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壳聚糖对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非均一法碱处理甲壳素,制得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研究其对金属离子钴(Ⅱ)、锰(Ⅱ)的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了温度、时间、氨基含量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Co2+、Mn2+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将其作为金属离子的捕集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SCC-DV-Xa嵌入簇模型方法,研究了CO/NiO(100)吸附体系。比较表面电场作用与轨道作用对CO性质的影响,并考虑到BSSE校正,对CO在NiO(l00)面上的吸附行为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计算结果表明:CO以C端垂直吸附于表面阳离子吸附位;CO与表面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表面电场作用是使得吸附态CO的IR峰蓝移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脱乙酰甲壳质回收处理含铜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研究了利用脱乙酰甲壳质处理含铜污水对酸度、吸咐时间及脱乙酰基程度对脱乙酰甲壳质及吸附Cu ̄(2+)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可达65.0mg/g,按一定方法洗脱被吸附的Cu ̄(2+)后脱乙酰甲壳质可再生,同时回收得纯度较高的CuSO_4,回收率可达99.2%。将脱乙酰甲壳质装柱处理含Cu ̄(2+)废液,流出液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毛细管法研究了pH值对放射性核素^152+154Eu在紧密皂土中的吸附和扩散影响.实验结果与Fiek定律理论计算值非常一致,与近似条件下其他方法的测量结果非常相近,表明毛细管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152+154Eu(Ⅲ)在紧密皂土中的扩散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152+154Eu(Ⅲ)在紧密皂土上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Eu(Ⅲ)在皂土上吸附的分配系数随皂土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皂土的密度(皂土的空隙数)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扩散和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TB-LMTO方法研究单层Mn原子在理想的Si(100)表面的化学吸附,计算了Mn原子在不同位置的吸附能。结果表明,Mn原在C位(四重位)吸附量稳定,在Mn/Si(100)界面存在Mn,Si混合层。同时对电子转移情况和层投影态密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BBK模型对电子碰撞电离H(2s)过程进行理论研究,计算了对称和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的三重微分截面。除将部分结果与现有理论进行比较外,首次给出了入射能量为150eV共面不对称条件下的三重微分截面和H原子2s态的电子动量谱,从而为实验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一组化学式为M(dmit)2(M=Ni,Pd,Cu,Pt)的分子导体的从室温至液氮温度的电导曲线,Pd(dmit)2与Cu(dmit)2在所测温区具有半导体的导电性;而Ni(dmit)2与Pt(dmit)2则有一个半导体→导体的转变.用紧束缚方法计算了Ni(dmit)2的能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与经典球型等能面模型的结果不同的载流子密度表达式,理论的导电激活能与实测值取得了较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8.
该文合成了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磷酸-氢钛二水合物(Ti(HPO4)22H2O)(记为γ-TiP),并对该化合物的性能进行了多种表征.实验证明:它是一具有独特性能的无机离子交换体,对氨的吸附性能与价格昂贵的磷酸-氢锆一水合物(Zr(HPO4)2H2O)(α-ZrP)相当,能快速高效地吸附水溶液中的氨和气态氨  相似文献   

9.
在体积比1∶1的水-甲醇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和旋转石墨电极法研究了被吸附在电极表面的和溶液中的2,3,5,6-四(2-呲啶基)吡嗪(TPP)的还原过程,实验发现该配位体的电活性中心吡嗪基团在还原过程中,无论是表面吸附的还是溶解的TPP,都是在得到2个电子的同时也得到2个质子,测定了该配位体的表观电位和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0.
用AM1方法(采用UHF计算程序)研究了CH3C9O)OONO2,CH3C(CH2)C(O)OONO2和C6H5C(O)OONO2热消除NO2形成自由基的反应,计算的活化能分别为118.58,108.93和106.53kJ.mol^-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第一原理总能理论研究了金属Au在H-Si(001)表面的吸附与扩散。计算表明,Au原子的吸附不能打破Si二聚体键,其稳定吸附位置处于一个Si二聚体的中部;同时还给出了Au原子处于其它位置时的能量以及相对于Si(001)表面的高度,分析了Au原子在H-Si(001)表面的可能扩散路径。  相似文献   

