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正交试验测取的多项结果指标,采用分组统计的方法,进行F方差检验证明:发酵液中残留还原糖、菌体数量(OD680nm值)和丙三醇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互制约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当控制菌体增长浓度为OD680nm值0.622,还原糖质量分数为1.67%时,丙三醇产生量最多.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因子正交试验方法,发现尿素是工业生产中影响耐高渗透压酵母发酵生产丙三醇的主要因子.以还原糖、菌体数量(OD680nm值)和丙三醇为控制指标,得到了生产丙三醇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研究结果证表明:用耐高渗压酵母生产丙三醇也需要Na2SO3作为歧化代谢途径的诱导剂.同时,研究了pH和起始糖浓度的影响.最终使菌株产丙三醇能力提高了214倍.  相似文献   

3.
类脱发假絲酵母[Candida papap ilo is(Ahford)Langoron ot TalicoAS2.590]在甘蔗渣半纤维素稀酸水解中生长时,能很好地利用水解液中的还原糖、葡萄糖、D—木糖和 L—阿拉伯糖,菌体对还原糖的产率为0.49—0.77克干菌体/克还原糖,可做为菌体蛋白产生菌。  相似文献   

4.
丙三醇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螺旋霉素链霉菌发酵过程中,添加丙三醇有助于螺旋霉素的合成。在摇瓶实验中,于发酵开始时添加丙三醇(φ=0.000 8)效价提高约20%~30%。在50 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实验,不仅成功地验证了丙三醇的促进作用,还通过测定发酵液中多种相关有机酸含量、菌浓、总糖和NH2-N浓度等参数,初步分析了丙三醇的作用机理,即丙三醇主要增加了EMP途径和TCA循环的代谢流,在发酵初期可能有助于激活菌体,促进细胞的初级代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螺旋霉素的生产速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对休眠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herium)D01菌体吸附Pt4+的作用过程进行了表征.TEM和XPS展示Pt4+沉积的主要部位是菌体细胞壁并在其表面逐步被还原为Pt0.FTIR表明D01菌体细胞壁肽聚糖层肽链上的酰胺键、肽链侧链的氨基酸残基离子化羧基以及糖类化合物的羟基为吸附Pt4+的活性基团;肽聚糖层部分多糖的水解产物还原糖,其游离态的醛基为电子供体,将Pt4+原位还原成Pt0.  相似文献   

6.
Pt^4+生物吸附作用的谱学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休眠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D01菌体吸附Pt^4 的作用过程进行了表征。TEM和XPS展示Pt^4 沉积的主要部位是菌体细胞壁并在其表面逐步被还原为Pt^0。FTIR表明D01菌体细胞壁肽聚糖层肽链上的酰胺键、肽链侧链的氨基酸残基离子化羧基以及糖类化合物的羟基为吸附Pt^4 的活性基团;肽聚糖层部分多糖的水解产物——还原糖。其游离态的醛基为电子供体,将Pt^4 原位还原成Pt^0。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C71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曲霉C71为出发菌株,分批发酵生产木聚糖酶,在发酵过程中每隔8h取样,测定菌体细胞浓度、总糖与还原糖含量和木聚糖酶活力,探讨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及基质消耗的特性.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描述黑曲霉C71分批发酵过程的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基本反映了黑曲霉C71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黑曲霉C71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与产物合成属于部分生长偶联型.  相似文献   

8.
为预测和控制小白链霉菌H3发酵产ε-聚赖氨酸的过程,对菌株H3分批发酵过程中的菌体量、ε-聚赖氨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进行动态检测,并对各参数进行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构建。结果表明,分别使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Luedeking-Piret-Like方程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ε-聚赖氨酸生成和还原糖消耗进行拟合,3个模型的显著性水平都为0.000 1,相关系数R2都在0.9以上,表明得到的拟合模型能预测和描述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搜索和正交实验对以 Candida boid inii No2201 之诱变株 Y- 108 利用玉米芯水解液生产 S C P 的酸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了玉米芯原料酸水解工艺中,预处理方式、料液比、水解温度、时间、酸浓度等对水解还原糖得率和细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酸水解条件为 1∶8 的料水比、15% 的硫酸、在 120℃的温度下直接水解 3h,其还原糖得率高达 43% 左右,菌体产量平均在23g/ L。  相似文献   

