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予麦18号小麦,原名矮早781,是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于1987年用郑州761与偃师4号杂交,经连年选育而成的高中产兼用的小麦新品种。1990年10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予麦18号。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对该品种有个系统的了解,加速繁殖推广,尽快地在生产上发挥作用,现把该品种历年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以及栽培要点等作以下介绍,供本年度种植予麦18的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商杂一号,是我所于1984年以不育系ATx623作母本,自选不育系商梁4号为文本杂交而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并适合酿造的夏播高粱新品种。在1985—1987年河南省夏播高粱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中,22个点次汇总,平均单产382.71公斤,比对照种原杂10号平均亩产321.59公斤,增产19.01%,居第二位。几年来,在扩大推广、多点示范、异地鉴定中,平均亩产459.10公斤,比  相似文献   

3.
<正> 花粳2号是郑州市花园口水稻中心站从农垦57的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一九八五年被评为全国优质米。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区均有种植。花粳2号做为麦茬稻种植,在河南沿黄稻区发展很快,目前已有二十多万亩,逐渐成为优质米当家品种。为了充分挖掘花粳2号的丰产潜力,实现优质与高产并举,适应商品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安薯二号(74009):1974年在海南岛用恒进×粟子香杂交选育而成.1975—76年在我区六处试验,六处增产,平均较百号增产25.3%.1977年参加安阳地区红薯新品种联合试验九处试验,八处增产,平均增产31.7%,平均切干率32.7%比百号高3.7%.同年列席河南省良种区域试验,鲜薯比百号增产10.5%,居第三位;烘干率32.2%,干薯比百号增产27.1%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黄淮地区第一个被国家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并列入农业部全国重点推广项目的大豆新品种“GS豫豆八号”,几年来推广迅速,效益显著。“GS豫豆八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段贵娥等科技人员历经8年十二个  相似文献   

6.
<正> 豫芝四号是驻马店地区农科所用宜阳白作母本、驻芝一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1989年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豫芝四号。具有早熟、高产、稳产、耐渍、抗病等特性。该品种1986—1989年经省和国家级95点次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6.63公斤,比对照(中芝7号、豫芝1号)平均增产21.26%。其中1986年河南省预备试验、平均亩产83.23公斤,比豫芝1号增产37.47%,同年全国预备试验,平均亩产60.43公斤,比中芝7号增产22.67%。1987—1988年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71.82公斤,比豫芝1号增产22.86%,同期全国区试平均亩产62.27公斤,比中7号增产8.92%。1987—1988年河南省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 绿豆新品种“中绿一号”,原名 D0809,来源于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一九八二年引入唐河县后,连续三年参加全县十三个点次品种对比试验,同时组织了三个乡(镇)一万四千四百亩大面积示范。其主要优点是:1、高产稳产。比当地当家品种“唐河针拨”增产20%以上,而且产量稳定。一般亩产125—150公斤,最高单产可突破250公斤。2、早熟优质。该品种生育期80天左右,籽粒油绿光亮,商品价值高。3、结荚上举集中,便于收摘管理。根据“中绿一号”的特点,1985年,唐河县组织  相似文献   

8.
<正> 该品种是华中农学院园林系从地方良种矮脚黄的天然杂种变异后代中选育而成的。华椒一号是一个适宜露地栽培的早熟品种,华椒二号是一个适宜于保护地栽培的极早熟品种。这两个品种亩产可达4000—5000斤。华椒一号株高40公分,在6—7节开始着花,果实较大,果顶微凹,种籽千粒重6—7克,由出苗至青果采收约  相似文献   

9.
<正> 豫棉一号(新棉二七八),是新乡地区农科所以陕棉4号为母本,刘庄一号为父本杂交,一九七四年在杂交三代中选株,翌年进入选种圃,一九七七年参加品系比较和品种比较试验,一九七八、一九七九、一九八○等年,分别参加新乡地区、河南省和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一九八一年全省多点示范,均比河南79、鲁  相似文献   

