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滨海平原贝壳砂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滨海平原上现发现约12条贝壳砂堤,它们厚一般0.5~1M,宽100~150M,在剖面上呈厚、宽比为1:100左右的薄层状透镜体;它们主要由贝壳和细砂组成,含较多的重矿(5~23%);其内部构造为近于水平的斜层理,无交错层出现,纹层一般厚几个毫米,由上部的贝壳层及下部的砂层联合组成。贝壳砂堤的下伏层含大量的植物根茎、铁锰结核、虫穴,结构也与现代潮上带的相似,表明它们的形成位置是潮上带。它们形成于基本稳定-微蚀、岸坡1~8%的海岸,是波浪长期改造、反复簸选的产物。它们大致形成于距今6400、5230、730、600、580年,其中早期贝壳砂堤可能与全新世的最大海进有关,后期的则与长江河口砂坝的阶段性发育有关。上海滨海平原从早到晚成陆速度加快,其中7000~4000 B.P.,成陆速度1公里/750~2000年;4000~1500 B.P.,1公里/125年;1500~580 B.P.,1公里/40年。 相似文献
2.
广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1):0
潮汕平原,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是广东有名的农业稳产高产地区。潮汕平原通常指韩江三角洲、黄岗河三角洲和榕江、练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包括澄海、潮安、揭阳、揭西、普宁、潮阳、饶平等县的平原部分及华南重要港口汕头市。北回归线上富饶的平原潮汕平原是由河流冲积和海积而成,现今的平原发育于古海湾和古河道上,并不断向海外伸展,昔日之海上孤岛成为今日平原上的残丘(如桑浦山等),点缀着潮汕平原的绵绣河山,使之更加壮丽。平原之东部为韩江三角洲和黄岗河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由顶部扇形堆积平原、中部低地平原和海滨沙龙三部分组成。黄岗河三角洲面积较小,在樟林之东北以上背山面海的狭长走廊与韩江三角洲相连。平原西部为榕、练两江的泛滥平原,与韩江三角 相似文献
3.
4.
5.
渤海湾西部贝壳堤与古海岸线问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王颖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4,(3)
一、貝壳堤形成的基本原理貝壳堤是由貝壳物貭所堆积成的沿岸沙堤(或称沿岸堤,滩脊等),是发育在海滩上与海岸綫平行排列的自然隴崗,形成在开闊的海岸段落,是激浪活动的产物。形成沿岸堤的海岸坡度界於0.01—0.005之間,具有这样坡度的海岸主要是沙貭海岸,間或是砾石或粗粉砂海岸。在这类海岸上波浪作用最完善,波浪在近岸淺水区破碎,形成激浪,激浪对海底具有强烈的冲刷扰动作用,因此往往掀起滩底泥沙,把它們向岸边攜运,堆积在高潮綫附近。这样长期地作用,岸边泥沙逐漸堆积加高而形成沿岸沙堤。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10月,对山东省无棣县北部的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进行分层取样,研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得各类土壤动物标本15 312头,隶属于7纲10目.结果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类群为弹尾纲(跳虫)和蜱螨亚纲(螨类),常见类群为膜翅目,其它均为稀有类群.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为E>C>B>F>D>A,弹尾纲和蜱螨亚纲动物个体数占该样地动物个体总数的百分比均超过40%,致使各样地的优势度指数普遍较低,最高仅为0.492 7.垂直分布显示中小型土壤动物不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的聚类结果,可将6个样地分成3组,显示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对不同地点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7.
