林中个体数量最少,Margalef指数及Menhinick指数最低值均出现在红松林,而最高值出现在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0.
稻田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沙市东方红农场东塘分场共有稻田蜘蛛11科29属43种,其优势科为狼蛛科、皿蛛科、球蛛科和肖蛸科;优势种为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和锥腹肖蛸.在水稻发育各期,综合防治田蜘蛛群落的丰富度(S)和个体总数(n)均大于化学防治田,晚稻田蜘蛛群落的丰富度(S)均大于相应防治的早稻田,同时发现稻田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高的稻田,害虫的丰富度较低,反之则高.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平原稻田蜘蛛群落越冬生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系统调查,洞庭湖平原越冬稻田蜘蛛群落共有8科16属21种,其中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为优势种,对稻田蜘蛛的越冬蛛态、赵冬场所及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报道,并为稻田蜘蛛的保护提供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听毛在不同蜘蛛类群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数量分布等特征,是蜘蛛形态分类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对弱蛛科、泰莱蛛科、幽灵蛛科、蟹蛛科和球蛛科共5个科32种蜘蛛体表的听毛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听毛在不同蜘蛛类群中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等特征,结果显示:听毛在不同蜘蛛种类中其形态非常相似,丝状,细长,与体表几乎垂直着生;泰莱蛛、蟹蛛和球蛛的听毛在步足的跗节、后跗节和胫节均有分布,而幽灵蛛和弱蛛的听毛仅分布在步足的后跗节和胫节,蟹蛛的听毛数量最多,具集群分布的特点,且各节分页的数量变化大于其他蜘蛛种类.蜘蛛听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可能与遗传、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三种猫蛛跗节器、听毛窝及纺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锡金哈猫蛛、爪哇猫蛛和拉蒂松猫蛛成熟雌性和雄性标本的跗节器、听毛窝以及纺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种间以及同种雌、雄性个体之间,跗节器和听毛窝的位置和形态均相似,而纺器纺管的数量和类型则有一定区别;猫蛛科蜘蛛纺器纺管的类型和数量与近缘的盗蛛科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记述采自香港的二种蜘蛛:1.平腹蛛科Gnaphosidae的胡氏香港蛛,新属新种,2;圆颚珠科Corinnidae的普氏膨颚蛛,新种,香港蛛属为一新属,膨颚蛛属为我国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秋季、冬季和2008年春季、夏季,分四个季节对山东曲阜人工种植杨树林内蜘蛛种类、群落结构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四个季节调查采集到蜘蛛个体2,229头,共41种,隶属于2亚目,12科,26属.其中优势种为草间钻头蛛、拟水狼蛛、沟瘤蛛、黑侏儒蛛.皿蛛科、狼蛛科、球蛛科为不同季节相同的优势种群.杨树林蜘蛛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季蜘蛛种群丰富度与其他几个季节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季节,杨树林蜘蛛优势种多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采自内蒙古地区的3种蜘蛛.狼蛛科(Lycosidae)1新种:雪林舞蛛(Alopecosa xuelin sp.nov.)以及园蛛科(Araneidae)梭园蛛(Araneus circidius Yin et al.,1990)的雄蛛和逍遥蛛科(Philodromidae)内蒙狼逍遥蛛(Thanatus neimongol Urita & Song,1987)的雌蛛.  相似文献   

17.
香港蜘蛛一新属二新种(平腹蛛科,圆颚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香港的二种蜘蛛:1.平腹蛛科Gnaphosidae的胡氏香港蛛,新属新种,Hongkongiawuaegen.etsp.nov.;2.圆颚蛛科Corinnidae的普氏膨颚蛛,新种,Oedignathaplatnickisp.nov.,香港蛛属为一新属,膨颚蛛属为我国新纪录属.  相似文献   

18.
我国捕鸟蛛科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捕鸟蛛科(Theraphosidae)是一类地下穴居的原始蜘蛛,隶属于原蛛亚目。这类蜘蛛从中型到非常大的个体,螯肢无螯耙,有发音器,四纺器,后纺器的末节至少与第二节一样长,眼集聚在一个隆丘上,以此可与其近缘科螯耙蛛科(Barychelidae)相区别。 我国对这科蜘蛛迄今尚未深入研究,正式报道的仅一种——Yamia watasei kishida,1928。笔者最近镜检了采自湖北巴东的两个雄蛛,经研究认为系一新种。这种捕鸟蛛也是笔  相似文献   

19.
记述采自太行山区的中国蜘蛛 2新种 :狼蛛科 L ycosidae豹蛛属 Pardosa的克氏豹蛛 Pardosa kronestedtisp.nov.和隐石蛛科隐石蛛属的马氏隐石蛛 Titanoeca mae sp.nov.  相似文献   

20.
食鸟蛛     
蜘蛛能够捕食飞鸟吗?在南美洲热带丛林里有一种食鸟蛛,就是捕鸟的能手。食鸟蛛的体型有人的拳头那么大,它能在树枝间编织黏性很强的蛛网。一旦飞鸟入网被粘住,食鸟蛛就迅速爬过来,抓住猎物,分泌出体内的毒液将其毒死,然后再吃掉。由于食鸟蛛十分凶悍,人类也不得不提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