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哈贝马斯的技术哲学中。克服现代技术思想是其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哈贝马斯政治与技术交往理论,揭示他克服现代技术的基本思想,并对其思想的价值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3.
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二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效用问题素为学界争论,且意见不一。我们在此也试做探讨,并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是民主政治的有利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过度强调科学技术的决定性作用只会导致唯科学主义和人类理性的自负,其结果必将摧毁民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把民主推向不归之路。理清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将对中国的民主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运行的传统轨道,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运行在物理世界,还能够运行在生态世界.这涉及到科学技术发展将由原来的单向轨道开始转向物理世界与生态世界的双向轨道. 相似文献
5.
论信息科学技术对中国民主政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主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本文将从民主政治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国民的素质和民主意识的提高、社会组织及制度的建构等方面来阐述信息科学技术对中国民主政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与政治共同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政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类的利益为基础的,它们分别充当人类利益的创造者和代理者。当代社会科技理性与政治合法性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科技理性是科技主体追求的根本价值,也正好成为政治主体确立自己合法性的工具,体现了重要的政治价值。在实际运作中,科技与政治两系统表现出相互依赖性,体现出现实活动过程中一种结构上的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7.
Karen Fran?ois 《Foundations of Science》2011,16(2-3):161-171
This paper gives a philosophical outline of the initial foundations of politics as presented in the work of Plato and argues why this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approach can no longer serve as the foundation of politics. The argument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work of Latour (1993, 1997, 1999a, 2004, 2005, 2007, 2008) and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 the first section I elaborate on the initial categorization of politics and science as represented by Plato in his Republic. In the second section I discuss the gap between humans and non-humans and how they are tied together in actual real life political topics. In the third section I elaborate on the concepts of political and scientific discourse and how they are thought of as separated fields based on the ancient constitution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fourth section I link the concepts of matter of fact and matter of concern. In a final section I present a redefinition of the nature of politics as represented in the work of Bruno Latour as an alternativ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polit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8.
Historians of science who have read The Way and the Word will be aware that, although its theme was comparative, its largest point had to do with method. It demonstrated a general approach to historical study that makes sense of the past in ways that narrower approaches have failed to do. 相似文献
9.
贝尔纳是天才的科学家,物理、化学和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先驱者。他在对英国科学传统进行总结继承和批判的同时,也对整个科学与社会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考察。为了重构科学与政治的和谐,达到科学为民谋利的目的,他以苏联社会主义为模板,借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了科学政治学研究,形成了他的科学政治学思想,凸现了研究的基本纲领。但是,他的理论更多地表现在形式逻辑的论证上,未能对政治调控科学提出具体模型和方案。 相似文献
10.
J. Macgregor Wise 《Foundations of Science》2013,18(1):165-168
Responding to Ike Kamphof’s “Webcams to save nature: Online space as affective and ethical space,” this essay considers the further contextualization of Kamphof’s analysis using the idea of agencement and the provocation to consider further the politics of affect.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康的生态系统既是自然生命力的根本,也是人类经济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各类生态系统主要在人类活动的干扰驱动下,系统的基本功能已严重紊乱或消失,供给功能也已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或丧失,但已普遍地流行“生态系统危机综合症”(ecosystem distress syndrome,EDS.)。危害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本文针对生态系统所患“生态系统危机综合症”,提出了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以及保护、治理、建设和管理不健康生态系统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科技政治空间存在着三种根本的张力:价值张力(取向的离合)、权力张力(干涉与自由)和契约张力(委托与代理)。它们分别作用于思想、规范及运作三个层面。正是这三种张力的有机结合,推进着科技与政治之间互动关系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经济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二重效应——兼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知识经济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仅是巨大的,而且是二重性的:一方面,知识经济合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性,推动着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又对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强烈的负面影响,从而阻碍甚至威胁着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规范和推动,知识经济才有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知识经济扬长避短,尤其是克服知识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全球面临的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加拿大的工程伦理学教育,然后分析了工程伦理学对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我国目前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学术建构和制度建构,工程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和理论伦理学的关系,最后笔者认为科技与人文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字地球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指出了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缺乏有用的信息会给人的行动带来盲目性。为了有效地利用世界上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建立“数字地球”--一个全球信息模型--这是21世纪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对于中国的可续发展来说,建立“数字中国”同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18.
论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人与自然要实现动态协调,对此,现代科学和市场经济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障碍,存在着必须要克服的局限.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对新的激励机制和新的科学提出了本质性的要求,必须建立新的信仰体系,塑造绿色经济体,完整把握能够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19.
论以可持续伦理为基础的休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休闲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社会休闲活动的必然选择。其时代精神与基本特征是: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融为一体的意境,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道德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具有同质结构的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工程活动共同体则为异质共同体,是一个包含了众多成员要素子系统的主体系统,与此相适应也就有了多种类型的职业共同体.工程活动共同体由工程师、工人、投资者、管理者和受众等利益相关者构成,而且各构成要素在角色上有时会出现复合与转换情况,表现出异质性、层级性、秩序性、利益主体多元性、紧密性、整体性、流动性等结构特性.同时,工程活动共同体有自己的维系机制,即需要与利益的满足、共同体内外的认同,以及体现为合目的的普遍主义、合规律的建构主义、讲时效的协同主义、有条件的特殊主义、要权威的整体主叉、重实用的唯美主义、依循互利互惠的利己利他主义、追求最大化社会实现的功利主义、有风险的博弈主义等工程活动中所共同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