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云南省1999-2001年田麦良种区域试验资料,对临麦6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麦6号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数>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外单蚜网罩饲养试验,系统研究了10个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长管蚜的抗性动态不同品种对麦长管蚜种群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长管蚜在不同品种上的累积存活率,平均发育因期,产仔率动态及同禀增长率均有明显差异;建立了品种对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干扰效应模型,分析了各品种的耐害补偿功能及自然感蚜特性。  相似文献   

3.
冬春性小麦杂交世代主要性状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冬春性小麦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研究表明:同一性状不同品种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组合,其杂种优势较强,杂种后代表现愈好,但还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有关.因此在选择中必须注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的选择.实践证明,京花2号和荆阿的殊特配合力效应虽表现稍差,但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是两个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亲本.  相似文献   

4.
5.
川麦42是采用人工合成小麦首次培育成功的普通小麦推广品种,苗期表现强势生长.为弄清其遗传基础,评价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利用川麦42×川农16构建的12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苗期叶长、叶宽、生长率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分布,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小区产量、千粒重呈显著性相关,可作为品种早期初步选择的参考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6.
川麦42是采用人工合成小麦首次培育成功的普通小麦推广品种,苗期表现强势生长.为弄清其遗传基础,评价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利用川麦42×川农16构建的12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苗期叶长、叶宽、生长率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分布,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小区产量、千粒重呈显著性相关,可作为品种早期初步选择的参考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7.
北疆四个玉米品种的源库特征及其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疆常用的4个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剪叶,去穗,测定叶片功能期,穗上叶的光合速率和茎鞘物质转运率等,。研究各品种的源库特征、初步将供试品种划分为增源增产,增库增产和源库互作3种类型。增源增产型表现为结实率低,茎鞘物质转运率高,增加光合产物供应则产量明显提高;增库增产型表现为结实率较高,光合产物供应充足,增加小花分化数是该类型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选用6 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亲本及杂种F1 的幼穗分化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态类型穗分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单棱期和二棱期的持续长短可作为衡量小麦冬春性的一个内部发育指标。杂种的穗分化进程介于双亲之间,但存在“倾早现象”;正反交间存在显著差异。组合选配中要考虑品种的生态类型,并选择适当的正反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得到的抗小麦白粉病衍生系忻麦818和忻麦6160进行了根尖染色体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研究.核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忻麦818、忻麦6160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可见二者都有很强的细胞学稳定性.忻麦818与中国春杂种F1 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0.01Ⅱ+1.98 Ⅰ,说明忻麦818可能是一个双体异代换系,然而忻麦6160与中国春杂种F1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19Ⅱ+1Ⅳ,在每个细胞中均有四价体出现,说明忻麦6160可能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  相似文献   

10.
国审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豫麦57"为基础材料,通过辐射诱变与太空诱变选育出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和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该品种与原始亲本"豫麦57"相比,克服了原品种黑胚率高、落黄差的严重缺陷,同时,保留了原品种的高产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冬小麦花药离体培养的接种材料、培养基成分、染色体加倍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花培育种,获得一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的冬小麦新品种花培2321。它比常规育种要快三至五年。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耐旱种质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对986份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抗旱性鉴定研究结果分析,将参试品种根据其性状抗旱指数的等级数值之和划分为抗旱型、中间型和不抗旱型;根据小麦性状对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反应的稳定性分为综合性状稳定型、穗数稳定型、粒数稳定型、株高稳定型和千粒重稳定型。这种划分对实现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品种增产作用和育种上有效地选择亲本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洋1号”植物助长剂及其对冬小麦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1号”植物助长剂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对冬小麦施用效果的研究,从农业与化学角度探讨了该制剂的控制机理.天津地区在冬小麦抽穗初期,每亩用3500倍稀释液30~40kg叶面喷施,一般增产10%~15%,每亩增产小麦30~40kg.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主茎优势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作用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穗、多粒、主茎优势型品种籽粒干重增加的关键时期是小麦灌浆的快增期。提高灌浆渐增后期至快增前期的灌浆速率 ;稳定快增后期灌浆速率 ;促进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对于提高此类品种籽粒干重至关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 ,大穗、多粒、主茎分蘖优势型品种有利于籽粒干重增长的最佳播期是 1 0月 4日 ,最佳播量是 375× 1 0 4粒 /hm2 ,最佳的施肥方式是底施氮肥 1 95kg/hm2 ,不追施氮肥 ,底施纯磷 (P2 O5 ) 1 2 0 0kg/hm2 ,底施纯钾 (K2 O)4 5 0kg/hm2 。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激光照射对冬小麦萌发、幼苗生长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激光照射冬小麦种子,能够显著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前期生长速度。此外,激光照射不同程度地抑制了主胫根的生长,但对侧根的影响不甚明显。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的分析结果显示出,芽鞘与主胚根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规律一致,即激光照射1min后POD同工酶谱带数减少,2min后,POD谱带数则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三个干旱年度的自然条件,鉴定了抗旱品种在生态和生理方面的特征、特性,并测算了根的伤流量、叶片结构和水分生理等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系数,以及干旱胁迫对单株分蘖、成穗、籽粒产量和抗旱指数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旱作农业技术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麦的个体发育与基本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基本苗的增加 ,小麦株高呈线性增加 ;单株的次生根数、分蘖数、结实小穗数和子粒重呈指数函数减少 ;单株成穗数、穗粒重呈幂函数减少 ;穗粒数呈倒数函数减少  相似文献   

18.
将小麦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转入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C17培养基中,进行幼苗分化和染色体加倍。结果表明,5mg/L秋水仙素能获得较好的加倍效果,加倍率为83.33%,比常规加倍法提高30.95个百分点,但对幼苗分化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冀东平原地理位置,冬小麦生长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冬小麦起高产育种的研究,建立了以主攻少蘖、大穗、大粒,兼顾抗病、早熟、抗旱、冬性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选育工作,选育出了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的超高型优良品系,为冀东平原冬小麦超高产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选用14个在不同时期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对氮素养分的吸收累积动态的规律变化是一致的,但在小麦生长的各生育时期对氮素的吸收累积量有所差异。开花期,氮素在穗中的分配比例前期品种低于后期品种;成熟期,滞留在营养器官中的氮量高于后期品种。随着品种的更替,花后吸氮能力增强,氮素利用效率增强,最大吸氮速率出现的时间延迟10d左右,后期品种对氮素的吸收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