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花和结实等繁殖过程对植物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也是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主要方面.通过对黔西北喀斯特生境中主要植物开花物候、种子生产和散布的研究,明确了该地区植物的主要繁殖特征.结果表明:开花和果实成熟分别发生在相对集中的月份,具有相似的变化格局.始花期与开花持续时间显著相关,开花早的植物具有更长的花期以保障繁殖成功,但始花期与果始成熟期没有明显关系,植物在物候事件之间存在着权衡.群落中植物的开花物候发生了明显重叠,部分物种间重叠程度较高.不同植物果实(种子)的大小和产量具有很大差异,种子散布期在种间和年际间也不相同,大多数植物具有较长的种子散布期以适应该地区异质性极高的复杂环境.权衡关系等繁殖策略是植物适应喀斯特生境和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赵良成 《大自然》2022,(1):14-19
植物散布的方式与蚁播 植物散布是指植物的各种散布体(果实和种子等)离开母体到达另一个合适生境的过程,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除了自然(如风力、水流)散布外,许多植物还会依靠动物传播繁衍和扩大自己的种群.植物为了适应动物传播也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特征,如果实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化学成分、成熟时间及附属结构...  相似文献   

3.
 对种子生态学领域进行了简要总结,重点阐述了种子生态学4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热点,即种子雨及种子散布生态学、种子重量生态学、土壤种子库的生态学、种子地理学等.该文首先阐述了种子雨及种子散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结论、研究展望,然后分别阐述了其他3个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科学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种子雨的来源及其降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雨的来源取决于各种植物结实的种子数量.60 种植物单株结实的种子数量有很大差异,禾草种子数量相对较少,杂类草较多,一、二年生植物的种子数量亦多.种子雨的降落,是通过独立、风力、附着、动物和原地等散布形式来实现的.单位面积上种子的数量取决于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有结实能力的植株.通过实测和模拟,单位面积上可能降落的种子数量相差不大,前者为16763 粒·m - 2 ,后者为18536 粒·m - 2 .不同刈割处理,可能降落的种子数量不同,一年割一次的平均为8525±9246 粒·m - 2 ,割一年休一年的为5936±2835 粒·m - 2 和对照为6593±4654 粒·m - 2 .各处理内的不同样方亦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割草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与组成的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种子雨的来源及其降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雨的来源取决于各种植物结实的种子数量,60种植物单株结实的种子数量有很大差异,禾草种子数量相对较少,杂类草较多,一、二年生植物的种子数量亦多,种子雨的降落,是通过独立、风力、附着、动物和原地等获布形式来实现的。单位面积上种子的种量取决于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有结实能力的植株。通过实则和模拟,单位面积上可能降落的种子数量相差不大,前为16763粒·m^-2  相似文献   

