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合微生物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的无机絮凝剂存在用量大、絮凝效果欠佳、易(如铝盐絮凝剂)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陷,而大多数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残留单体又会对人体造成毒害(如聚丙烯酰胺).因此,探索和开发新一代具有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絮凝剂已经成为水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微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玉米淀粉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原料,采用干法制取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用其对高岭土悬浮液进行了絮凝处理,讨论了沉降时间、阳离子淀粉用量、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淀粉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沉降时间32min、阳离子淀粉用量10mg/L、pH=5,在该条件下,高岭土悬浮液浊度可降至1.0.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是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实验测定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以松花江源水和强酸性废水为对象,测定出了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最佳pH值范围和助凝剂CaCl2的投加量。实验表明,对于不同的水质,絮凝剂投加量不同,松花江源水的最佳投加量在14mL/L左右;对于酸性废水,投加量要高一些。最佳pH值在7.5左右。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需要投加助凝剂才能起到絮凝效果,投加10%氯化钙1.5mL/L就可以达到最佳絮凝效果。温度对絮凝率的影响极小,并且沉降曲线表明,在10℃时,沉降所需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4.
油田采出水絮凝菌的筛选及絮凝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次采样,反复分离,从油田采出水和回注污水中分离得到16株产絮凝剂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细菌生长过程均可产生具有絮凝作用的胞外分泌物,经实验对油田采出水具有高絮凝作用。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等对其产生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淀粉是较好的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适宜培养温度为320C,初始pH为7.5~9,摇床转速为150 r/m in。  相似文献   

5.
絮凝剂是絮凝沉淀法处理水污染问题的关键水处理剂,其使用量逐年递增,研究开发一种高效低耗、无害安全、无二次污染的水处理剂是絮凝领域的重要内容。以工业副产品绿矾为主要原料,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结合响应曲面法分析聚合温度、磷铁摩尔比、OH~-/Fe摩尔比和硫铁摩尔比四个制备因素对絮凝剂产品性能的影响;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聚磷硫酸铁的形态分布,分析磷铁摩尔比及放置时间对产品中的Fe(Ⅲ)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与硫铁比、磷铁摩尔比与硫铁比、磷铁摩尔比与OH~-/Fe摩尔比在制备产品过程中的交互效果明显,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产品对高浊度废水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PO_4~(3-)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e~(3+)的水解,并改变溶液内Fe~(3+)的三种形态的分布比例,制备的产品稳定性可达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絮凝性能研究。经絮凝实验筛选得到4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分别命名为M1、M2、M3、N5。对其中1株进行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的研究,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该菌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最佳絮凝条件:对于浓度为1~9g/L的高岭土,最佳助凝剂为1%的CaC l2,投入量为40 mg/L,pH值为9,絮凝率可达98%,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对KGMP的絮凝特征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KGMP属于阴离子型絮凝剂,用量过多则产生絮凝恶化现象,它适合在弱碱性及碱性条件下处理水.钙离子作为助絮凝剂,有利于KGMP的絮凝作用.温度升高和静置沉降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在水相中合成出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改性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絮凝剂.对该絮凝剂固体样品进行红外表征,在1100和1582 cm-1处分别出现了仲胺C-N伸缩振动峰和亚胺N-H的弯曲振动峰,说明聚丙烯酰胺和三聚氰胺之间通过曼尼希(M ann ich)反应形成了新的聚合物.在室温25℃、pH=1情况下,用其处理模拟废水(2 g/L高岭土悬浊液),絮凝剂投加量为5.66 mg/L时,浊度去除率可达99.80%.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絮凝剂——壳聚糖接枝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hi-g-CPAM),并比较了其与商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高岭石悬浊液的絮凝行为,分析了絮凝过程动力学以及相应的絮凝层形态变化规律。本文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硅片上修饰了Chi-g-CPAM和CPAM,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量天平进行了原位絮凝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hi-g-CPAM絮凝高岭石的平衡时间仅是CPAM的0.46倍,且高岭石层的总质量更大。Chi-g-CPAM对高岭石的絮凝行为可较好的用动力学拟一阶模型模拟;CPAM絮凝高岭石的过程无法用单一模型来拟合,其初始阶段符合Elovich这一经验方程,反映了絮凝过程中活化能变化较大,这与CPAM的长链分子的架桥、卷扫作用有关。絮体形态研究表明,Chi-g-CPAM和高岭石形成的絮凝层较为致密(K1 = 0.3513)且不随时间改变,CPAM初始阶段絮凝层构象松散(K1 = 0.4663),在800 min后观察到絮凝层构象逐渐塌陷(K2 = 0.2026)。采用两种絮凝剂进行沉降实验,在用量为75 g/t时,Chi-g-CPAM处理的高岭石悬浊液上清液浊度和CPAM处理的相同,但沉降层厚度小于CPAM,说明Chi-g-CPAM和高岭石的絮凝絮团更致密,这和构象研究分析表现出一致性。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絮凝剂的絮凝行为,有助于开发用于选矿和尾矿处理的高效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
EM富集培养液的絮凝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简称EM)的富集培养液进行絮凝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EM的富集培养液对于高岭土溶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80%左右,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b)影响EM富集培养液絮凝效果的因素包括EM富集培养液的投加量、高岭土溶液的浓度及pH值、絮凝反应时间;(c)最佳的控制条件是EM富集培养液的投加量3%、高岭土溶液的pH值3-6、絮凝反应的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11.
