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番红花离体培养下花柱—柱头状物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番红花花被和花柱,在含4mg/L KT,3mg/L NAA和mg/L 4PU-30的MS培养基中可定向再生红色花柱-柱头状物,花被的诱导频率大于花柱;长度为22-66,m的花芽具有较高的诱导频率。  相似文献   

2.
离体培养下金盏番红花花柱-柱头状物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金盏番红花由四川大学植物生殖实验室提供.1.2实验方法实验以花茎、花被、花药、子房、花柱及柱头作为外植体,花芽中的幼叶作为对照.鳞茎首先用75%乙醇擦洗3次,然后剥取顶芽,放入0.1%的升汞中灭菌10min,无菌水冲洗3次,用解剖刀将上述各部分切下接种到培养基上.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蔗糖调整到4%,pH5.8,附加各种浓度的NAA及6-BA.高压灭菌20min.培养物被置于(25±1)℃,每天12h光照,12h黑暗的条件下培养.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来源外植体对花柱-…  相似文献   

3.
番红花花被和花柱,在含4mg/LKT,3mg/LNAA和0.6mg/L4PU-30的MS培养基中可定向再生红色花柱-柱头状物,花被的诱导频率大于花柱;长度为22~66mm的花芽具有较高的诱导频率(34.4%).番红花球茎在含1.4mg/LNAA和0.6mg/LKT或0.8mg/L2,4-D的B5和MS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颗粒状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附加0.6~1.4mg/LNAA的MS培养基上,既可形成小球茎,也能长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4.
5.
以西红花(Crocus sativus L.)球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Q31作为实验材料,对其产类胡萝卜素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对3种碳源进行优化,发现蔗糖能促进菌体的生长和类胡萝卜素产量的积累,实验组比对照组菌丝体量增加了50.83%,类胡萝卜素产量是对照组的23.15倍.对3种氮源进行了考察,发现加硫酸铵时,菌丝体比对照组增加了86.43%,类胡萝卜素产量是对照组的5.91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发酵最佳条件为:蔗糖40 g/L,硫酸铵1.0 g/L,装瓶量为100 mL/250 mL,接种量为5%.Q31菌株优化发酵,得到分子量为738,最大吸收峰为414.4和438.3 nm的稳定的类胡萝卜素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6.
用Hongland and Arnon营养液培养蒜苗,研究温度、光照和PH对蒜苗锌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0-7.0范围内,锌含量先升后降,在PH6.5时吸收量最大;温度对蒜苗锌吸收影响较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0-22℃),随着温度的升高锌含量增加,光照对锌吸收积累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分离自饮用水的绕线虫(Plectus sp.)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pH值对绕线虫的生长影响显著,光照对绕线虫的生长影响较小.采用生菜蛋黄(lettuce eggs,LE)培养基培养绕线虫时,最佳培养条件如下:温度25 ℃,pH=6和无光照.  相似文献   

8.
两种海洋底栖硅藻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春夏季节采集于中国海南琼海鲍鱼场的底栖硅藻进行分离纯化.对得到的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和矮小卵形藻(Cocconeis diminuta)两种底栖硅藻进行了单因子最佳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培养两种底栖硅藻的营养盐最佳浓度、盐度、光照强度、温度条件分别为:亚历山大菱形藻:NO3^-N2.5mg/L.PO3^3-P0.5mg/L,Fe-EDTA-Fe0.1mg/L.SiO3^2+Si0.5mg/L.35。55001x,30℃.矮小卵形藻:NO3^--N2.5mg/L。PO4^3--P1.5mg/L,Fe-EDTA-Fe0.1mg/L,SiO3^2--Si0.5mg/L,30,33001x,30℃.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底栖硅藻所需的NO3^--N的浓度较前人报道的其他硅藻培养的实验结果偏低且影响不大。其他营养盐成分铁、硅、磷对硅藻生长有较大影响;基础生态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影响也较大,温度对这两种硅藻的生长影响最为显.本研究数据拟对鲍苗种生产中饵料底栖硅藻培养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PZT陶瓷表面金属化—化学镀的条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在用化学镀镍方法使PZT陶瓷表面金属化以制备电极的过程中,化学镀液组分浓度的变化,以及PH值、施镀温度及施镀时间等因素对化学镀结果的影响,并选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和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毛木耳油疤病病原菌新种毛木耳柱霉(Scytalidium auricola W.H.Peng)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5℃~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菌丝生长速度逐渐加快,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在pH 4~12范围内,随着pH升高菌丝生长速度逐渐降低,菌株具有嗜酸的特性,在pH 4~5时生长速度最快;毛木耳柱霉对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可广泛利用各类单糖、双糖和多糖,以及多种铵态氮和氨基酸;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适当降低菌袋培养温度和遮光培养有利于降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Na2SeO3对稻苗生长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稻为材料根施系列浓度的Na2SeO3,试验对稻苗生长以及对苗中GSHPx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2SeO3(005~10mg/L)能促进稻苗生长,最适浓度为05mg/L;高浓度(≥20mg/L)则对稻苗产生毒害.稻苗GSHPx活性高度依赖于Se的存在,揭示出该酶可能是一种依赖于Na2SeO3的诱导酶.GSHPx能有效地抵抗稻苗的Se中度中毒,其酶活较对照提高958%;对于严重Se中毒的稻苗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其酶活较对照提高692%.  相似文献   