潮汕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潮汕平原第四系一些钻孔的沉积相,孢粉学及^14C年代分析,论述了韩江,榕江及练江三角洲的古环境演变,认为有过两次以上的海侵期,而主要的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的发育可分为前三角洲期,古三角洲期和现代三角洲期,这些古环境的演化与南海的δ^18O曲线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贾艳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全新世海侵高峰过后,海平面一直处于幅度不大(约1m左右)的振荡运动状态.对应四次“小高海面”时期,天津滨海平原上堆积了四道贝壳堤.历史上,黄河在本区入海,使贝壳堤的贝类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无棣贝壳堤岛保护区的汪子岛设置3个断面,结合踏查和系统抽样的样方调查方法对维管束植物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样方调查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0科63属74种,未发现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和野大豆(Glycine soja)等原有重要资源植物种类.在植被分类的群系水平上,主要分布有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灌丛、柽柳(Tamarix chinensis)灌丛、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草甸、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草甸和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草甸.维管束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水平如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0,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91,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3.42,Mc Intosh's多样性指数为0.49,Berger-Parker均匀度指数和JSW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15和0.79.在重要值大于1.0的植物种类中,鹅绒藤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35和1.39;其次是芦苇、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和酸枣等.芦苇和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最高,为0.469,其次为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和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鹅绒藤与大多数物种存在生态位重叠,构成一定的物种间竞争;多数草本植物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小,常以纯群丛方式存在.根据上述结果,在无棣贝壳堤岛保护区,应注重对酸枣和柽柳的保护,同时加强对鹅绒藤和菟丝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海平面变化、黄河改道与贝壳堤发育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艳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Z1)
全新世海侵高峰过后,海平面一直处于幅度不大(约1m左右)的振荡运动状态.对应四次小高海面时期,天津滨海平原上堆积了四道贝壳堤,黄河在本区入海,使贝壳堤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全新世海侵高峰过后,海平面一直处于幅度不大(约1m左右)的振荡运动状态对应四次“小高海面”时期,天然滨海平原上堆积了四道贝壳堤历史上,黄河在本区入海,使贝壳堤的贝类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滨海湿地沉积物微生物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落结构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技术检测该区域不同样线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对所得DGGE指纹图谱进行样品相似性聚类分析和环境因素主成分分析;对DGGE回收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BLAST系统发育分析,并分类、鉴别优势微生物.结果显示:贝壳堤岛滨海湿地单个样线上,低潮带样品的多样性指数(H′)相对较高;同一样线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倾向聚类在一起;优势微生物多数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鞘脂杆菌门(Sphing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海杆菌属(Marinobacter)等与解磷、降解纤维素、光合产能或石油烃类降解相关的菌类,也有一定的病原菌分布,绝大部分能够鉴别到属,且属于未培养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14.
15.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及蓄水潜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3)
贝壳堤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脆弱性,土壤蓄水能力决定着贝壳堤系统的稳定性和植被生产力的高低.为阐明贝壳堤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蓄持水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测定分析了贝壳砂土壤的基本物理参数、渗透性及土壤水分的温度响应特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评价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蓄水潜能.结果表明:酸枣林、杠柳林和草地能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裸地增加27.0%、19.3%和10.8%.在30℃和50℃恒温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烘干时间的延长可分为土壤水分瞬变、渐变和平稳3个阶段.两种温度下,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达到恒重时间和失水率均表现为酸枣林杠柳林草地裸地.Horton模型适宜模拟贝壳砂生境的土壤入渗特征,灌木林土壤入渗性能好于草地.杠柳林和酸枣林的稳渗速率分别比裸地增加27.1%和5.4%,而草地比裸地降低76.6%.反映土壤蓄持水分的主要指标一类是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另一类是土壤粗砂粒、粉粘粒分布和稳渗速率.贝壳砂土壤蓄水潜能综合评价为灌木林好于草地,酸枣林强于杠柳林,而裸地较差. 相似文献
16.
17.
18.
姚晓红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5):44-45
广东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地方文献。揭阳市榕城区图书馆建成《潮汕文献数据库》,对潮汕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实现资源共享,它将在今后的实践运用中不断补充、完善,更加具有科学性,并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
自然界中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贝壳,让人们爱不释手,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乐趣。但是,你是否知道,这些贝壳也给现代科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深刻启示呢?贝壳的形貌包含着许多的几何曲线,例如,我们熟悉的各种螺旋线等,这些曲线极大地丰富了数学家的研究视野。同时,贝壳的形貌也给建筑学家的设计思想以极大的启迪,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特别是薄壳式建筑)模仿的重要目标,如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尤其是贝壳内部的微结构,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材料性能,更是令科学家们惊叹不已。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验,折断一支粉笔比折断一块贝壳容易得多。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