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技术统治论主张科技专家对社会进行全盘的统治或管理。在早期 ,它是西方现代性精神理念与激进知识分子的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对社会现实进行激进批判的社会乌托邦。随着现代性危机 ,现代技术统治论强调国家的非政治化 ,对现存的社会体制、社会目标不加批判地认同。技术统治论演变成了维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技术统治论主张科技专家对社会进行全盘的统治或管理。在早期,它是西方现代性精神理念与激进知识分子的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对社会现实进行激进批判的社会乌托邦。随着现代性危机,现代技术统治论强调国家的非政治化。对现存的社会体制、社会目标不加批判地认同。技术统治论演变成了维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日益凸现,许多学科和理论都开始关注技术社会。从学理上来说,对概念的解释和理解是研究的前提。在解释学看来,对技术社会的理解有三种方式:一是把技术社会理解为社会发展的技术统治阶段,这个时期技术成为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力量;二是把技术社会理解为以技术为交往媒介和中心的交往共同体;三是把技术社会理解为以技术作为职业或工作核心的人员构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20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和亚洲西部,但在2.8万年前这个古人类却消失了.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讨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新理论认为,导致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气候突然变化;现代人的祖先在某些生物特征上全面优于尼安德特人,逐步取代了他们.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认为,在现代技术的限定和强求的展现下,事物和人都被统治于现代技术之本质——"座架"之中,他通过救渡之思试图解决现代技术所招致的危险。由此,他的文化图景亦相应地呈现出一种技术化的倾向,并通过"思"来对技术化的文化展开自我拯救的思考。而海德格尔之后的学者们在新历史境遇下,对现代技术及其文化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以厘清技术文化与人的本质、与其他文化之间内在关联性,进一步探析技术文化在多重文化背景下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6.
杨宁 《科学大观园》2010,(14):54-55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20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和亚洲西部,但在2.8万年前这个古人类却消失了。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讨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新理论认为,导致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气候突然变化;现代人的祖先在某些生物特征上全面优于尼安德特人,逐步取代了他们。  相似文献   

7.
培根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更是被归入技术乐观主义者的行列,而且也是人们将现代技术社会中的种种由技术所引发的问题从思想渊源上归咎的一个主要对象.然而,对此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文章从培根的简介着手,全面剖析了培根的技术哲学思想,认为培根在为新技术欢呼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技术的使用而导致种种社会后果的一种深刻的忧虑.  相似文献   

8.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技术对物和人统治的背后必然有其非技术的思想根源,那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把解决技术时代危险的途径指向了"沉思之思"."沉思之思"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生活在技术时代的人冷静地审视其行为的可能后果,但它却无助于技术异化现实问题的解决,所以,海德格尔的技术拯救之道仍然充满着形而上学性.  相似文献   

9.
苏联技术哲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表现之一就是学者们对西方技术统治论和反技术统治论两种时立思潮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条件的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从而加深和完善了我国学者对于技术社会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7,(21):66-67
1935年起,纳粹德国开始推行罪恶的生命之源人种繁殖计划,企图通过此计划实现人种净化,最终达到雅利安人对世界的统治。  相似文献   

11.
知识论不仅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近现代教育的精神基础。知识论是近现代教育的理论,近现代教育则是知识论的实践。知识论的知性思维方式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弥散性影响,而教育世界的知识论化在本质上却是一种价值颠覆,即科学知识取得了对其他知识类型的优先性。知识论放逐了本真的心灵问题,这是近现代教育问题之根源。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反思与批判知识论,是对知识论批判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站在古典文化立场上批判现代科学文化,一直是维特根斯坦思想的主要导向。维特根斯坦认为古人和现代人有着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世界(做着不同的语言游戏),因此不能用现代科学的观念去批判或否定古人。反而是现代科学因其过度膨胀到统治一切的地步,使人类远离了崇高的精神,因此,维特根斯坦呼唤一种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海德格尔对"数学因素"的形而上分析为基点,力图通过海德格尔对"数学因素"的形而上与诠释学解释,以说明海德格尔在"数学因素"的本已规定上是如何界辨现代科学与现代形而上学的本质关联的观点.在海德格尔看来,"数学因素"在本源上就蕴含着现代科学与现代形而上学的一体性思考方式,据此得出形而上学完成于现代科学技术之中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4.
近代科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对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质的认识却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尤其是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很可能会认为近代科学思维是一种辩证的思维,而本文认为近代科学思维的实质是知性思维,它恰恰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所说的辩证思维方式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利奥塔将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哲学相结合,通过对科学与叙事之间关系的考察来揭示引发现代科学合法化危机的根源。他借助于语言游戏,将科学知识视为是一种语言游戏及其规则来解构现代科学的霸权,进而诉诸于悖谬推理来为后现代科学进行合法化。利奥塔对于科学的后现代反思,深刻揭示了现代科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它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促使我们去反思现代科学,反思现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谱系学:话语哲学范式转换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部分述评话语哲学范式转换:第一部分述评现代话语哲学范式转换及其三个流派;第二部分述评后现代话语哲学范式转换及其三个流派;第三部分述评交往实践话语哲学范式转换-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话语哲学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近代微积分效用的神秘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微积分效用的神秘性不仅是数学自身原因造成的,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秩序调整的产物。启示于柏拉图主义,近代文化通过逻辑审美特征来为数学和理性知识辩护。数学逻辑审美特征的虚幻性造成了近代文化内在根基的虚幻性和外在合法性的悖论性质,使得不严密的近代微积分处于尴尬境地,导致了人们对其效用合法性的怀疑与不理解。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提过一种看法:中国哲学家不需要现代科学。这种观点从未得到过学术界的讨论。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自然观念的存在分析来进行这样的考证。文中以《庄子》和《中庸》为基础,对道家和儒家中国式的存在关怀以及它们为何对现代科学观念下的科学研究不感兴趣进行考察,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这两部著作中包含了一种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与作为现代科学基础的终极关怀完全不同。为了佐证这一观点,文中对徐光启和伽利略进行了简要比较,并提出这样一个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透视作为现代科学基础的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工程学来源于西方,其在中国的起步离不开归国留学生的努力。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程师就产生于晚清留美幼童当中,他们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工程学训练,回国后在铁路、矿冶、军事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开创我国工程事业的功臣。之后,庚款留美生更是热衷于学〉--j近代工程学,以利国家建设;留日、留欧学生中也培养了一批近代工程师。这些留学生成为促进我国近代工程事业起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从存在论视角看,作为一种特殊在者的到场,人造生命则存在以特定方式呈现的结果.人造生命得以出场的根源蕴含在对生命的特定理解、科学的认知取向和技术的操作特征之中.现代生命观将生命"物化"为生命体,生命科学按照人的理解对生命进行"图像",生物技术则根据人的要求"订造"生命的产出.经过生命观的"物化"、生命科学的"图像"和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