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的大象     
沙平 《科学之友》2001,(11):27-29
云南是全国唯一的象产地。象在云南历史上,其作用有三:一是用来作战。乘象作战,惊心动魂,威慑人心。这种"象战",史籍中多有记载。二是驯养它用来犁田、运木料和货物、压地基,以减轻人的劳  相似文献   

2.
浏览"万物之理"候选诸论,众家之言琳琅满目,芙不胜收,但各执一说,不知何所从.想起幼时听到的一则寓言"蒙眼摸象".四个蒙眼人模象,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摸到象尾巴的说:"象是绳子."摸到象鼻子的说:"象是管子."模到象腿的说:"象是柱子."摸到象肚子的大呼:"你们都不对!象是一堵墙."四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位智者走来帮他们摘下眼罩,四人睁开眼一看:"哇!原来大象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3.
象思维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炎  张启明 《自然杂志》2011,33(3):133-136
在西方文化中,现象是由物质实体或空间结构决定的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表现,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或观察的可重复性。中国文化中的“象”具有物我合一、现象与本质相融、自然、整体、动态时序的特点。直觉体悟和比类取象分别是中国人认识和表达“象”的常用方法。象思维过程可分为物象、具象、意象3个不同阶段。中医辨证乃至中医理论的形成集中体现了象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葬礼     
近年来,动物学家们通过观察、研究,惊奇地发现,很多动物对于死亡的同类,似乎与人对待死者一样怀有深切的"悼念之情",因此,在动物世界中,也宛如人类社会一般,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葬礼"!"土葬"大象常选择"土葬"。当老象断气辞世之后,为首的雄象用牙掘松地面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照办,很快就将死象掩埋了。为首的雄象又带头用脚踩土,其它的象也跟着踩,不多时,便"修"成一座"象墓"。此时,为首的雄象一声嚎叫,众象便绕着"象墓"慢  相似文献   

5.
正印度是全世界大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人象冲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如果想要和体重是人类至少30倍的大型动物相处,除了敬而远之,还要运用人类的智慧。在印度生活着约3万头大象,这里是人象冲突最激烈的国家。古印度人驯服野生大象并用于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在古印度吠陀时代初期(约公元前1100年),古印度人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大象。  相似文献   

6.
王奎仁 《科学通报》1986,31(10):756-756
1977年10日20日下午2时30分左右,在安徽省亳县张沃公社吝子门大队降落了两块陨石,命名为一号陨石和二号陨石(见图1)。25日我们赶到现场考察。据阎学文等几十人介绍,当时观察一号陨石降落的约200余人。开始听到象飞机呜呜响声,然后有点象鞭炮噼叭噼叭的爆炸声,落地时尘土腾空而起,象烟雾一样,尘柱约六、七米高。由于当时人们很惊疑,不敢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谈震色变,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如果人们懂得地震是怎么回事,那么他们就会知道地震来了怎么办,懂得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自己,就可避免一些伤亡。大小地震给人的感觉象什么?地球上绝大多数都是小地震,人们感觉到嗄嗄的震动和低沉的隆隆声;而对高频振动十分敏感的玻璃和陶瓷则出现叮叮当当的响声。如果从远传来的地震,人感到就象站在船的甲板上那样有轻微地摆动。远处传来的大地震,开始也使人感到象小地震,紧接着便发展为剧烈地振动。其地震声深沉而洪亮,实质上是通过地球传播的一种巨大能量,因而特别吓人。细心人很容易听到由远及近的地震声,这声音有时从耳边  相似文献   

8.
胡铭 《科学之友》2005,(19):40-41
飞机失事的空难是很多人不敢想象的,但是有时候危险就在不经意间到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飞行中的意外外伤呢?  相似文献   

9.
童翎 《科学24小时》2002,(12):46-47
依据气候规律,每年的冬春时节是降雪频繁的季节。尤其在北方,“雪压冬云白絮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景致会让人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10.
聪明和愚蠢之间的差别,主要的并不在于我们的脑筋本身,而要看我们利用脑筋的程度。如果采用正确的思维技巧,一些普通智力的人,有时会有象天才一样的作为。  相似文献   

