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响嗜酸乳杆菌在牛奶中生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在脱脂乳中生长促进剂和脱脂乳中的产酸及总菌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葫萝卜汁、啤酒对嗜酸乳杆菌在脱脂牛乳中的生长有明显作用;另采用嗜热性球菌与嗜酸乳杆菌单独培养,混菌发酵工艺时,增加L.a的比例,发酵产酸加快S.t与L.a的菌种比例关系发生交化。当L.a:S.t=2:1时,L.a的菌数水平起过S.t。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蓝丝膜菌菌丝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贺兰山蓝丝膜菌(Cortinariuscaerulescens(Schaef.)Fr.)菌丝体在纯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生长pH值为6,长势最好的培养基为PDA综合培养基,蛋白胨、葡萄糖为最佳氮碳源  相似文献   

3.
利用筛选所得解脂复膜孢子酵母(Sacharomycopsislipolytica)1460菌,在反应器中对正十六烷发酵生产柠檬酸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Kono和Moresi提出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发酵过程的特点,得出本实验条件下柠檬酸发酵过程的细胞生长及产酸动力学模型,并通过经验回归与表观气速(WS)关联,确定了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从奶粉中分离到一株同型乳酸发酵杆菌,编号TQ33,主要特点:产生芽孢,生长温度范围(20~63)℃,最适生长温度(45~50)℃,接触酶试验阳性,通气条件下生长良好,厌氧条件下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主要产L(+)乳酸,菌体(G+C)为(32.45)%,生理生化性质特殊,据以上特点,将TQ33菌株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coagulans),LD_(50)试验表明,菌体和代谢产物属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5.
宋家华  王浩 《山东科学》1998,11(1):46-49,62
本文研究了一株腈水合酶产生菌icrococcus sp.S115生长,产酶的条件及其所产酶的反应条件。S115在选定的培养基中,于30℃摇床培养72h,其生长较好,酶活也较高。在所研究所几种诱导物中,丙腈对产酶的诱导作用最好。本文还研究了培养过程中补腈对产酶的影响以及底物浓度,反应液pH对腈水合酶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透明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透明质酸(HA)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摇瓶发酵条件。以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zoepidemiccus)NCT6180为出发菌种,在普通加血培养基上研究了HA的产生能力,用正交法研究了野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单菌落分离得到野生高产菌株。再通过紫外和NTG诱变得到溶血性较弱的菌株,部分菌株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一倍以上。在摇瓶条件下,PH值的控制及葡萄糖的加入均有利于HA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衣康酸小试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衣康酸产生菌(AspergillusTerreusNRRL1960)在不同条件下的小试发酵进行了探讨。通过反复试验,确立了衣康酸最佳斜面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摇瓶培养72hr后,残糖可降至0.1%A右;产酸率平均为48.6g/L;对糖的转化率平均为54.9%。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提高供氧能力对土曲霉IFO-6365分批发酵生产衣康醚产酸能力的影响。当通风比为0.5,搅拌叶轮末端线速度为125.7cm/s时的最大衣康酸发酵产率分别比叶轮末端线速度为94.2cm/s和78.5cm/s高出1.28倍和3倍,当添加氧载体──正十二烷,叶轮末端线速度为78.5cm/s时,与对照相比,可提高产酸14%,但在高叶轮末端线速度条件下,加入正十二烷,只能促进菌体的生长,对发酵产酸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含硫煤矿中分离得到8株硫杆菌(Thiobacillus)本文尝试了该类自养菌的分离培养方法,研究了其生长繁殖的规律,探讨了该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产胶原酶地衣芽孢杆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成都皮革厂等处采集的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胶原酶的产生菌J-4-8,菌种鉴定为地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产酶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明胶,超始pH为7.5,容瓶装量为10mL,种龄是24h,接种量为6%,在此条件下,摇瓶振荡发酵后,酶活达25U/mL发酵液,较原发酵培养基发酵后的酶活提高35%。  相似文献   

11.
嗜热链球菌和乳杆菌最佳生长培养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验了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在8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的最佳生长培养基为番茄汁培养基Ⅰ和牛乳琼脂培养基;保加利亚乳杆菌在Lee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嗜酸乳杆菌在Lee氏琼脂以及MR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几种食品强化剂对发酵豆乳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酸钙、三聚磷酸钠、维生素A、维生素D可促进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生长,提高发酵豆乳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The characteristic of hydrogen production by facultative anaerobic bacteria, obligate anaerobic bacteria and their mixed culture was studied by the batch cultur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facultative bacteria and anaerobic bacteria, the ability of hydrogen production in the mixed culture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pure culture. Especially, the culture Scheme No.7 mixed up with three strains ( Bacterium.E: Bacterium.B: Bacterium.P = 1:1:1) not only had the best hydrogen production capacity (1.885 mol H2/mol glucose) and maximum average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212.2mL/(L·h)), but also had stable hydrogen production under continuous culture conditions, which was 1.968 mol H2/mol glucose.  相似文献   

