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卫福、敌克松拌种结果表明:卫福能够促进棉苗生长发育,出苗期可比敌克松提前2天且能减轻烂根病的发病程度,是棉花苗期理想的拌种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卫福、福多甲两种包衣剂对棉花品种新陆早八号棉种处理,试验其防病保苗效果 和最佳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40%卫福包衣剂、55%敌克松拌种,对降低棉花苗期烂种、烂芽、棉花苗期立枯病效果对比试验,棉种经包衣后,烂种、烂芽率较对照有所降低,苗期立枯病较对照降低5.5%,40%卫福包衣剂优于55%敌克松。  相似文献   

4.
不同包衣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的棉花型包衣剂和玉米型包衣剂处理棉花种子,选择2种温度条件进对其进行培养,测定发芽率、幼苗长度和幼苗重量,研究不同包衣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包衣剂处理的棉花种子在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状况上均优于未处理的种子,对棉花型包衣剂成分进行调整,能有效影响棉花早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棉花种子包衣剂24#在本地的效果,采用对比试验法处理。     其结果表明种衣剂对棉花出苗率,烂根率、根系发育等均优于对照,且能提高     光合作用,促进棉花早现蕾和改善品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子经磁化处理后,能提早成熟,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生物制剂对棉花黄、枯萎的病田间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arpin基因能诱导植物抗性原理研制的生物药剂伊利特和HarpinEa在新疆棉花黄、枯萎病混生重病田块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对数据进行DMRT测验,播种到初花期伊利特防效最好,为51.69%,高出对照药剂28.26%.在0.05和0.01水平上伊利特处理与对照药剂处理差异显著.说明生物制剂对棉花黄、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效,尤其是在棉花初花期之前防治效果明显,同时其对棉花具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Ecopart 2ME不同的有效成分及不同的用药量试验,分析棉花吐絮率达到40~55%时以及棉花吐絮率达到61~79%应用Ecopart 2ME脱叶效果与棉花产量达到最佳的方案。结果表明棉花吐絮率达到40~55%时在同一药剂不同的有效成分Ecopart 2ME处理方案应该选用处理Ⅲ有效成分6gai/ha、药量20ml/hm2、加伴宝助剂20ml/hm2、加乙烯利70ml/hm2,棉花吐絮率达到61~79%Ecopart 2ME处理方案应该选用处理③有效成分6gai/ha、药量20ml/hm2、加伴宝助剂50ml/hm2、加乙烯利70ml/hm2,较合理。准确验证Ecopart棉花脱叶及产量效果的确认、能更准确今后普及混用方案的确定奠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使棉花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发生明显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结合宏观生长的观察发现:25ppm的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佳,既能促进棉花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又能提高棉花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在不同pH,盐分,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前期已筛选出的8株棉花苗期烂根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细菌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1070、B158、B323三种拮抗细菌在偏碱,高盐,高温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情况都较好。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拮抗细菌能明显降低棉花苗期烂根率,其中处理方法Ⅱ效果较好,8株拮抗菌中以B158,B323,B1070的处理效果较好,能有效的防治棉花苗期烂根病。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北疆棉花主栽品种(品系)为试材,对其进行5℃的低温处理,25℃为对照,研究其幼苗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棉花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比对照低,而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中表现差异,新陆早13、297-5和4723下降,而81-3、新陆早36和134-1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此外,结果还显示,低温处理对棉花幼苗叶片光合参数(Pn、Ci、Gs、Tr)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Pn、Ci、Gs、Tr可以作为鉴定棉花抗寒性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棉花栽培品种"新陆早45号"为材料,研究喷施"西域金杉"牌打顶剂代替人工打顶的效果。经"西域金杉"牌棉花打顶剂处理后,通过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处理区的棉花生长发育良好,顶部叶片变小,单铃重增加,结果表明"西域金杉"牌棉花打顶剂对棉花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不同配方的棉花床土调制剂对棉花苗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于2005年4月在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2004年筛选的4个新配方进行棉花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2较处理3、4棉花苗床肥力提高,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对土壤成分的肥力没有影响。因此,处理1、2对棉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系列物理方法(磁,紫外线,γ射线)处理豆科根瘤菌,以期打破其专化性,进行豆科根瘤菌与棉花联合固氮的可能性探索,结果表明:AB菌能使棉花根部结瘤,按柯替氏法则证明为豆科根瘤菌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棉花专用种衣剂在本地区的应用效果,采用室内发芽、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方法处理,其结果表明:棉花专用种衣剂对棉种的发芽率,出苗率,苗期的防病防虫等应用效果都优于对照(常规拌种:3911+敌克松)。能促进棉苗发根壮苗,壮苗早发。  相似文献   

16.
棉花叶片对卡那霉素反应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对棉花叶片进行处理,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棉花不同品种、不同叶位、不同生育时期内叶片对卡那霉素处理的反应。研究表明,不同棉花品种间叶片对卡那霉素处理的反应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彼此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叶位之间,随着叶龄的不断增长,其对卡那霉素抗性显著增强。同时随着生育期延后,相同部位的棉花叶片对卡那霉素抗性表现出明显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点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常规施肥下棉花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同时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棉花各生育期生长情况调查,棉花植株性状及产量调查,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棉花成本及效益分析,总结出配方施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配方施肥方法棉花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且可以提高棉花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液体钾肥等4种叶面肥5个处理在棉花上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喷施叶面肥能促进棉株株高增加 ,叶片增多 ,提高单株成铃率。其中以奇丽施和液体钾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抗旱拌种剂在棉花上应用效果表明:抗旱拌种剂能促进棉花早出苗 ,提高出苗率 ,还能使棉花根系生长持续 ,补充棉花短缺的养分 ,提高棉花的抗旱能力和单株成铃率 ,产量较对照增产2.77%。  相似文献   

20.
面对近年来新疆棉花膜下滴灌区日益严重的残膜污染及地下滴灌苗期灌水困难的实际,提出将无膜移栽与地下滴灌有机结合的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为研究在干旱区采用此技术下棉花的耗水规律,进而验证该技术在新疆的可能性,进行了不同滴灌方式下棉花土壤水分变化盆栽试验,试验设5种处理:覆膜移栽地下滴灌(FT-SDI)、无膜移栽地下滴灌(NFT-SDI)、覆膜直播地下滴灌(FS—SDD、无膜移栽地表滴灌(NFT-DI)、覆膜直播地表滴灌(FS-DI)。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而言,NFT—DI处理最大,地下滴灌节水效果明显,FT—SDI处理最小,NFP—SDI处理仅次;移栽地下滴灌棉花整个生育期表层(0~30cm)土壤耗水量,无膜处理高于覆膜处理;苗期无膜移栽地下滴灌的耗水强度相对较大,灌水量也相应加大;在覆膜地下滴灌条件下,苗期移栽处理比直播处理耗水强度较小,耗水量也小,地下滴灌条件下,移栽相对直播更利于棉苗生长发育;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的花铃期灌水量小于膜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30~80cm,全生育期土壤耗水量略高于覆膜地下滴灌,而均低于地表滴灌。这表明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既可充分发挥移栽和地下滴灌的优势,在干旱区完全可行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