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荒漠地区沙生类短命植物粗柄独尾草对干旱荒漠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是早春季节荒漠区沙面固定、植被恢复的主要物种。为了认识粗柄独尾草群落更新的特征和能力,及进一步揭示其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模拟风速试验与样地调查法探究了其种子散布方式、种子库分布格局等种群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粗柄独尾草种子散布采取高种子数、近母株密集分布的r对策,种子库主要呈现为种群内聚集分布,种子产量和不同时期种子库密度均随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粗柄独尾草种子雨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单株产生完好种子在200~400之间,种子千粒重平均为8.895g;种子库输出途径主要有死亡后腐烂、发芽、动物当场取食和搬运,其中动物搬运和风力作用是影响种子库动态分布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森林顶极群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植物群落的研究中,顶极群落是一个颇为重要又颇受争议的概念.在研究中,对如何判断顶极群落,生态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一般是根据群落组成、建群种的结构、群落的稳定性以及群落与生境的一致性等方面来识别顶极群落,然而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何判断顶极群落有必要对顶极群落的天然更新进行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库和克隆生长是群落实现更新的重要条件,林窗更新是顶极群落结构维持的主要方式.冷杉林(暗针叶林)、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是寒温带、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顶极群落.它们的更新方式各不相同.冷杉林靠种群内的新老个体更替维持群落.热带雨林是依靠性质相似的不同种的个体替代实现更新.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其林下的建群种往往缺乏更新层,有的研究将这样的种群称为衰退种,这与顶极群落能自我繁殖的特征相矛盾.有关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更新机制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植物社会学的群落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广西特有种肥牛树群落的科属组成、植物地理区系分布、生活型谱、叶级谱、群落结构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科55属61种;肥牛树群落的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区系分布类型有8种,以热带区域的分布类型为主,具有强烈的热带性特征;群落中的植物以高位芽的生活型为主,尤其是中高位芽生活型种类最多;群落中植物的叶的特征是以革质、单叶、中型叶为主;群落分层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肥牛树在整个群落的乔木层中占绝对优势.肥牛树群落的基本特征体现了该地区群落的气候和水热条件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传播方式物种种子雨的基本特征,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种子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子雨的密度、物种组成以及种子限制的强度.结果表明:(1)种子雨收集器共收集到种子136 38粒,隶属于28科66种,种子雨密度为146粒/m2;(2)样地内有56%的物种未收集到种子,因此种子雨与可繁殖个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低且受不同传播方式影响,风力传播的相似性系数极值(Rmax)最大且距种子收集器距离(d)最远(风力传播:Rmax=0.226,d=20 m;重力传播:Rmax=0.077,d=9 m;鸟类传播:Rmax=0.094,d=13 m),证明通过风力传播的种子在远距离传播上更有优势;(3)样地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种子限制,有43个物种的种子只在很少的(10)收集器中出现.对于较为优势的物种而言(IV≥1),传播方式可能是影响种子限制的主要因素.另外,群落中通过风力传播的物种种子限制很可能仅仅是由于可繁殖个体的缺少造成的,而通过重力和鸟类传播的物种存在很高的种子限制可能是因为种子的低产量以及种子扩散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圆籽荷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稀有植物,历年来对其研究较少.对圆籽荷的分布现状,生境,有性生殖过程,种子散布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圆籽荷主要以有性生殖为主,能正常地开花结实,同时在一些环境下存在着分蘖方式的营养繁殖;圆籽荷为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昆虫主要为蜂类起重要的传粉作用,种子主要靠重力散布.  相似文献   

11.
对典型草原12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及其重量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20种植物分属于29科80属.据12组20粒种子重量的平均值,黄蒿种子的重量最轻,为0.758±0.361mg;芯芭种子最重,为1625.616±806.434mg.草原植物以小粒种子为主,50mg以下的种子占总量的66.67%;从1000到1700mg的种子仅占1.67%.植物生活型(生长型)与种子大小、重量和散布形式有关,在典型草原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数的77.50%;其次为一年生草本和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别占8.33%和6.67%.种子数量与种子重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分带值的方法调查了海南东寨港和清澜港的红树林群落结构组成状况,比较了4种非胎生红树植物(瓶花木、海漆、榄李和老鼠簕)的繁殖体散布特征(大小、质量和漂浮性)和萌发的初始时间和萌发率的情况.4种非胎生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位置从海到陆依次是:瓶花木、海漆、榄李和老鼠簕.繁殖体的大小按长度依次是榄李>老鼠簕>瓶花木>海漆,按质量依次是老鼠簕>榄李>瓶花木>海漆.瓶花木和榄李有很好的漂浮性,其次是海漆,老鼠簕的漂浮性最差.榄李的种子具有休眠的特点,因此萌发实验用50 d湿处理对榄李进行解除休眠.盐度高于30时榄李不能萌发,而老鼠簕对盐度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30盐度以下,萌发率都很高,甚至达到了100%.4种非胎生红树植物繁殖体的散布特征和萌发情况,对于了解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分带现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有种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团队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踏查时发现丹霞梧桐的新群落分布(后文统称为白湾群落)。为了解丹霞梧桐在石灰岩地貌上的群落结构与种群特征,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不同地貌及不同分布点间的丹霞梧桐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的12个群落中共记录到30科36属38种植物,其中蕨类植物种类少,未发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种子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次之。(2)11、12、6和3号样方为丹霞梧桐分布数量最多的4个群落。丹霞梧桐群落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其在乔木层的生长优势大于灌草层。(3)与丹霞山、南雄和英德的丹霞梧桐群落相比,白湾丹霞梧桐群落的物种丰度更低,种子植物地理区系成分构成相似,丹霞梧桐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均高于丹霞山群落,低于南雄鸳鸯湖群落。目前,白湾群落的丹霞梧桐生长状态良好。为科学保护,建议将此群落设为丹霞梧桐就地保护小区,并将11、12、6和3号样方作为重点进行持续稳定监测。  相似文献   

