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零售商具有风险偏好时的自偿性信誉链融资问题。探讨了零售商为风险中性时订货量和回购价格与银行利率的关系。运用均值-方差方法,分析了零售商具有风险偏好时订货量与风险偏好系数的关系。数值仿真表明: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供应商提供的回购价格和供应链期望收益均受到零售商风险偏好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供应链制造商的高碳减排成本,考虑零售商为制造商投资进行合作减排,在消费者低碳偏好下,建立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对制造商是否减排、零售商是否投资时的供应链最优决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行为可以使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都有所增加,但是会出现零售商"搭便车"现象,而零售商投资减排后能消除这一现象。碳减排量和线上线下产品价格都会随零售商投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零售商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时,可以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在需求不确定环境下,该研究分别构建基于单一批发价格契约和回购契约的供应链延迟定价策略决策模型.通过零售商和生产商利润函数的单峰性分析,证明在具有延迟定价策略的两种契约条件下,最优订货量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通过两种情形的比较和数值分析表明:采用回购契约得到的最优订货量能使零售商和生产商均实现利润最大化,达到供应链协同.并且相比单一批发价格契约,能有效提高零售商的订货水平,从而提升供应链系统的总效益,尤其是当生产成本越小,或产品残值越大,或批发价格越高时,具有延迟定价的回购契约协调策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销售延保产品,考虑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销售延保产品的情形,零售商有两种不同的延保选择策略:自营延保(独立销售延保产品)和分销延保(销售制造商的延保产品);运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通过构建零售商和制造商延保竞争决策模型,给出了不同延保策略下零售商的最优产品定价、延保定价和最大利润;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相关参数对零售商利润和延保选择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零售商延保成本较小,消费者对零售商延保价格敏感系数较小时零售商自营延保更有利;当消费者对竞争延保价格的敏感系数较小,零售商延保需求较小时零售商代销延保更有利。  相似文献   

5.
考虑单供应商与居于主导的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供应商具有风险规避性质.本研究引入组合期权,建立模型求解得到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初始订货量、期权订购量,分析了供应商风险偏好程度对订货量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期权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各方利润均高于无期权契约的情况,此外,供应商的风险规避程度越高,零售商利润越高,而供应商利润越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供应商的回购策略,运用前景理论分析了损失厌恶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与供应商回购系数,供应商回购系数与零售商损失厌恶程度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损失厌恶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随回购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供应商的回购系数随零售商损失厌恶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算例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在碳税政策和消费者减排偏好的背景下,针对由制造商、零售商和回收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分别建立了无减排和减排两种情形下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到了闭环供应链的生产和回收策略,比较分析了2种情形下的均衡策略和供应链成员利润,并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碳税对生产和回收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商采取减排策略是应对碳税政策的有效措施;当碳税水平低于消费者减排偏好系数时,制造商减排后零售商的订购量并没有因产品的批发价格提高而减少,反而是增多;消费者减排偏好系数的增大和减排投资规模系数的减小会使供应链多减排、多生产和多回收;随着碳税水平的增大,产品的单位碳减排量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率上升,但制造商的利润和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效益却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政府补贴和消费者绿色偏好情形下,为探究制造商开通在线渠道的动机,以及不同渠道 结构中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和社会福利的变化,构建制造商领导、零售商跟随的 Stackelberg 模型;比较不同 渠道结构下供应链成员的均衡策略,并设计价格折扣和成本分担契约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 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提高制造商开通在线渠道的动机;与单渠道相比,双渠道结构能够明显提 高制造商的利润及社会福利;零售商双渠道的利润是否高于单渠道的利润与消费者绿色偏好有关,当消费者 绿色偏好较高时,零售商双渠道的利润才高于单渠道的利润;价格折扣和成本分担契约可以实现整个供应链 系统协调,并且政府补贴和消费者绿色偏好越高时,供应链整体利润改进的幅度越大,此时制造商和零售商 更有合作的意向。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由制造商、零售商与策略性消费者组成的三级供应链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制造商和零售商在两个阶段存在唯一最优均衡解和消费者价值无差异均衡点。当产品获得率在一定范围内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均衡解、利润和消费者价值无差异均衡点均受高价后悔负向影响和缺货后悔正向影响。此外,折扣销售阶段产品的获得率负向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均衡解以及消费者价值无差异均衡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模糊需求下的批发价格契约与协调问题,基于Fehr和Schmidt提出的不公平厌恶模型,构建了考虑零售商不公平厌恶的批发价格契约模型,并通过模型推导及数值实验分析了零售商不公平厌恶对其订货量以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零售商的不利不公平厌恶程度的增加,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及供应链利润均减小;随着零售商的有利不公平厌恶程度的增加,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及供应商利润均增加,且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均先增后减;此外,批发价格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11.
