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选择城乡系统交融的大城市郊区之一的歇马镇为对象,就其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特点,未来转移的条件,指导思想及有效途径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并为该镇合理安排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证。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出现的特有事物。其产生的原因、带来的问题,转换的途径一直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分析了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7,(23):201-20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通过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引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宏观经济环境、农民自身、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户籍制度、"留守老人"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资本论》的相关知识,数据和折线图对这些问题加以说明,再以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相应的对策,最后得出必须联合多方面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个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立,加大力度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文章从市场需求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入手,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我国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当前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成中,普遍素质及劳动技能偏底、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为障碍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等现实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指出了这种转移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历史教训,提出了应立足于农业内部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快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深入,“三农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情势下,学术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体现了学者对九亿多农民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普遍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方法,便是加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拟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讨论状况进行综述,或能为该问题的深化研究提供点滴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社会资源重组分流的重要内容。在劳动力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中 ,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性转移及其对策关系到整个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这无疑是建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须解决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和工业化发展不充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及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大、素质低是其重要阻碍。为此,应通过促进就业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职能、尽快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调整农业结构等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问题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最后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英鸽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13-13,14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状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是市场化、工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以及城市化发展滞后等原因,农业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剩余劳动力.1.从总体数量上看:对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事实,学术界几乎没有什么争论.  相似文献   

18.
朱勇生 《科技信息》2007,(16):392-393
由于建国以来政府制定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制定了城乡两级户籍、就业、社会保障体制,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应有作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的转移,以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李艳 《广东科技》2014,(24):159-160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我党和国家最为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绝大多数的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极为突出,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我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农村经济有了全面发展,城乡交流扩大、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许多农民便从土地的禁锢中渐渐解脱出来,同时,随着农村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农村劳动力逐步由“隐性”剩余向“显性”剩余演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青海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较沿海、内地明显滞后。近年来,本省农村劳动力的异地流动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规模有所扩大,但是由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1 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