14.
利用Longuet-Higgins分布将表征长期海况的波浪散布图分解为单个规则波的散布图,以此进行深水立管的疲劳分析,并与雨流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波浪散布图的离散应充分考虑系统响应的影响;若将波浪散布图离散得较为理想,则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将和雨流法的结果非常接近,且离散的越精细,其结果也和雨流法的越接近.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占用硬盘空间少,可用于实际工程中深水立管的疲劳分析.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导,美国科学家认为利用白化植物可作除草剂。所谓白化植物就是外表上正常,但会产生没有叶绿素后代的植物。这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只能活到种子中养料耗尽,最后终将死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史密斯推测,由亲本  相似文献   

16.
种子植物分类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植物学》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繁殖器官特征对种子植物进行分类.要求学生了解种子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掌握各不同分类群的基本特征,并加以区分和识别.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常感觉枯燥无味,压力较大.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多种感官作用,我们大力开展直观教学,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51种菊科植物的种子大小变异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群落中菊科植物的种子百粒重为0.0034~1.599 g,种子的大小变异接近于3个数量级,种子大小呈现对数正态分布.80%的物种种子百粒重为0.0034~0.4000 g,表明该草地群落菊科植物中小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种子大小与萌发速度系数(CV)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萌发速率指数(GR)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大小与萌发百分数(G)、萌发时滞(L)以及萌发集中度(CD)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典型草原 1 2 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及其重量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如下 :1 2 0种植物分属于 2 9科 80属 .据 1 2组 2 0粒种子重量的平均值 ,黄蒿种子的重量最轻 ,为 0 .758± 0 .361 mg;芯芭种子最重 ,为 1 62 5.61 6± 80 6.4 34 mg.草原植物以小粒种子为主 ,50 m g以下的种子占总量的 66.67% ;从 1 0 0 0到 1 70 0 mg的种子仅占 1 .67% .植物生活型 (生长型 )与种子大小、重量和散布形式有关 ,在典型草原上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占总数的 77.50 % ;其次为一年生草本和二年生草本植物 ,分别占 8.33%和 6.67% .种子数量与种子重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而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  相似文献   

19.
土壤种子库是指在土壤中和土壤表面活着的所有种子,在植被更新、恢复及植物种繁殖、扩散等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不同退化类型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地上植物多样性以及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仍不清楚.作者选择香格里拉亚高山森林带受人为砍伐、过渡放牧等影响退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针阔混交林群落(石漠化草地、草地、灌木林地、疏林灌木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种子库、地上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分析香格里拉亚高山退化森林带不同退化类型的针阔混交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为当地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多样性均极低,物种以多年生植物为主,地上和地下植物物种数量都表现为灌木林地疏林灌木林地草地石漠化草地;4种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700.5±215.5粒/m~2,与地上植物相似性均不高,说明土壤种子库中物种萌发生长到地上的植物较少.②4种不同退化类型群落之间土壤p H值、有机质、水解性氮、全磷、全钾、全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灌木林地群落土壤状况最好,石漠化草地最差.③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特征指数与地上植被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与土壤理化性质呈负相关;土壤全氮、p H值、有机质、Patrick丰富度指数对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大,有效磷、速效钾和全磷对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小.④总体上看4种群落类型土壤状况均较好,植物多样性较差,人为干扰(砍伐、过度放牧等)是导致森林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内的41种木本被子植物的果实类型和种子大小.结果表明:①干果占果实类型的43.08%,肉质果占果实类型的56.92%,两种类型果实比例接近1∶1;②与其他地区果实类型的比较发现,果实类型分布格局受水热环境影响显著,西北部干果比例高,而东南部肉质果比例高;③用种子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种子形状,植物种子的形状差异很大,最小值为0.003 1,而最大的值有0.537 1,大部分种子的三维方差小于0.4;④从种子的重量来看,种子百粒重为1~10 g和10~100 g的物种占有较大比例,分别为39.02%和21.95%;⑤大种子和小种子不仅在科的分布上有差异,在植物的生活型上亦有差异;⑥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低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该群落种子传播单一性有关.探讨了果实和种子对群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