通过矿物浮选试验并结合激光粒度测试、扫描电镜(SEM)、矿物Zeta电位及XPS等检测方法对赤铁矿反浮选过程中聚氧化乙烯絮凝细粒高岭石的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矿物絮凝浮选试验表明:添加聚氧化乙烯可以提高高岭石的单矿物回收率和人工混合矿分离效率,促进赤铁矿和高岭石反浮选分离.激光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聚氧化乙烯不絮凝赤铁矿,但絮凝高岭石颗粒,使其表观粒径增大.Zeta电位测试和XPS分析表明:聚氧化乙烯在高岭石颗粒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并使其Zeta电位正移.因此,开展聚氧化乙烯对硅酸盐矿物絮凝的研究对赤铁矿和高岭石反浮选分离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三种有机阳离子聚合物(胺-环氧缩合物、二烯丙基胺聚合物、二烯丙基胺-二氧化硫共聚物)和无机盐FeCl3、Al2(SO4)3、AlCl3以及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与无机盐复配的混合物对含蒙脱土的混浊水的絮凝作用.经过测定混浊水经絮凝后上层清液的透光度和Z电位,确定了各种絮凝剂的最佳使用浓度,并就PH对COP絮凝作用的影响作了探讨.本文所研究的三种COP絮凝剂,其效果均优于无机盐,其中COP—2絮凝效果更优于其他两种.  相似文献   

13.
李旺  祖波  李嘉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2):5071-5075
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及水环境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泥沙淤积量对入库泥沙量的占比逐年增大,对于通航、水库调水防洪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发生了絮凝沉降,而泥沙絮凝又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电解质是影响较大且较为复杂的因素.采用了一套自研的多层格栅絮凝沉降装置,通过多层格栅上下振动产生近似各向同性均匀紊流,来模拟三峡库区自然流态下泥沙的絮凝过程,并且分析在不同浓度的Nacl、MgCl2、CaCl2、AlCl3溶液中库区泥沙Zeta电位及絮凝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电解质可以改变泥沙颗粒的Zeta电位,并且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泥沙颗粒电位绝对值降低;4种电解质均可对三峡库区泥沙的Zeta电位造成影响,但不同价态及不同种类的离子对于Zeta电位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动态水流条件下,电解质的投入对泥沙絮凝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同样与电解质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砂岩表面Zeta电位测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体表面Zeta电位仪测量了目标岩石表面Zeta电位随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目标岩石表面Zeta电位测定的pH值适宜范围为7~10,这是因为pH值小于7时溶液会与岩石表面发生化学反应,pH值大于10时,溶液也会与岩石表面含铝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对Zeta电位测定前样品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用NaOH溶液处理过的样品Zeta电位测定值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甲基橙模拟偶氮染料废水,考察了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在废水体积为500mL、溶液pH值为1.5~3.0、电极有效面积为6.0cm×4.6cm、极板间距为2.5cm、电解电压为26V时,采用电絮凝法处理90min发现甲基橙初始溶液浓度高于240mg/L时处理效果较好,其色度去除率达90%,COD去除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北宿井田内煤18底板高岭岩矿床的赋存状态、岩性特征、矿物成分及化学组成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高岭岩的沉积环境及沉积规律。研究表明北宿井田高岭岩矿床分布稳定,质量较好,质量较好,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其形成环境与成煤环境相近似,系泻湖、泥坪等弱水动力环境中由粘土质点及细粒陆源碎屑沉积而成,其母岩为酸性岩为酸性岩浆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壳聚糖与无机絮凝剂的复合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能够相互促进壳聚糖与无机絮凝剂各自的絮凝性能,显著提高浊度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壳聚糖絮凝剂分别与三种常用无机絮凝剂(硫酸铝、氯化铁和聚合铝铁)的复合絮凝的效果表明,其中聚合铝铁跟壳聚糖的复合絮凝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最佳条件下,其浊度、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44%和55%.另外,无论是壳聚糖单独使用还是与聚合铝铁复合使用,在最佳的情况下,都使出水中的残留铝浓度小于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18.
聚合硫酸铁混凝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聚合硫酸铁的混凝性能和评价聚合硫酸铁混凝剂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高岭石吸附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的变化对高岭石吸附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数据更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热力学参数(ΔG°,ΔH°)的数值指示了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和吸热的。利用黏附几率进一步考察了高岭石作为吸附剂处理水溶液中铅离子的机理,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所主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加填料和不加填料结团絮凝工艺进行的试验,证实了加填料结团絮凝工艺在处理低浊度原水时的高效性。认为加填料主要是为了发挥其拦截初始粒子的能力,同时,填料在絮凝柱内的转动和脉动使絮凝体层得以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