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直喜欢音乐,在音乐中,没有烦恼,没有忧伤,任思绪恣意飞扬,仿若深入我的骨髓.从教小学语文以来,每逢上公开课,就老琢磨着如何让语文与音乐来一次激情的碰撞,尽情地绽放其瞬间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专家研究结果表明:艺术对人脑潜力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的左右半脑功能各异,左半脑主管人的逻辑思维,右半脑主管形象思维和记忆功能,使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是开发人脑潜力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各年音乐学习与语言、数学成绩的相关数据,得到如下结论:参与音乐学习的学生,其语文、数学平均成绩较多地超过全美语文、数学平均成绩,没有参与音乐课程学习的学生,其语文、数学平均成绩低于全美语文、数学成绩、而且参加音乐学习时间越长,平均成绩越高.  相似文献   

3.
贾凡 《科技信息》2012,(15):228-228,210
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今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传统的音乐学习方式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节准备的十分充分的音乐课,学生学起来情绪却不高:一段十分精彩生动的讲解,学生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兴趣。学生常常表现不出教师所期待的那种学习效果。究其原因: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去设计音乐教学。怎样构建贴近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的联想而获得感觉形象的,换言之,没有联想这种思维形式,也就没有音乐的可感性,也就没有音乐的形象性。那样的“音乐”只能成为声音或响动了。可见联想对于音乐多么重要,有人把它比成音乐的生命,是非常恰当的。然而,音乐不是直观可见的实体形象,它不象图画、雕刻是可见的造型艺术,也不象影视、戏剧是可听可见的综合艺术,音乐是通过不可见的声音来引起联想的,这种联想非但不容易产生,而且不容易切合实际。做为一个音乐教师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教育是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的教育,更是语言艺术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语文教育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离不开创新教育,只有把创新意识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才可能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褚凯 《科技信息》2009,(33):273-274
高职语文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内涵,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因此,高职语文呼唤教师的美教。它要求语文教师导入激情关语,激发审美情趣;配放优美音乐,烘托教学氛围;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真挚情感,培养审美观念;挖掘内在关点,揭示审美情操;再现艺术形象,启发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7.
语文即思想,语文即生活,语文伴随着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语文是学习中的一大重点,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它都是主科。而语文往往又成为令学生头疼的一大科目。然而,要想学好语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行的。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学习语文的习惯须要慢慢地养成。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一年中考后,一位考生当场把语文课本撕掉,说学了语文课本一点用都没有。看到这种情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到很惭愧,这折射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弊病:文本教学没有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一直不被重视。因此,在学生眼里认为音乐学习并没有作用。其实不然,高中音乐的教学要让高中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教师必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的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不能不归咎于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不力,没有把语文课当作“例子”而授之以“渔”,没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为抛砖引玉,本人不忌庸陋,浅谈一下在语文阅读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冬云 《科技信息》2009,(8):232-23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语文成绩,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必须引“源头活水”进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语文“人文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运用被“击活”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课文中有大量的诗词,还有一些戏目的片段,这些内容或多或少都涉及一些音乐史和音乐常识,因此,要搞好这一类语文课的教学,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应当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并准确地把这些知识引入语文教学。把音乐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创立音乐情境;二是教唱与欣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郑颖 《甘肃科技》2009,25(6):179-180
目前,在我国的非音乐专业的各个高校中基本没有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立,只有一些公共选修课,这些课仅仅是表面意义的欣赏课而已,这使高校在培养全面的社会人才时形成了片面的形势。音乐可以修身养性、可以陶冶情操,而且有很多学生愿意并且迫切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的去了解音乐、学习音乐。所以,在非音乐专业高校中开设音乐专业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市举办一次优质课评比,七位选手为了展示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的意境,都运用了语文多媒体课件。课件中直观形象的图片与悦耳动听的音乐是毋庸置疑的。似乎这种比赛没有了多媒体这面旗帜就  相似文献   

15.
音乐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本文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在语文教学内部将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综合运用进行了理解和探究。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黔西南州中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说明这一环节出了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存在轻视语言的训练,课外阅读量小,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提高黔西南州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部分同学对语文的兴趣比较低,笔者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进行了观察,发现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不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养成。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传统教学法很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能具有的那些宝藏。”所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思想情感,提高思堆和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音乐欣赏,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很难提高,这是令许多中学语文教师都感到很无奈的事实。究其原因,除去智力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制约了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造成语文学习效果不佳,成绩停滞不前。 就中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是一座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美的矿山”。借助于音乐来发掘,提炼出每一块“矿石的美点”,创设审美情感,引发学生审美欲望,增长智慧,丰富情趣,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