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因组记录着物种的全套核苷酸序列信息,其大小与物种进化地位之间的关系由于"C值悖论"的提出而引人关注.本文回顾了关于基因组大小研究的历史,简述了基因组大小和细胞性状及自身组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假设,并在不同分类尺度上分析了影响基因组大小进化的可能因素.我们认为随着进化地位的提高和相应的遗传信息量增加,基因组大小有增加的内在必然性;但是在真核生物中,随着基因组的增大,增加的DNA逐渐由基因序列转变为主要是内含子和基因间区等非编码DNA序列,而非编码序列的大量增加并不明显改变物种的进化地位,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基因组大小与物种进化复杂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导致了C值悖论.我们认为分子突变导致了基因组大小的变化,而自然选择对保留有益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笑洋 《科学通报》1987,32(17):1359-1359
5S rRNA是一种只有约120个核苷酸的小分子核糖体RNA(rRNA),由于其广泛地存在于从低等的原核生物到高等的动、植物中,因此,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比较各种物种的5S rRNA,可以从分子演化的一个角度来探讨生物进化的规律。迄今已有250种5S rRNA核苷酸序列被测定,但来源于昆虫的5S rRNA的序列只有几个。近年也曾发现,以脊椎动物5S rRNA序列数据为依据而推导的遗传变异速率不能与由昆虫的5S rRNA而推算出来的遗传变异速率相吻  相似文献   

3.
志贺氏菌属各亚群菌株基因组“共有骨架”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红  彭俊平  杨剑  孙立连  陈淑霞  金奇 《科学通报》2003,48(23):2451-2456
不同原核生物在基因组组成上的差异是其生物学性状差异的基础. 然而,进化中亲缘关系较近的菌群, 其基因组除了含有群或株特异的基因外, 还含有反映它们起源和进化痕迹的“共有骨架”结构, 而这些“共有骨架”恰恰是它们基本生存能力和共有生物学性状的基础. 志贺氏菌在起源和进化上与大肠杆菌极为密切, 目前倾向于将二者划为同一个种. 利用大肠杆菌K-12全基因组及Sf301特异性ORFs的芯片研究了志贺氏菌4个群间的基因组组成. 结果显示, 分别有16%~22% K-12的ORFs序列没有在志贺氏菌的基因组中被检测出, 而志贺氏菌的基因组中包含至少2800个保守的ORFs, 组成了其共有的“共有骨架”. 进一步分析提示, 这些“共有骨架”是维持肠道细菌正常生命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组成. 此外, 只有20%的Sf301特异性ORFs同时存在于其他3个菌株中, 揭示了各菌株间基因组的异质性和菌属内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外源种质导入引发小麦表观遗传变异的MS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染色体工程将外源种质向小麦基因组转移的过程中, 可以诱发受体物种基因组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广泛遗传变异. 本文以3个高代分离的小麦-黑麦姊妹易位系及其农艺亲本为材料, 应用GISH和AFLP技术分析其基因组结构与组成, 发现姊妹系材料基因组组成高度一致; 同其亲本相比较, 除1RS/1BL染色体易位外, 并没有表现出其他明显的基因组结构变异. 进一步的MSAP分析发现, 易位系材料发生全甲基化修饰的比例比小麦亲本(全甲基化, 16.37%; 半甲基化, 25.44%)明显上升(CN12, 20.15%; CN17, 20.91%; CN18, 22.42%), 而半甲基化比例则明显下降(CN12, 21.41%; CN17, 23.43%; CN18, 22.42%). 本研究共检测到29种不同类型的甲基化修饰模式, 其中13种类型(33.74%)的位点表现为超甲基化修饰, 9种类型(22.76%)的位点表现为去甲基化修饰, 而余下7种类型(4.07%)的位点甲基化模式变异未能明确界定. 从中分离了多条存在甲基化位点变异的DNA序列, 鉴定了多种小麦转座子序列、亚端粒重复序列以及单拷贝蛋白质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5.
李家洋 《科学通报》2004,49(3):298-298
20世纪90年代, 随着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进展日新月异.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一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该书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植物生物学家Bob Buchanan, Wilhelm Gruissem和 Russell Jones主编, 具体参加编写的有53位专家, 均为各领域的知名学者, 而评审专家则多达27位. 这部著作不但涵盖了植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大领域, 而且包括了植物生理学、细胞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和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说是目前植物生物学中涵盖面最广、内容最全的一本教科书.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新”, 它不仅整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而且在每一章中用文框的形式介绍了一些新技术或新方法的原理和操作程序. 该书出版后受到广泛的好评, 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相似文献   

6.
许卫东 《科学通报》1991,36(22):1741-1741
近年来光合作用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许多重要的编码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蛋白质及酶的基因,已在多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及核基因组上定位并测定了其碱基序列,杉浦昌弘等先后完成了烟草、水稻等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但是C_4植物除玉米外,叶绿体基因的研究较少,高粱是主要的C_4植物,其叶绿体光系统基因的研究国内外均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发现,有毒鱼类物种竟然多达1200多种,这是一个巨大的医药宝库。澳大利亚的著名环保人士史蒂夫·欧文于9月4日在潜水拍摄一部纪录片时,遭到毒性最强动物之一魟鱼的袭击,毒发身亡。史蒂夫·欧文生前曾说“:我跟危险的蛇打交道比谁都多,但我从没被咬过,这是种天分。”但在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垂青于他。我们很难把水域中可爱的鱼儿和毒蛇联系在一起。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鱼类已经超过蛇类成为世界上有毒品种最多的一个动物门类。最新研究统计表明,在全球1万多种鱼中,有毒鱼类物种竟然多达1200多种,而非以前估计的200种。…  相似文献   

8.
RNA病毒在复制时有易出错的倾向, 因此SARS病毒在传染或传代过程中易发生突变而产生不同的毒株, 这种机制也利于病毒逃脱宿主的免疫系统而生存下来. 许多研究也表明, 不同的SARS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些差异的研究无疑对SARS病毒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 对SARS病毒在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及核酸特性的分析, 是SARS疫苗研制不可或缺的环节.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 对2株用Vero细胞培养经过多次传代的SARS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该病毒在传代过程中具有高遗传稳定性, 其中检定参比株(Sino1株)2和11代全基因组序列比较有4个碱基的变化, 而候选疫苗株(Sino3株)3与10代的基因组全序列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 SARS病毒在Vero细胞上传代的遗传稳定性表明, 以此制备的灭活病毒疫苗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贺福初 《科学通报》1999,44(2):113-122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面推进与十余种模式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基因组计划的重心已逐渐由结构基因组研究转移到功能基因组研究,生命科学随之开始了一个新的幻元-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研究则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田六  王旭婷  华康剑  马彬广 《科学通报》2019,64(17):1780-1790
作为原核生物,细菌染色体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引起了日益广泛的研究兴趣.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染色体构象捕获和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为细菌三维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基于染色体构象捕获测序数据,研究人员开发了通用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染色体三维结构重构软件.目前,已有5个重要的细菌模式物种进行了初步的三维基因组研究,获得了细菌染色体空间组织特征的一些知识,揭示了拟核相关蛋白在细菌三维基因组结构中的重要性,并发现了细菌染色体三维结构与基因转录和细胞周期等过程之间的关联,加深了人们对于细菌三维基因组的认知.本文对近年来细菌三维基因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并指出该领域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