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陶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但十几年的发展已同世界陶艺主流相结合。文章通过对现代陶艺的介绍,将之与传统陶艺相比较,深入分析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证实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最本体的袁达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的风貌既是崭新的,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是科技和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果。中国现代陶艺从感觉泥性.到超越泥性,到演绎泥性,逐渐走向成熟,而且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百年来数代艺术家都曾面对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问题,将在一种新的文化语境、新的历史高度上展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的现代设计思维,以及现代设计中传统装饰艺术的运用和体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本土文化,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挖掘、撷取精华,将传统装饰元素有机地融入现代设计中,不断创作出既具有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的视觉设计作品来.  相似文献   

3.
王小芹 《科学之友》2008,(4):105-106
文章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的现代设计思维,以及现代设计中传统装饰艺术的运用和体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本土文化,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挖掘、撷取精华,将传统装饰元素有机地融入现代设计中,不断创作出既具有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的视觉设计作品来.  相似文献   

4.
王小芹 《科学之友》2008,(2):105-106
文章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的现代设计思维,以及现代设计中传统装饰艺术的运用和体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本土文化,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挖掘、撷取精华,将传统装饰元素有机地融入现代设计中,不断创作出既具有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的视觉设计作品来。  相似文献   

5.
自然国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学是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大致可分为人文国学和自然国学两大部分.自然国学与人文国学一样,有着明显的社会性和民族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密不可分.今天弘扬自然国学,并非只为研究其历史,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我国当代的科技现代化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李思孟 《科学》2002,54(2):41-42
21世纪伊始,中国科技史界、哲学界及相关领域的一些学者,正式举起"自然国学"的旗帜,在若干学术活动中加以阐述,引起热烈讨论,一些新闻媒体也相继做了报道.自然国学作为一个学科正在孕育之中,它的提出,是为了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且与西方传统不同的科学内容,中国传统的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记载了图形图象.由写实的、生动的、多样化的动植物形象转化为抽象的、符号的、规范化的几何纹饰.文章是对数字绘画的图象含义进行深入了解,以及结合传统图形装饰纹样的形式与现代信息符号设计之间的关系探讨.重点在探寻数字绘画和传统装饰纹样、现代图形、图象形式美感之间关系的协调;形式美服从内容美,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导论 根据世界人类文化史的资料与记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为世界上四大古老文明国家。中国文化起源于约475,000年前出现的北京猿人。 根据中国文化史的资料与记载,笔者建议将中国文化史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一)由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的出现开始,到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公元前22年),笔者称谓“先秦原始文化”阶段。(二)由秦王朝开始,直到最末一代的清王朝逊位(公元1911年),笔者称谓“封建传统文化”阶段。(三)由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直到今日,笔者称谓“现代民主文化”阶段。 中国人民在先…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源远流长,在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其造型之美与制作之精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文章通过对传统建筑木雕艺术的功能和特色的分析,阐述了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海洋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正海 《自然杂志》2005,27(2):99-102
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广大沿海地区自先秦以来有着越来越发达的农业经济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世代与海打交道,靠海、吃海、用海,创造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海洋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不仅地域很大,而且内涵十分丰富.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受到黄河文化的深刻影响和制约,有着明显的农业性.如果把西方海洋文化称为海洋商业文化,那末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可称为海洋农业文化,两者均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