11.
在本世纪初,英国作家可谓倍受青睐。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读者认出来。作家成了处处受人尊敬的名流。象汤姆斯·哈代、约瑟夫·康拉德和亨利·詹姆士等,都属于那个时代英国或居住于英国的文学作家。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葬礼     
张哲 《科学之友》2007,(9A):52-52
不少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侧隐之心”、“悼念之情”,甚至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葬礼”,有些“葬礼”还很隆重。大象表现最为突出。老象一死,为首的雄象便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效仿,很快将死象掩埋。然后,为首的雄象带着众象踩土,不多时就筑成一座“象墓”,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美国有个名叫J.Merrick的人,形状丑陋得如同“象人”,事实上患的病就叫做神经纤维瘤病。它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令人可怕的、神经失调的不治之症。此病还往往伴随着各种畸形怪状的残疾。据统计这种疾病影响到了十万人。神经纤维瘤的初期症状通常在儿童时代就出现了。这种症状是皮肤黝黑的小小污斑,也就是众所  相似文献   

14.
金属给人的印象是沉甸甸的,但有一种金属却叫人难以置信:把它扔在水里,就象木板一样漂浮在水面上,它每立方米的重量只有543公斤,相当于同体积水的丫半,这种金属的名字叫"铿"。铿的性格特别活泼,化学反应能力也强。放在硝酸里它会嫩烧起  相似文献   

15.
脉搏是动物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在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为70次,象每分钟为27次,金丝雀每分钟高达1000次。但是这三者作为心肌休息的脉间休止的总时数却是相同的,都占一天24小时中  相似文献   

16.
在垃圾战中获胜王柏玲译5年前,许多美国人都在为垃圾而忧心忡仲。清除垃圾已不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家务活动了。对大多数人来说,把垃圾堆在路边是一个很大的过错。如果我们仍旧执迷于浪费的生活习惯,垃圾将会象潮水一样涌来,把我们掩埋。当时的美国人大概就是这么想的...  相似文献   

17.
蔡丹宇 《科学通报》1985,30(13):1037-1037
热释电管红外热象仪(红外热电视)自七十年代初期商品化以来,一直有平移和斩波两种工作模式。前者线路简单,但在摄象机头和被摄目标间须有相对位移才能形成热象。因此在监视器上不能获得固定的热图象。后者能对静止目标形成固定热象,但线路及附属设备复杂。因此体积大,使用稍不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史,演了一个极重要的角色。人类首次驯养亚洲象是4000年以前的事了。古代人的在战争时使用象,是因为其巨大的体形和力量,大家也因此被称为“坦克的鼻祖”。20世纪60年代的越战中,大家在补给线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非洲象虽然比较难以驯化,但公元前200年,驮运汉尼拔部队穿越阿尔卑斯山袭击罗马人的就是非洲象。大象还是个不需要道路的运输工具,它们用脚趾走路,肉掌所起的作用是抓紧地面,因此,在沼泽泥地里大象也能行走自如。亚洲文化与大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汉语里,“骑象”即为“幸福”之意。在古代泰国,传说中起…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表明,对当今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都与焦虑忧郁造成的心因的反应有关联,英国医学家调查了250多名患者。其中156人在发病前都曾因为各种原因精神上受过严重的创伤。因此,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柯瑞尔警告说:"不知道怎样去抗拒忧虑的人,都会短命而死的",令人遗憾的是,忧郁情绪就象感冒一样总想缠绕着人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人类是一个比较长寿的生物种,而且我们的细胞有48个染色体(译者注:当时误认为人有48个染色体,如今已清楚知道人有46个染色体),撇开虚构的和可疑的推测的领域不说,实证的人类遗传学只完成了一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极难把人变成试验室的豚鼠和果蝇。还没有一个科学领域象优生学这样发表了如此多的关于纯化和更新人群的可能性的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