12.
致密油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研究多以定量的实验研究为主,定性的机理研究较少。以正己烷为对象,从原子分子层面定性研究其在碳酸钙表面的吸附能力,为解释致密油在储层岩石基质上的吸附性提供了有力依据。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C_6H_(14)分子在CaCO_3(100)面的吸附能,对比分析了吸附前后的物理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结果表明:C_6H_(14)分子在B11位吸附最稳定,吸附能为-0.782 4 eV,吸附后键长键角变化率均小于1%,是一种弱化学吸附。不同吸附位的能量差值很小,仅为0.017 8 e V,C_6H_(14)分子容易在CaCO_3表面发生稳定流动。吸附后,C_6H_(14)分子的电子态密度向低能量区域整体偏移约3.1 e V,而CaCO_3(100)面的电子态密度曲线基本重合,吸附作用对C_6H_(14)分子的电子结构影响显著,对CaCO_3(100)面电子结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嵌入原子模型(EAM)研究了氢在Ni(410)面的吸附和解离.首先计算单个氢原子在Ni(410)面上的吸附能Ead,吸附键长RH-Ni及吸附高度H0,发现氢在Ni(410)面上有3种相对稳定的吸附位:台面上的赝式四重洞位H1和H2位、台阶底部棱上的LB位和台阶一边棱位B.与低指数面Ni(001)相比,明显增加了台阶棱上的B位以及台阶底部棱上的LB位,相应洞位的吸附性也有增强.说明氢在Ni(410)表面的吸附性受到台阶的影响,从而台阶附近的吸附位增多且吸附性增强;然后计算了H2在Ni(410)表面解离吸附时的活化势垒Ea、吸附能Qad,氢-镍之间键长RH-Ni,构建了解离吸附等势面,计算结果表明台阶处是氢吸附和解离的活跃部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HCl气体在烧结矿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模拟计算,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烧结矿粒度和HCl气体流量条件下烧结矿表面吸附HCl气体的特性规律.结果表明:HCl在α-Fe2 O3(001)表面的最大吸附能为-175.91 kJ·mol-1,为化学吸附. Cl原子与基底表面的Fe原子发生反应结合成Cl-Fe键.吸附后Fe-O键长变短,Fe-O键能增加,结构更紧密. Cl原子与Fe原子结合成键后,削弱Cl原子与H原子的结合.温度对烧结矿吸附氯元素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氯元素吸附量逐渐增多;随着烧结矿粒度增大,氯元素吸附量逐渐减少;随着HCl气体流量的增加,氯元素吸附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Stillinger-Weber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对吸附在Si(001)表面上的二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不同的二聚体之间相互作用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四聚体结构.本文给出两种通过二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四聚体结构的途径.模拟还发现这样的四聚体结构在一定温度下是相当稳定的,而且它们的结合位形类似于B型台阶,有利于吸附新的原子形成外延层.  相似文献   

16.
The equilibrium,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MB)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to copper coordination polymer with dithiooxamide (H2dtoaCu) , one of th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batch adsorption system as a function of initial pH, adsorbent concentration, contact time,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 Langmnir, Freundlich, and Dubinin- Radushkevich (D-R) isotherm models were used for modeling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It was found that Langmuir model yielded a much better fit than the Freundlich model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maximum monolayer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MB were 192.98, 229.86, and 297.38 mg/g at 298, 308, and 318 K, respectively. The calculated mean adsorption energy (8.26- 11.04 kJ/mol) using D-R model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might take place by chemical adsorption mechanism. Otherwise, the kinetic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could be well explained by pseudo-second-order rate kinetics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was not the rate-limiting step. Thermodynamic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is system was feasible,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process. Based on these studies, H2dtoaCu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MB from aqueous solution.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的萃取剂T001进行深度除铁研究.探讨了Fe3+质量浓度、HCl浓度、T001体积分数、相比、温度等 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同时,从界面吸附角度对萃取过程作出了初步的解释.根据实验,得出了T001萃取除铁的最 佳工艺参数为:Fe3+质量浓度为8 g/L左右、水相酸度c(HCl)为5 mol/L、T001体积分数30%、相比1 : 1、温度为室 温.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DFT) 的第一性原理 (First-principles) 计算方法,就金红石TiO2(011)表面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首先,通过阐述研究金红石TiO2(011)表面的必要性和实验在其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金红石TiO2(011)表面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指出并验证了该表面对可见光有较强的响应能力.随后,介绍了金红石TiO2(011)表面的缺陷和杂质,指出吸附H原子和形成O缺陷后还能显著增强其在红外区的红外吸收.在此基础上,不仅从理论上提供了一些传统实验所无法提及的数据资料,还弥补了相关实验在微观领域研究中的不足.最后,就目前金红石TiO2(011)表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展望,指出金红石TiO2(011)表面各种表面现象的微观本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9.
Keggin型铬取代磷钨杂多阴离子在D301R树脂上的吸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研究了Keggin型铬取代杂多阴离子PW 11O 39Cr(III)(H 2O) 4- (PW 11 Cr)在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不同pH和温度对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的影响,根据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提出了吸附所遵从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函数和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PW 11 Cr稳定存在的pH范围内,PW 11 Cr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吸附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2在298 K时为154×10 -3 g·mg -1·min -1,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热约为-37 kJ·mol -1,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从中钨矿压煮液,中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除杂的最佳条件,并结晶制备高纯度仲钨酸铵(NH4)(10)W(12)O(41)。所得工艺条件为:料液PH10.44,最大穿漏交换容量W03190.83mg/g干树脂,交换PH10.38,水洗剂0.10mol/LNH4Cl,淋洗剂0.25mol/LNH4Cl-氨水。同时对钨的淋洗解吸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