供应商为了激励零售商增加订购量,现实中往往采取累进数量折扣策略,而零售商在享受到数量折扣的同时若过量订购,必然会增加由需求不确定性造成的库存积压成本。假设零售商面对的需求是服从某一随机分布,提出了累进数量折扣下的零售商具有(s,S,S0)订购策略,并证明了零售商采取该策略能够最小化总成本,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优平衡。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并为此类零售商的运营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需求替代下易逝品价格和订购量的联合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有固定生命周期的易逝品新老系列,假设新产品价格和老产品库存量既定,考虑了需求替代下老产品价格和新产品订货量的联合决策问题.通过建立与产品价格线性相关的随机需求模型,引入无风险库存水平,使用迭代算法,分别给出了仅存在价格驱动以及价格驱动和库存驱动共存的需求替代下新产品的最优订购量和老产品的最优价格.其中,2种需求替代下老产品的最优价格相等,且与老产品的期望缺货量相关;而新产品的最优订货量与老产品的价格相关.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在价格驱动和库存驱动并存的需求替代下,商家因忽视库存驱动的需求替代而损失的利润;并讨论了此时的最优策略和最优利润随各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替代策略在实际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产品可替代的经济订货批量(EOQ)问题,建立了允许延期交货情况下产品1可部分替代产品2的EOQ模型,设计了获得了其最优订货策略的算法。结合算例,分析了产品2的存储成本和替代率对最优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碳税政策下,针对制造商直销渠道和零售商传统渠道的产品销售价格存在差异及消费者低碳偏好,通过构建双渠道供应链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博弈模型,研究零售商订货与制造商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的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部定价契约和转移支付补偿契约可以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系统的协调.与制造商单独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情形相比较,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成本分担情形下双渠道销售总量、碳减排率更高.双渠道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大小取决于零售商分担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比例的大小;双渠道销售总量、碳减排率、制造商利润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随着碳税增加而增加,而零售商利润随之降低;碳减排率和双渠道销售总量随着渠道竞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以及双渠道供应链利润随着渠道竞争强度的增加则先降后增;双渠道销售总量、碳减排率、制造商利润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增加而增加,而零售商利润则随之先降后增.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供应链的协调,研究了共享供应方的供货信息对销售商绩效的影响.在只有1个销售商和制造商的2层供应链系统中,当市场需求为AR(1)模式时,建立了及时共享制造商的供货信息时销售商的库存水平和运行成本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在信息共享和不共享时,在订货至S水平的原则下,销售商不同的订货决策表达式,解析分析表明,共享供应方的信息对销售商在平均库存下降和运营成本节约两方面都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竞争和合作情形下可替代易腐品的订货和定价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库存控制研究重点都集中在各种复杂的限制条件和模型的变换上,没有考虑到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会发生损耗、腐烂变质以及市场上存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产品的情况.针对蔬菜、水果等这类在存储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大量损耗的易腐品,且需求受产品自身价格和替代品价格以及鲜度质量的影响,在竞争和合作情形下分别建立了2种易腐品的库存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定类型的存贮系统中,订购周期和需求都可能是服从某种分布的随机变量,而经典的EOQ模型通常忽略这些因素,在需求均值为定常参数研究的基本上,假设订购周期为服从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需求均值为线性递增函数,以及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对库存系统补充策略的影响,进一步放宽了确定状态下基本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的条件,给出了无限时域和有限时域条件下模型的综合费用函数,并推导出最优订购批量、最优订购周期等参数的表达式,拓宽了需求均值为定常参数时EOQ模型的应用范围,为库存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未知需求分布下含数量折扣的可变提前期库存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上游供应链厂商提供数量折扣以及可变提前期的情况,探讨了零售商选择最优提前期和库存策略.将提前期、再订货点以及订货量作为模型的决策变量,并且放松了对提前期内需求服从具体分布的假定,考虑提前期内需求分布未知的情形.利用Minimax方法讨论了最优解的性质,给出了求解算法和数值算例,并分析了允许延期交货比例的变化以及需求波动对最优解和期望总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经济学理论可以知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将需求、价格与时间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企业作出更为科学的决策.论文在零售商是风险厌恶型的情况下建立了批发价和需求量方差两个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报童问题模型,并用数值方法求解.通过数值计算发现,零售商越是提前订货,则订货量越大,收益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Most papers about trade credit in supply chain studied retailer's inventory policy based on information shared.Few papers paid attention to supplier's trade credit policy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So this paper tries to propose supplier's optimal trade credit policy to reveal retailer's private information.The aim is achieved by developing an incentive model with revelation principle.The retailer's private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out through this trade credit policy.This contract is more general than the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For the retailer's private information,the order quantity and ratio of delay in payment are distorted.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tract is influenced by sales ability and discount rate.Finally,the indirect mechanism with the same effect is proposed to make it easy to be put into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