10.
<正> 我所从1963年起搜集各地优良品种,1974年用“庆丰”做母本,“中育”一号做父本杂交选择,1982年培育成功“汴梁一号”西瓜新品种,经过两年推广,表现较好,一般亩产6000斤左右。最高亩产超万斤。汴梁一号品种特征特性:汴梁一号属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月9日,经过近3个月的挖泥、挖岩试验,国之重器"天鲲号"顺利返航至江苏启东船厂,正式具备投产能力。此次挖泥试验过程中,"天鲲号"智能挖泥控制系统调试获得巨大成功,这是绞吸船自动挖泥技术在我国的首次应用,是中国疏浚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天鲲号"为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由中交天航局自主研制。2018年10月2日,"天鲲号"赴江苏启东开展挖泥试验,经过近1个月的调试,挖泥最高生产率达7 501m3/h,远超6 000m3/h的设计标准,同时验证了该船15km超长排距的挖掘输送能力。2018年11月23日,"天鲲号"开赴大连开展挖岩试  相似文献   

12.
郑稻18号     
《河南科技》2008,(12):6-6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7033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郑稻2号×郑稻5号 省级审定情况 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 征特性该 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9.4天,比对照品种“豫粳6号”晚熟3.4天;株高107.1厘米,穗长15.7厘米,每穗总粒数128.1粒,结实率86.5%,  相似文献   

13.
郑单14号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农科院田增元王振华张新王义波郑单14号(原名郑试201)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育种研究室育成的竖叶大穗、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黄粒玉米单交种,1996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命名为“豫玉18号”在全国20多个...  相似文献   

14.
豫黄瓜一号新品种1991年参加全国秋黄瓜新品种区域试验,总评80.75分,居五个参试品种之首位。“豫黄瓜一号”与全国优良黄瓜品种“津研四号”相比有四大特点:1、早熟性:“豫黄瓜一号”比““津研四号”早熟3—5天,雌花节位低一节,前期亩产2267.9公...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技》2008,(11):6-6
特征特性“银山7号”为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该品种出苗较好,整个生育期长势强;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105.0厘米;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结铃性强,铃卵圆形,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果枝数14.1台,单株结铃18.9个,铃重5.7克,霜前花率93.1%;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据2006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所做抗病鉴定,“银山7号”耐枯萎病,耐黄萎病;2007年鉴定结果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虫鉴定结果为高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16.
平豆2号     
《河南科技》2008,(5):6-6
审定编号 豫审豆2007002 选育单位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中豆20系选 特征特性 平豆2号为有限结荚习性,全生育期105天。该品种叶长卵圆形,叶小,浅绿,具灰毛;平均株高82.5厘米,分枝数3.7个,主茎节数16.0个;白花,荚深褐色,结荚性强,单株有效荚数62.9个,单株粒数127.8粒,  相似文献   

17.
安薯一号(即安1—19):1972年用农大红作母本,济南红作父本,通过重复法诱导开花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四年来在我区试验26处次,平均鲜薯比百号增产43.2%,比宁薯一号(推广种)增产31.4%;薯干比百号增产36.7%,比宁薯增产18.1%。南乐县后平邑大队高产田四年平均亩产9854.1斤,面积10.1亩。淇县刘河、介屯大队,南乐后五楼,大面积种植亩产7000—8000斤。在78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长垣满村公社小吕村大队第  相似文献   

18.
<正> “封杂一号”高粮品种,是我所以“原新一号”不育系作母本,“封粮一号”作父本杂交育成,是一个粮杆兼用的优良杂交种。从1974年至1975年在本所观察及1976年至1979年参加全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证明“封杂一号”均比“晋杂五号”“郑杂三号”有所增产。同时,“封杂一号”在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花期即可相遇,解决了杂交种在制种时由于播期少有不适,花期不能相遇,造成减产的问题。几年来,该品种的示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山西省西安泽县及我省的开封、商丘、南阳、新乡、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技》2008,(4):5-5
《中共中央同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于1月30日正式公布。这是近五年来第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lO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20.
<正> “练丰1号”是一个适应性强,耐肥、抗倒伏的优良中产新品种。1980年已有四十多个县、市种植,面积约十五万到十七万亩,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一良种,现将该品种作以简要介绍。一、品种来源与产量表现“练丰1号”小麦新品种是扶沟县练寺公社农技站于一九七一年用“郑引4号”作母本,“阿夫”和“郑引1号”作父本(混合花粉授粉)进行杂交,杂交一代种籽用钴60γ射线辐射(2万伦琴)处理,经几年系统选育,于一九七六年育成。几年来试验与种植证明,该品种较当地推广的良种“阿夫”、“7023”、“郑州683”均有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