10.
庆大霉素突变株代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玻璃发酵罐对经诱变筛选出的生产能力较强的菌株JY3-5的代谢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发酵过程中的菌体浓度、总糖、还原糖、氨基氮、溶氧、核酸、pH、生物效价、粘度等参数,获得了GM发酵代谢曲线,从中分析了各参数变化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还原糖测定仪法和DNS法测定甘蔗中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还原糖测定仪法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均小于DNS法,其回收率为99.1%。说明还原糖测定仪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是目前甘蔗中还原糖含量的一种快速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优化同步糖化发酵(SSF)工艺,在经典发酵动力学的基础上,总结出SSF工艺中的还原糖变化方程,并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菌体生长、产物生成以及还原糖消耗的模型参数辨识.通过比较分析线性和非线性动态变化惯性权重的自适应PSO算法在动力学参数辨识过程中的优劣,确定了非线性方法的快速收敛特性.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值与实验数据比较接近,即利用这些模型来反映此SSF过程的机理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非线性动态变化惯性权重的自适应PSO算法进行参数辨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性,也为模型参数辨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蜡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3.4505菌株固体发酵动力学,为规模化生产提供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和各批次之间质量控制的依据。采用稻谷壳、麦麸、玉米粉配制固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每隔36h取样,测定菌体的产孢量,底物的总糖、总氮的变化,采用Logistic方程构建菌株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发现菌株生长经历缓慢生长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3个阶段。培养基中总糖和总氮的消耗与菌体生长曲线的3个阶段相对应,在菌体缓慢生长期,总糖和总氮的消耗也较少,进入对数生长期,菌体生长对底物的消耗量急剧加大,从7.5d后进入稳定期,底物消耗的速度也变缓;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菌株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总糖和总氮消耗模型的拟合度为0.834 2和0.744 6。  相似文献   

14.
采用12L玻璃发酵罐,测定了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 t)发酵过程中的菌体浓度、总糖、还原糖、氨基氮、溶磷、溶氧、铵离子、核酸、ATP、pH、蛋白酶及粘度等参数。获得了B.t生长过程的代谢曲线,从中分析了各参数变化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控制B.t发酵过程及提高发酵水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还原糖测定仪法和手工斐林试剂法两种测定蜂蜜中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还原糖测定仪法标准偏差为0.41,变异系数为0.006,均小于直接滴定法,其回收率为99.3%,也高于直接滴定法。说明利用还原糖滴定仪法所测数据的稳定性、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及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6.
熟地黄炮制过程中还原糖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还原糖测定仪测定熟地黄中还原糖(还原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还原糖测定仪标准偏差(S)=0.14、变异系数(CV)=0.006(n=8),回收率为99.9%。同常规费林氏滴定法相比,还原糖滴定仪不受样品中颜色的干扰,而且快速、简单,精密度、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理化因子预处理对玉米芯糖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芯为原料,以溶出还原糖量、总糖量为指标,探讨不同理化因子对玉米芯预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0.2%盐酸以固液比1∶10,在121℃蒸煮20 min,溶出还原糖、总糖量分别达到21.18%和29.70%.高温及延长时间更有助于溶出还原糖、总糖;NaOH预处理有利于溶出木聚糖但并不利于木聚糖水解;盐酸、硫酸预处理更有利于溶出还原糖,且盐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以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为材料,对其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叶相比在盛花期之前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都高于叶,但在盛花期之后则叶的要高;花葶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高于花。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到花期,叶中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不断增加到盛花期达到最高,而根中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有所下降而后增加到盛花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用海藻酸钠、琼脂、聚丙烯酰胺、K-卡拉胶和明胶包埋法及DEAE-纤维素吸附法固定化的固氮菌的乙炔还原活性,表明海藻酸钠包埋的菌体固氮酶的活性最高、持续时间也最长,琼脂包埋的次之.菌体悬液(10~(20)/ml)与海藻酸钠(4%)的配比以1:5为佳。其固定化菌体的乙炔还原活性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32℃,Km为20μM,活化能为10.29kcal/mol,Vmax为14.2μM.丙二酸,2,4-二硝基酚,叠氮化钠,磺基水杨酸,硫酸铵,硝酸钾,高浓度亚硝酸钠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亚硝酸钠有刺激作用,CO_2对其乙炔还原和放氢有抑制作用,CO对其放氢无抑制作用.其乙炔还原的最适氧分压为10kPa.  相似文献   

20.
田间状况下对烤烟下、中、上三个部位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总糖、还原糖等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烤烟田间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淀粉含量随之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表现为"∧"型的变化.随着叶龄的增长,新鲜烟叶中各部位淀粉含量逐渐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较为复杂,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三个烟叶部位之间淀粉、总糖含量的差异显著,还原糖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叶龄之间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叶龄与三种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烟叶中淀粉与总糖、还原糖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总糖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