14.
嗜热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热链球菌为材料,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影响嗜热链球菌菌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的因素以及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碳源、氮源、初始pH值、温度、时间对嗜热链球菌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生长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5 g/L、胰蛋白胨5 g/L、培养液初始pH 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24 h时,菌体生物量达5.00×1019个/mL;嗜热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5 g/L、胰蛋白胨5 g/L、培养温度为40℃时、培养时间27 h、培养液初始pH 6.5,胞外多糖产量达到为914.33 mg/L,胞外多糖产量相对于茵体的生长在时间上表现出滞后现象.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以4倍体积的sevag液加入多糖溶液脱蛋白,用三倍体积90%的乙醇于4℃时沉淀12 h,多糖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初步建立一种较简单而有效从市售酸奶中分离乳酸菌来发酵酸奶的分离方法,采用MRS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经革兰染色、葡萄糖产酸、接触酶和石蕊牛奶试验分离鉴定出乳酸菌.以正交法优化厌氧培养采用L9(3^3)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葡萄糖、蔗糖和维生素B2组合的改良MRS配方(葡萄糖8%,蔗糖1.5%,维生素B20.005%),并用来活化、扩大培养菌种,发酵凝固型酸奶.  相似文献   

16.
小米乳酸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小米、牛乳为原料,采用酶法糖化水解淀粉.经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混合菌种发酵而制得一种营养丰富,酸甜适口、香气浓郁的保健饮料。结果表明:小米浆糊化的最佳条件为8倍加水量,糊化温度为95—100℃。小米浆在PH5~6,温度在85℃下加入80单位/g干淀粉的糖化酶,酶解6h后,还原糖得率最高。小米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为5%牛乳、5%蔗糖、0.4%的复合稳定剂,混合菌种的接入量为4%。  相似文献   

17.
雨生红球藻和红发夫酵母混合培养体系的氮代谢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生红球藻和红发夫酵母是自然界申能够大量合成虾青素的两种主要微生物,二者混合培养比单独培养能提高虾青素的产量,氮代谢是影响虾青素合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着重研究了雨生红球藻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过程中的氮代谢机理.结果表明,在强光照射诱导雨生红球藻合成虾青素的过程中,藻细胞迅速吸收硝酸盐并向胞外分泌NH_4~ ,培养液中的NH_4~ 浓度上升,同时值pH值也急剧升高.由于NH_4~ 对藻细胞有毒害作用,抑制了虾青素的进一步合成.而在混合培养过程中,即使在虾青素大量合成阶段,培养液中的NH_4~ 浓度也基本稳定.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红发夫酵母细胞吸收利用了雨生红球藻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H_4~ ,培养液的pH值基本稳定7.0左右,从而使藻细胞内流向虾青素合成方向的碳代谢流始终保持较高的通量,提高了虾青素产量.  相似文献   

18.
对藏灵菇菌增殖条件及其产乳酸特性进行了研究。藏灵菇增殖适宜条件为:乳浓度60%,培养温度28℃,接种量5%,pH值6.6,25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转数100 r·m in^-1。连续培养5代后,其增殖率达到108%。藏灵菇产酸能力较强,培养20 h,pH值迅速下降到4.62,酸度增至109°T。外加碳源不利于藏灵菇生长,而添加蛋白胨和酵母浸提物则对藏灵菇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MRS琼脂培养基和BCP培养基为载体,通过目测茵液浑浊度及生长状态,测定菌液OD600值和培养终点时的pH值,对从乳制品中分离出的乳酸茵的生长温度及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加缓冲液的培养基中,在pH为6.5~8.5、38℃培养时,所有茵株生长良好.当环境条件超出这一范围时,乳酸茵生长受到抑制.从OD600值可以看出,实验分离到的10株茵最适pH都在6.5左右,最适生长温度在38℃左右,但pH值与温度的范围在各茵株间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芽孢杆菌L-32发酵条件优化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筛选得到了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菌株 ,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 (L 32 ) ,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条件 ,并确定了厌氧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时的培养基成分。通过补加葡萄糖使其浓度保持在8g/L的方法可以提高菌体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 ,L 2 3可以以原油为碳源生长 ,并能在降低原油粘度的同时使原油培养基内水相的pH值下降。L 2 3能提高实验岩心的原油采收率 ,即在关井 96h后 ,L 2 3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 9.6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