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青芝 《河南科技》2023,(9):107-111
【目的】探究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改善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方法】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型,选取20个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西安市2013—201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变化趋势:2013—2014年、2016—2018年处于上升期,2014—2016年、2018—2019年处于下降期,始终在临界安全水平内波动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质量是影响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结论】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发展较稳定,后续可以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环境质量等方面提高土地质量,从而不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峡西岸城市化现状,选取5大类动力因素建立快速城市化动力机制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各动力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探寻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的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指出海峡西岸城市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子,对海峡西岸未来城市化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和产业结构转换力是海西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其中农村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化是沿海县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源,科技和教育推动力对沿海县市城市化的作用比内陆县市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依据城市化质量的内涵特征并参考相关研究,从生活质量、富裕程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建设环境五个方面选取了26个指标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借助SPSS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得到34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得分和排名.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城市化质量较高,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城市化质量偏低,人居环境建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提升城市化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相互依托,产业结构升级是城市化的经济基础,适度的城市化水平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化滞后则会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通过研究厦门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厦门市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厦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进行长沙市土地利用分类解译,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对1994—2018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沙市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建设用地持续增加,2009—2013年增长最为显著。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呈显著线性相关,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导致建设用地增加,农用地减少。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市近16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适用于城市化后终期阶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广州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演变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城市化进入后终期阶段,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成为广州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其次是人口城市化,最后是空间城市化.社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明城市化质量逐步提升.广州限制与压缩城市人口规模是引起人口城市化呈现平缓增长趋势的主要因素;(2)工业化已不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动力,交通外延成为推动空间城市化的主要因素.第一产业对经济城市化无推动作用,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城市化的贡献更为显著,且已成为经济城市化发展的后续动力.外商投资对经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已逐步衰弱,而内生性作用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因素;(3)城市建成区的外延拓展趋于放缓,土地城镇化由粗放式的农业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向城市内部地域土地集约化转变.本文认为,对于进入城市化后终期阶段的城市,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减缓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注重城市内部地域土地集约化,优化城市内部功能分区,提升城市化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哈尔滨市为例,从分析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探析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城乡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扩散与乡村产业的城市化、现代化,分别从制定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规划、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及建立城乡产业集群三方面提出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调控路径,利用城市先进的产业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口市土地利用数据资料,以海口市近7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有关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土地利用转化的速度以及发展的趋势.找出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并对海口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对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外资的引入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交通用地的增加和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地形位指数、扩展强度、转移速率、地形分布指数、地学图谱等方法分析了1990—2015年贵阳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表明:贵阳市建设用地总体向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区域扩展。其中盆地区建设用地扩展趋于饱和,外溢效应明显,盆周山区、城市新区扩展压力加大,向较高地形位梯度草地扩展,建设用地扩展与城市生态、安全的矛盾凸显。贵阳市盆地区应深入挖掘潜在用地资源,缓解向盆周山区扩展的外溢压力,盆周山区、城市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尽量减少侵占山体,缓解高地形梯度上草地等生态用地与城市扩展的矛盾,避免发生山体崩塌等自然灾害,从而推进城市安全发展,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苏省统计年鉴》1991-2007年有关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江苏省工业污染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量化了工业污染与各因子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对江苏省工业污染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环保科技发展程度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对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特征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水域的减少,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增加的趋势.(2)2005—2010年闽清县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718 8下降至0.715 7,局部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3)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林地锐减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交通运输之间的互动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会促进城市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而城市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又会带动城市产业结构的改变,从而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局面。本文主要对城市化进行了简析,并对城市化与交通运输的互动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从狭义上说,就是指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的城市化大概自1950年开始,其过程曲折而漫长,但随着改革开发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城市化进入高速平稳的发展阶段,城市化在促进城市发展、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日益恶化、生态逐渐脆弱和农村空巢化等问题,所以针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对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缓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以岳阳市平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平江县土地利用、DEM高程等主要数据,首先进行生态源地分析,发现生态敏感性高的林地及水域可以作为生态源地,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一步确定该县的生态廊道、节点,划分不同层级安全水平区,最后构建平江县生态安全格局.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7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相关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变差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分析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地经济密度不断上升,呈现空间聚集且各城市间差异明显;空间聚集性增强,总体差异不断减小;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人口城市化率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相关性显著.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选取研究区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期的遥感影像数据,获得研究区这三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从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两方面分析,结果表明,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最大的均为建筑用地,可见城市化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为哈尔滨市的土地利用与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是人类各项福祉的物质基础,二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近期生态经济学领域的新热点.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地非农流转的发生过程机制,构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结果表明:(1)人类生态福祉与农地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农地非农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损失巨大;(2)单纯的市场机制没有考虑农地非农流转的生态福祉损失,无法实现土地最佳配置,流转规模偏大;(3)征地生态补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具体补偿可采取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失地农民及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居民为对象,考虑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HJ-1卫星数据在上海城市扩张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扩张的动态监测,是区域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利用2009年的我国HJ-1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获得了上海市(市区及下属各区县)1∶10万土地利用分类现状;结合已有的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对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照统计数据和资料,探讨了城市扩张的现状、过程、趋势和驱动力.研究表明,HJ-1A/B卫星具有30 m的空间分辨率和2 d的重访周期,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态监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快速城市化的生态风险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生态风险的内涵出发,将社会经济发展风险、资源环境风险和人居环境风险引人到生态风险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快速城市化的生态风险指标体系,分析了各个目标层在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各地市潜在的生态风险,得出以下结论:莆田市、宁德市、龙岩市和南平市的生态风险度较高,三明市和泉州市的生态风险度居中,福州市、...  相似文献   

20.
城市扩张是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特征.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及近郊区为研究区,应用空间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1985年、1995年、2005年、2010年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尤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从空间发展角度探讨了成都市的扩张过程和特点.结果表明:1985—2010年成都市的城镇用地从152.5km2增加到441.1km2,年增长速度为11.5km2.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张方式从沿主城区呈环状向外扩张到点轴式的扩张方式,再到以新城区为主要扩张方式演变;近25年来,成都市城市扩张主要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占城市扩张面积的64.43%,其次占用较多的是农村居民点,占城市扩张面积的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