12.
Ca^2+对番红花叶片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单子叶植物番红花为材料,研究了钙离子对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随钙水平降低,除SOD外,膜保护酶(POD,CAT)和抗氧化剂(AsA)均一直下降,导致O-2.产生速率、膜脂过氧化作用、质膜透性增加.说明钙离子对番红花活性氧代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番红花及其混淆品的rDNA ITS区序列进行 PCR 扩增、测序,并运用 Clustal X、Mega 3.0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番红花 rDNA ITS 区序列全长650 bp,GC百分比为60.3%,与其混淆品的rDNA ITS 区序列存在着显著差异.另外,还设计出了鉴别番红花的位点特异性PCR引物,无需测序即可对番红花及其混淆品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14.
黄瓜全雌性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TAB法提取黄瓜总基因组DNA,采用RAPD技术探寻与黄瓜全雌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共筛选39条随机引物,其中有12条引物显示多态性.进一步筛选表明:S10引物能在全雌系黄瓜中扩增出一条约2000 bp的稳定、清晰的特异条带,而在雌雄同株的单株中不存在.经回收、克隆并测序,获得全长2003 bp的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分析,表明为新发现序列,含有编码62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短肽的功能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5.
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黄瓜子叶节为外植体,设置了不同激素浓度,直接诱导出不定芽,建立了黄瓜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1.0 mg/L+IAA 0.1 mg/L+ABA 1.0 mg/L+AgNO3 2.0 mg/L,平均每外植体可诱导出2.9个芽;最佳芽伸长培养基为MS+KT 0.5 mg/L;1/2 MS最适于黄瓜的生根.  相似文献   

16.
ZJ0967杀虫剂作用下的黄瓜幼苗电信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黄瓜幼苗植株原始电波信号为一种低频微弱随机电波信号,最大量值约800μV。在苯基甲磺酸酯类杀虫剂ZJ0967的激发下,黄瓜幼苗产生出与动物肌电信号类似的连续电波信号,在质量分数为200 mg/L的处理中,最大量值为2 215μV;电波信号峰峰值随杀虫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会引起持续一定时间的电波振荡。  相似文献   

17.
用石至石进行番红花盆栽试验,观察到低钾水平(1mg/L)下,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MDA增加349%,导致膜伤害,膜相对透性增加648%.其原因是低钾条件下,SOD,CAT,POX等膜保护酶活性分别降低639%,588%,696%,活性氧代谢平衡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18.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is an annualclimber originated from the tropic rain forest area inthe south of Himalayas, which belongs to the Cucur bitaceae family. Cucumb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vegetables in the world, and its planting area is sec ond only to that of tomato[1]. However genetics re search on cucumber obviously drops behind that of thelatter. The classic genetic map of cucumber, with sixlinkage groups, is composed of more than 100 genesfor color, morphology, and dise…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栽培稻分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稻属、栽培稻种分类研究的现状,我国栽培稻种主要分类系统及籼、粳亚种的鉴别方法.全世界稻属植物的种共归纳为22个种,分属9个染色体组;栽培稻在亚种分级上主要可分为籼、粳两亚种或籼、粳和爪哇三个亚种,多数学者倾向于只分籼、粳两个亚种;亚种以下可分为生态群、生态型、品种或生态群、生态型、变种和品种,生态群、生态型的性状和指标不一,尚未统一;在分类方法上主要以形态特征,杂交亲和力,同工酶和植物学性状综合数值等来划分,而籼粳分子水平上的鉴别与分类也开始得到应用.栽培稻亚种间亲缘关系、亲和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仍然是栽培稻分类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野生花卉金露梅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野生花卉金露梅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主要对其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水浸种对金露梅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以50℃水浸种发芽率最高,为97%,其种子不具有休眠特性;其最适发芽温度为25℃;光照对其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属于中性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