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对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进行准确有效识别和排序,提出基于事故统计数据及事故预测模型的优化经验贝叶斯黑点识别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进行了优化。同时,从事故发生危险程度、安全治理可提升空间2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经验贝叶斯黑点排序方法。选取2个城市的信号交叉口事故数据,利用基于事故统计数据的黑点识别方法对城市A的总事故黑点、伤亡事故黑点分别进行了识别,并按照事故发生危险程度进行了总事故黑点排序;利用基于事故预测模型的黑点识别方法对城市B的事故黑点进行识别,并分别按照事故发生危险程度、安全治理可提升空间2种排序规则进行了黑点排序。结果表明: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城市A共识别出24个总事故黑点及18个伤亡事故黑点;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城市B共识别出15个事故黑点;优化经验贝叶斯法在识别准确性、消除事故数随机波动及趋中心回归现象影响方面优于事故率法和质量控制法;基于安全治理可提升空间的排序指标倾向于筛选出安全治理投资收益比高的地点,基于事故发生危险程度的排序指标则倾向于筛选出与事故期望值偏离较大的地点。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消除事故隐患,研究了道路、交通、交通设施和环境等方面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在分析交通事故黑点的成因鉴别方法(包括模糊聚类法、灰色关 联分析、粗集理论)及其适应性基础上,以国道G104线K2177—K2178段为例,对公路交通中的不利因素进行筛选,发现公路事故黑点的主要因素是国道周边环境干扰,次要因素是未 设置道路照明设施。3种交通事故黑点成因鉴别方法比较结果表明:模糊聚类法适用于处理大数据的事故黑点,灰色关联分析法适用于处理黑点成因主因素已确定的事故黑点,粗集 理论可用于鉴别事故资料不完善的交通事故黑点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上事故多发区的概念,借鉴道路交通黑点及现有水上黑点的研究理论,对水上交通黑点重新进行定义,并以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与基于事故等级加权平均法建立水上交通黑点辨识模型.以长江张家港段2006—2011年上半年水上交通事故为例进行模型应用,研究该水域水上交通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共辨识出5处黑点,并得到5处黑点的边界及整治顺序.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判别精度.[方法]基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融合异常驾驶行为数据与高速公路特征点数据,创建高速公路黑点特征数据集,并将集成学习的CatBoost算法应用于G4高速公路湖南段交通事故黑点的判别.[结果]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相比,Cat-Boost在判别高速公路事故黑点...  相似文献   

