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庆市耕地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庆市耕地利用的变化分析,利用大庆市1978年,1988年,1992年,1996年和2001年五个时段的TM影像,获取23年来不同时期的耕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耕地的时空转移过程.结果表明,大庆耕地资源在近20多年来严重失衡,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对其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大庆市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计算出保障广东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数量的底线:2005年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分别为212.22万hm2和0.0262hm2,2010年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为201.45万hm2和0.0237hm2.针对目前广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实现广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大庆市1978~2001年五期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应用马尔可夫理论,对大庆市未来几十年土地利用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和定量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居民用地在逐年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4.
济南耕地变化分析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济南市各县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济南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1995—2003年间耕地的变化速度、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变化速度、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分析表明:济南的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减少的态势,但人均耕地面积经历了几乎逐年沿直线下降的变化过程;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较明显;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济南耕地变化的9个因子可归纳为社会压力驱动、经济发展驱动、城市建设驱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对攸县耕地资源特征及其利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县耕地资源的承载现状,交对未来40年耕地承载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攸县现有耕地尚有一定的承载潜力,但前景不容乐观,2011年耕地承载力将达饱和,此后便是日趋严重的超载现象。为此,必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狠抓中低产品的改良,挖掘耕地生产潜力;加强资源的保护,保持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建立了福州市耕地预测模型GM(1,1),利用1990-2005年耕地面积建立时间数列,对其求解、检验和预测,得到今后数年的福州市耕地面积数量.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土地调查,获取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准确掌握耕地现状,及时监督各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状况,才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伞提供基础信息支持,落实好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土地调查数据如果失真可能导致政府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田坎系数测算是准确获取耕地面积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做好田坎系数测算工作,对于准确把握全省耕地面积,进一步有效的利用和保护耕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1995年和2007年的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完成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资源的定性和定量化分析,为区域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是面积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林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递增的趋势,其中居民工矿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大;耕地和草地的开发度均小于其消耗度,林地、草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各自的开发利用度要大于各自耗减度.  相似文献   

9.
生态功能区具有相似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相似的生态系统敏感性.以福建莆田-惠安沿海城镇和集约化高优农业生态功能区内的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对耕地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不同坡度耕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研究区域内耕地面积减少121.14 km2,耕地转出以城镇为主,转入以林地为主.其中耕地的总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净变化量及单类动态度分别为11.58%,8.98%,2.60%,30.18%.当耕地增加时,林地转换为耕地;当耕地减少时,耕地转换为城镇和草地,这2种情形都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另外,莆田-惠安生态功能区的耕地减少且其分布具有向坡度较高的地方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其成为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平顶山市近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巨大,研究其变化过程、特点和驱动力可以全面、及时的掌握土地资源变化规律,对该市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了大庆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及为实现大庆市由“资源型城市”向高科现代化城市转变所应采取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以耕地资源安全的涵义为基础,组建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三个层面十七个指标来构成河池市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其各指标权重由层次分析法确认,得出从2005年至2010年河池市的耕地资源是处于相对安全和安全状态的,且其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但耕地质量指数以及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并没有实现和耕地质量指数的同步上升,将不利于河池市耕地资源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庆市草地利用五期空间数据(1978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1年),合成了一系列草地利用图谱,包括四个时序单元的草地利用变化图谱,三个草地变化过程表.通过分析得出23年来大庆市草地的动态变化模式,及生态环境的相应变化,得出草地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为大庆市以后合理利用草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予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镇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方面进行分析,利用了历年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3)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对大庆市土地动态变化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福州市区2009年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状况4个方面,根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9项指标构建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巨大的内部差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建设用地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文章针对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从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市场管理、各项规划实施和法律法制完善实施角度提出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Romer的假说为前提,并以国内学者修正后的模型为基础,分析得出1996—2012年,福州市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尾效"平均每年为0.417个百分点.即在土地资源不断消耗的过程中,1996—2012年福州市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以平均每年0.417%的速度降低.按照这个速度推算,由于土地资源的"尾效",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福州市的经济增长率将会降低到目前经济增长率的92.91%、88.74%和84.57%.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程度是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土地自然状态改变的综合指标,文章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聊城市2010年变更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及县乡尺度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305.70.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程度介于296.97-311.57之间,县级土地利用程度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工用地和农村人口的相关性显著;乡镇级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于280.20 358.58之间,与城镇用地、林地、耕地、水工用地、水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土地、交通运输用地相关性显著.县乡尺度土地利用程度的联系表现为土地利用程度高的乡镇分布于县城、重点(中心)镇、交通干线沿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