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之间信息的传递方式,“电子邮政”的出现使人们熟悉的邮件、电报、电话、传真等信息传递手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何谓“电子邮政” 所谓“电子邮政”,就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电子邮件)存放和交换的一种系统。电子邮政系统的核心是通用电子计算机。“电子邮政”根据信息传递的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位内部自用和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两种邮政系统。通常,中等以上规模的内部自用电子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建设自己的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广州也于2003年开始组织建设“广州市政府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简称交换系统)”,并于当年投入试运行。到目前为止,全市42个政府部门使用该系统进行电子公文的交换,系统运行正常,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电子文档是容易复制的,而且复制后不留任何痕迹。而更多的单位无论是内部使用的办公系统的文件传送,还是单位对外传送的电子邮件,这些信息的交换都是越来越频繁。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数据信息是否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交流的、数据信息是否在安全的环境下存放以及数据信息是否在安全的模式下管理的。电子文档密级标识管理系统正是要解决这个难题,对单位内部的文件、重要数据等敏感电子文件从创建、分发乃至销毁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保护,确保这些文件即便被黑客盗取或内部人员有意外泄,获得者也无法打开,切实保障单位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信息资源呈现出快速增长、存放分散、表现形式各异、传输方式不统一等特点,这为信息资源的查询和共享带来困难。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主要满足跨地区信息共享和部门间特定信息横向交换和共享的需求a2002年7月份中办发[2002]17号和2004年中办发[2004]34号文件都提出“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要求。2005年国信办明确要求统一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信网的信息交换要遵守协议, 所谓协议就是在交换信息时必须遵守的规则以及信息的格式要统一。ISO国际标准IEEE802 是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的局域网标准, 本文就是介绍IEEE802 协议的由来和协议的相互协作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天津将加速宽带城域网建设,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21项信息应用系统工程,初步实现城市信息化,即1网、2平台、21个系统的总目标。这是日前由天津市市长李盛霖在其主持召开的天津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十五”期间天津信息港建设目标确定为:以建设因特网国际出入端口和电信、广电、计算机三网合一为主体的宽带城域网工程;以提升、扩容信息网络交换中心接入能力为主体的完善信息交换平台工程以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和TJCA中心等示范项目为主体的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工程;以开…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邮电科学研究所新近研制成功一种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邮政包裹收寄机,已在杭州投入使用。这种用电子传感秤秤重的“智能型邮政包裹收寄机”,在收寄包裹时秤重准确,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既可以根据“国内包裹资例表”直接输入单价,也可以输入寄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邮政现代化管理,提高邮政实效性、安全性,实现国家要求在“九五”期间建设好全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这一方针、目标,浙江省邮运局和浙江邮海电子有限公司承担邮电部下达的“邮运动态管理系统”研制任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的邮政系统中,寄信人用信封隐藏其内容,这就是最基本的保密技术。而在当今时代,信息需要利用通信网络传送和交换,需要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显然,一部分信息由于其重要性,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严加保密,严格限制其被利用的范围,那么,信息的保密也当然不能仅凭信封来保证了。利用密码对各类电子信息进行加密,以保证在其处理、存储、传送和交换过程中不会泄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HL7CDA电子病历信息交换架构与安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各医疗机构之间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与交换问题,通过对电子病历的描述方式、国际标准和安全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病历信息交换架构,给出了对特定XML文档形式的电子病历进行多重数字签名的生成和验证算法,有效的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电子病历信息的快速交换,更好的实现电子病历系统与其他医疗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1.
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其定义是:按照协议,将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化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各伙伴关系的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这里,“一定结构特征”和“标准化”是指信息应按预先约定的格式交换,遵守所使用的数据及代码协议,即应有共同的句法或语法,以便完全自动地理解及翻译.EDI的最大特点,是以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先进的通信网络设施为基础,将贸易文件、标准单证化,用“电子数据”的方式传输和处理,把市场需求、原料和商品采购、生产制造、货物运输、保险…  相似文献   

12.
以电子病历信息集成框架为基础,采用基于XML交换规则库的方法实现中间件层信息交换.交换规则库提供交换顺序控制和数据库表间映射,将查询结果写入XML生成文档,传递到目标数据源,由更新模块实现数据写入.结果表明,采用XML格式存储的数据有利于实现不同医疗部门或机构之间的电子病历信息交换.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密钥基础设施和电子认证基础设施,设计一个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该系统由交换服务管理中心、交换节点、交换站和交换箱组成,可以对交换资源、交换策略进行管理,对交换过程和交换状态进行监控。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和文件传输中存在的身份识别、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明安 《世界博览》2008,(23):56-59
邮政业一直到今天依然把持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物品配送和信息交换网络。在许多国家,邮政部门都建立了规模最大的物品配送网络,拥有最多的雇员。邮政将一个国家最遥远的角落也纳入现代社会的版图内,万国邮政联盟的成员国共拥有超过500万邮政员工,建立了70多万个信件和其他物品配送中心,全世界产业工人的总数同邮政雇员总数大致相当。每一年,他们要在全球范围内递送4250亿份邮件和物品。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在网络环境的发展,各种传媒、信息资源爆炸式的发展,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或传递任何信息。电子阅览室就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一、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定义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是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条件,以大量广泛分布式的资源库群为支撑,以计算机智能控制检索技术为手段,将涉及数字信息资源的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等过程统一起来,广泛的利用计算机、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利用量化管理的行为,方便协调和服务的全方位的职能化管理。图书馆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信息爆炸的挑战。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已通过建立“电子阅览室”和“光盘阅览室”等新的查阅方式,及时为师生提供馆藏数字资源阅览和检索,提供光盘数据库资源的检索、网络数据库资源检索。事实上电子阅览室就是今后数字化图书馆的前身,就是以多媒体光盘、网上电子资料和其它形式的电子载体文献资源为主体,向高校师生提供快速、广泛的文献信息检索方式,来满足师生的需求。二、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来源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来...  相似文献   

16.
各大研究机构之间生物信息数据是异地、异构和高度自治的,并且信息之间的存放是分散无序的.这给生物信息数据的交换和利用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生物信息检索挖掘更着重于过程中相关信息有序的提取和集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xml表达的有序的层次分形数据模型,更有利于生物信息数据的集成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1.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就是高科技时代,处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必须是“信息仓库”和最大的信息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文献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二是图书馆及其资源管理的计算机化;三是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远程化;四是用户服务的全球化;五是图书馆员素质的信息化;六是图书馆建筑的无形化。信息技术正在使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发生巨大变革。未来馆员的工作模式将是:每个馆员在工作站搜集、整理、分析和及时传递网络信息资源,成为连接读者到图书馆的“电子导航员”和“电子中介”,这对图…  相似文献   

18.
基于邮政三网的电子邮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现有的邮政三网的组成以及三网合一的网络优势,并阐述了坚持以实物传递网(即物流网) 为基础,大力发展电子邮政即邮政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后给出了电子邮政系统的一个总体设计 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信网的两大组成部分是传输和交换,随着通信容量的要求和光纤通信的发展,电交换中由于电子转移速度的限制成为信息通信的瓶颈,因而由光交换组成的全光通信网将成为今后通信网的主流.本文对光交换元件和光交换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光分组交换(OPS)技术以其高速、透明和交换粒度适中等特点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能解决“电子瓶颈”问题、实现IP网络与光传送网络无缝连接的理想解决方案.本文将探讨光分组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电力光纤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