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对构建创新型高校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应根据科研创新人才的类别,提出和完善弥补型人才、知识创新型人才、领导型人才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建立科研团队创新人才遴选评价评分表,并对指标的赋分与权重进行评价和说明。有效的人才评价与遴选制度对科研团队的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评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管理研究》2015,(6):117-120
通过中日韩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评价的比较,指出中国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的落后。对高端科研人才的重视,加大科研创新投入,重视企业的科研创新,坚持科研评价体系的创新和国际化是提高我国科研人才创新能力,丰富我国创新绩效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科技的未来在青年。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发挥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战略后备军作用,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从年龄、特征和范围3个维度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基于卢因行为模型等理论构建了人才成长要素的“三角模型”,认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受年龄、能力、动力形成的“内三角”以及(他)人、机构、环境形成的“外三角”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调研,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培育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典型经验模式的基础上,从优化科研资助模式、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角度提出了优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与高校农科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产生新思想、取得新发现、创立新方法、运用新技术的劳动过程,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动力和源泉。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为此,应改革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青年创新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并努力营造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转变观念,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青年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科研人员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个体特征、科研工作、人才评价、收入分配4类因素对科研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薪酬分配、社会地位、工作自主性、培训机会、业务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等因素都对科研人员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基于模型分析结果建议完善人才流动市场机制,推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落地,健全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7.
<正>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必须破解人才在创新活动中的困境和难题。2022年12月,浙江省科技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5方面15条举措,给青年科研人员送上了一份减负“大礼包”,标志着浙江省科研人员减负行动迈向了3.0。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减负行动3.0直指青年科研人员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痛点和难点,推动一系列硬招、实招落地见效,为科研人员“减负”,为科技创新“增效”。  相似文献   

8.
范高柏 《科技资讯》2010,(1):212-212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创新人才,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而是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关系我国前途和国际地位的百年大计。探索和思考新世纪青年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事关青年创新人才的素质发展方向,对青年创新人才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保持创新活力的动力源泉,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人才工作的核心关键.通过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的实施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分析了已取得的成效和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以基层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的高职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基层缺乏创新人才的社会矛盾问题,提出高职教育在缓和矛盾中的作用,即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基层创新人才。摈除对"创新人才"高不可攀抽象概念的偏见,借鉴日本"现场主义"哲学,在高职院校开设创造技法课程,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并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以培养基层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左瑞  李更 《安徽科技》2022,(10):14-17
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发现、培育、使用和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科技创新人才的内涵为基础,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探究安徽省科技创新人才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省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评价的全流程管理,并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7月6日召开的国家科技创新大会上,针对当前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的问题,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 首先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变以论文、项目、经费、专利论人才的做法。评价体系的改革关系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切身利益,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良好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是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乐  刘铭  苏帆 《广东科技》2014,(18):3-4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发展历经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加速阶段。广东省各时期的人才工作与人才建设敢于变革,通过引育并举、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前瞻性政策取得卓越成效。但在人才政策体系中仍存在弱法律化,人才培养力度小,政策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评估方法欠缺等问题,因此对完善人才法律体系、创新人才政策评估机制、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以及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动态耦合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研究现状及其实践情况的梳理,阐述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理念与概念内涵。通过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呈现出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分析,构建“3+3+3”青年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并从政府、人才载体、用人单位(企业)三个维度提出进一步推进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凯  刘文杰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2032-2037
人才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战略资源,各地政府频繁推出各类人才政策以吸引、聚集各类人才,引发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比较南昌、长沙、合肥三地政府出台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以及针对其他类型人才的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奖励(资助)政策、人才购(住)房补贴政策、子女入学政策、落户政策等。研究发现南昌在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在对大学生、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的激励上政策优惠面广、灵活性强,相对而言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南昌市人才政策也存在对于新引进人才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未兼顾人才“激励”与“社会公平”等问题,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一支富有进取心的青年科研人员队伍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基于一项对高校和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青年科研人员职业抱负情况,并分析了影响职业抱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青年科研人员的职业抱负高于其他青年科技工作者;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平台好、职业早期成长更为顺畅的青年科研人员职业抱负更高。另外,男性青年科研人员职业抱负高于女性,婚姻对于男性青年科研人员的职业抱负有一定的抬升作用,而对女性青年科研人员则有一定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企业青年人才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和当代青年人才特点的分析,提出完善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与激励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苏世英 《科技信息》2013,(10):114-115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如何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煤矿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的核心骨干作用,在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需要健全完善学习培训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实行高薪重奖;需要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高技能人才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最重要的就是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青年科研人员是最具有创新力的群体,在刚开始独立科研生涯的阶段更需要关心、支持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青年科研人员在面对科研人员普遍的科研压力之外,还面临这个阶段独特的压力,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因此更需额外关注并激发其创新动力的提升。在用户画像视角下,借助扎根理论,使用Nvivo软件对原始材料进行编码,提取范畴化类属16项、核心范畴4项,以画像形式清晰呈现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最终构建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动力的MGC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遵循人才的本质特征与人才培养规律,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人才规模、人才结构、人才效能、人才环境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城市创新人才评价体系,评估各城市的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该评价体系不仅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了城市创新人才数量(规模)及质量(结构)的真实情况,同时重点考虑了城市创新人才的科技、经济效能及支撑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分析发现:我国各城市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和特色化的定位选择,大部分城市在人才规模、人才结构、人才效能和人才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的排名中存在明显的分化趋势,不同维度的发展各有所长;创新人才评价综合得分前20强城市存在明显的区域聚集效应。合理构建中国城市创新人才评价体系,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我国各城市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演变趋势,进而为加快培育造就创新人才队伍、有效实施人才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