5.
青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高寒高海拔地理特性及气候因素,道路单车事故率及平均事故死亡率远高于我国其他地区.为了研究青藏公路交通事故分布规律,以国道109线唐北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该公路的交通事故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得到交通事故的时间、气候、形态、车辆类型与归属地分布等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国道109线青藏公路唐北段道路交通事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单方翻车是最主要事故形态,事故车辆绝大多数是外省车辆.进一步对青藏公路交通事故特征成因进行挖掘,并针对事故成因提出增设硬件设施、加强预防措施、完善救援体系及创新管理模式的应对措施,以提高青藏公路的行车安全,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的精度,选择合适的路段长度作为分析路段的基本单元,结合移动步长法将路段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兼顾交通事故次数和伤亡人数对交通事故进行当量化处理;采用累计频率法进行事故分析,分别得到各种组合下的事故相对集中路段,按路段相邻原则对其进行合并作为初选黑点路段。针对初选黑点路段,选取合适的邻域和阈值,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DBSCAN)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以寻求长度较短且事故集中的真正事故黑点。为验证该鉴别方法的可靠性,对麻昭(麻柳湾—昭通)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进行事故黑点鉴别。结果表明:在动态路段划分的基础上,采用当量事故数-累计频率法,初步鉴别出的事故多发路段长度占全线总长28.4%,发生当量事故次数占总事故次数的56.4%;通过移动步长法动态划分路段单元能够最大程度鉴别事故多发路段;采用DBSCAN算法对初选黑点路段进行再次排查,得到的事故黑点路段长度仅占全线总长10.8%,其发生当量事故次数占总事故次数的52.5%;与初选路段相比,其总长度下降了61%,总当量事故次数几乎不变。将动态分段和DBSCAN算法结合能够剔除初选路段中的非黑路段,识别出真正的黑点路段。该方法提高了公路交通事故黑点路段的鉴别精度,可为交通事故黑点的有效治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性预测基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和采集双车道公路的事故、线形、交通等数据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直接表征我国双车道公路的事故与影响要素之间关系的交通安全性评价的定量方法.根据沿线土地利用情况,将一条路分为普通路段、村庄路段、交叉口路段.分别建立了普通路段和村庄路段的总事故数、一般以上事故数、路侧事故数、追尾事故数、碰撞事故数,以及交叉口路段总事故数的预测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别道路交通事故黑点以及探究事故高发区域的致因。【方法】结合地理信息软件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提出一种考虑交通事故时空属性的事故黑点识别及致因分析的方法。【结果】事故高发区域主要聚集在大型商业圈、客运车站与工业区附近,其事故密度为事故低发区域的6.61倍。在事故高发区域,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碰撞形态、天气、能见度、车道类型及两轮车类型。而在事故低发区域,碰撞形态、道路等级、能见度、路面材料以及两轮车类型为主要影响因素。此外,路口路段类型、车道类型、两轮车类型以及肇事逃逸等因素在不同事故区域的影响不同。【结论】交通事故在城市内存在事故黑点,且部分道路环境因素在不同事故区域的影响不一致。研究成果可为交管部门针对事故黑点区域制定防范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九环线平武段公路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环线旅游公路是地震灾区因地质灾害受损较为严重的一条公路,通过对沿线公路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研究,依据灾害点的分布情况,结合区域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得出,沿线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活动、地震作用、降雨、水库蓄水、人类工程活动、河流地质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控制,但由于组合关系的影响,其分布特征在时间、空间上呈一定的规律.即在时间上具有周期不确定性、群发性、反复性;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局部增强性、相关性.针对各个分布特征,提出了有关治理和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安全可提高空间的事故多发信控交叉口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贝叶斯安全可提高空间判别方法通过计算贝叶斯方法估计的事故数与具有相同道路交通特征地点的事故期望的差值,对事故多发信控交叉口进行判别;差值越大,表明安全改善潜能越大.贝叶斯方法结合事故观测值和具有相同道路交通特征地点的事故期望估计事故数,消除了事故观测值的随机波动特性.基于全贝叶斯安全可提高空间方法判别上海市事故多发信控交叉口,并与事故绝对数方法、经验贝叶斯方法、全贝叶斯方法、经验贝叶斯安全可提高方法的判别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判别方法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事故,以广东仁新高速公路为例,建立了事故率与事故点前25 km的坡度、坡长之间的统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事故率与事故点前2 km和3 km平均坡度之间呈现较为显著的指数关系,即事故率随平均坡度的增大而上升,事故率预测模型为:y=1.333 4e0.469 4x,R2=0.876 2。  相似文献   

12.
提出以速度和流量为基础的延误计算新方法,该方法公式简单,数据采集容易,并根据算法的需要设计了相关的多车道数据整合技术和故障数据修复技术,从而保证了延误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发生事故的双车道模型,考虑行驶车辆是否在事故车道以及距离事故的远近,分析不同区域的换道特点,建立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开放边界条件下,改变进口车辆的驶入率和事故的持续时间,得到了车流量和平均车速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应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并将入口车辆进入率降至一定值。  相似文献   

14.
以某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交通现状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道路交通状况和交通特点,建立了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微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实际算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确定的重点路段与公安交通及公路管理部门所掌握的事故易发地点吻合性较好,说明该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有效,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所研究路段的真实安全水平,为改善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提供了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交通事故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交通事故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对2000~2003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进行外推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和外推精度高,可用于交通事故预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和伤亡情况的统计分析,运用综合事故率法建立了危险度模型,提出了交通事故数、事故严重程度和事故原因等因素的量化方法,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段存在的危险路段进行了科学识别.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所需要的参数比较容易获取,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可为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条件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前后道路特征和事故特征的分析,得到改扩建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致因;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选择安全审查与设计一致性相结合的危险指数评价法对改扩建低等级公路进行安全评价,基于云南省改扩建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主要致因,选择接入口、路侧、路面、交通设施等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道路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及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研究,利用“综合影响系数法”建立了城市道路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的评价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饱和度,非机动车比例,车辆组成,左转比例,交叉口间路,交叉口形状及进口分隔程度等因素,就可以确定对交通事故率的综合影响系数K,进而确定交叉口的安全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城市道路交叉口方案的合理评价和优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轮迹横向分布系数的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场交通摄像的方法,在我国不同省份的多条沥青路面上实测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车辙的增加,轮迹横向分布更为集中.由于交通行驶方式的不同,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的轮迹横向分布特性有明显区别.高速公路的轮迹横向分布比其他道路更为集中,而其他道路的轮迹横向分布整体偏向内侧.分别为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提出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的典型值,可供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