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CYPlBl的表达规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认识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初步病理学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CYPlBl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乳腺癌中COX-2和CYPIB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和73.8%。COX-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CYPlBI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表达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COX-2与CYPlBI表达呈正相关(r=0.481,P〈0.01)。结论人乳腺癌组织存在COX-2与CYPlBl的共同阳性表达,COX-2可能促进CYPlBl表达,共同作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子宫颈癌中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D-L1的表达和它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以及PD-L1融合蛋白促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D-L1的表达,分析PD-L1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免疫荧光观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T细胞凋亡,体外实验将PD-L1融合蛋白细胞加入PHA刺激活化的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凋亡率和CD8+/CD4+T细胞比例.结论 正常子宫颈组织不表达PD-L1;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率为70%.宫颈癌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相关(P<0.05).PD-L1阳性病例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存在凋亡且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D-L1融合蛋白组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抗PD-1组和空白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32.7%、18.3%和17.9%;CD8+T/CD4+T细胞的比值低于加入抗PD-1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864、0.894和0 907.结论 PD-L1在子宫颈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浸润程度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有关,PD-L1能促进活化的T细胞尤其是CD8+T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经氧化苦参碱处理的细胞组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组为对照组。采用MTT细胞存活实验检测氧化苦参碱对入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增殖影响,并计算IC50;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48h后SiHa细胞的形态改变;Hoechst33258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苦参碱对SiHa细胞核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ax及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剂量-时间依耐性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P0.05),计算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1 028.41±3.57)μg/ml、(701.72±6.01)μg/ml和(406.88±2.15)μg/ml;氧化苦参碱处理48 h后,SiHa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数目发生显著变化,且随氧化苦参碱浓度的增加而愈加明显;Hoechst33258染色证实氧化苦参碱处理后SiHa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凋亡特征;Western blot结果证实氧化苦参碱(700μg/ml、1 600μg/ml)处理48 h后,和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细胞凋亡周期蛋白P53、Bax表达上调(P0.05),而Bcl-2表达下调(P0.05),Bax/Bcl-2的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诱导SiHa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i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初探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Lipofectamine2000将TAK1 siRNA(siRNA-TAK1组)及阴性对照siRNA(siRNAcontrol组)序列转入细胞BGC823中,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艾素)、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AK1、COX-2、Bcl-2、Pgp蛋白的表达。结果 siRNA-TAK1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siRNA-TAK1组对艾素、L-0HP、5-FU的24 h、48 h、72 h IC50分别为(mg/L):1.31±0.08、13.00±0.41、17.14±0.91;0.78±0.03、4.92±O.16、5.80±0.58;17.14±0,91、5.80±0.58、3.67±0.19;siRNA-control组分别为(mg/L):2.74±0.17、26.55±0.82、39.58±1.94:14.42±1.19、10.45±0.40、1.66±0.11;0.99±0.09、4.87±0.32、7.94±0.43,siRNA-TAK1组的IC50明显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转染72 h后siRNA-control组TAK1、COX-2、Bcl-2、p-gP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结论沉默TAK1蛋白表达可能通过调节COX-2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BGC823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16黑色素瘤细胞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入B16细胞,经G418联合单克隆培养,筛选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阳性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EGFP基因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EGFP基因的mRNA表达;皮下接种及MTF法评价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特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阳性率为99.81%,RT-PCR检测到EGFP基因的mRNA阳性表达。生长曲线显示其体外增殖趋势与B16相似,EGFP—B16体内成瘤速度较B16慢(P〈0.05)。结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EGFP—B16细胞株成功建立,可作为作为进一步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E-钙粘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2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cadherin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 (17/20),高于大肠癌组织中52.2% (48/92)的表达率,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1.7% (70/92),显著高于正常肠组织中35% (7/20)的表达率(p<0.01).E-cadherin 和MMP-2的表达都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具有负相关(r=-0.316,P <0.05).结论 E-cadherin和MMP-2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cadhein的正常表达将显著降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能力.而MMP-2蛋白阳性表达则促进大肠癌浸润和转移.E-cadherin和MMP-2的检测可以成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i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对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初探。方法用Lipofectamine 2000将TAK1 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序列转入细胞DU145中,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紫杉醇(艾素)、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AK1、COX-2、bcl-2及JNK的表达。结果 siRNA-TAK1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siRNA-TAK1组,艾素、L-OHP和5-FU的24 h、48、72H IC50分别为(mg·L~(-1)):0.52±0.02、0.35±0.03、0.17±0.01;1.79±0.10、0.99±0.05、0.57±0.04和53.41±2.15、25.91±1.55、10.89±0.81;siRNA-control组分别为(mg·L~(-1)):0.62±0.04、0.32±0.02;2.10±0.05、0.63±0.04和28.31 4-1.14、13.73±0.82、5.77±0.43。siRNA-TAK1组的IC50均明显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转染48 h后siRNA-TAK1组TAK1、COX-2、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结论干扰TAK1蛋白表达抑制TGF-β和COX-2信号通路可能是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和增强细胞DU145药物敏感性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过表达手段上调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在原代神经元细胞中的表达,观察其对原代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Aβ)分泌的影响。方法使用过表达CBS慢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皮质神经元,设定为慢病毒介导阳性(CBS)组、另设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NC)组、未经慢病毒感染(CON)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BS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BS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Aβ40的表达水平。结果使用过表达CBS的慢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的神经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的表达上调明显升高,与NC组和CO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蛋白表达升高与定量PCR一致,Elisa检测感染72小时后CBS组、NC组、CON组Aβ40的分泌分别为(182.19±24.52)ng/L、(411.90±12.43)ng/L、(390.41±54.53)ng/L,CBS组与NC组和CO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CBS基因过表达可降低原代皮质神经元Aβ40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对人胃癌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darbufelone组和对照组,darbufelone及生理盐水分别连续灌服4周。测量肿瘤质量、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CD34并计算微血管密度;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析移植瘤组织中MMP-9、VEGF的表达。结果darbufelone可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质量抑瘤率为58.42%,体积抑瘤率为67.13%。darbufelone组的微血管密度(MVD)(15.36±0.30)明显低于对照组(29.47±0.63)(P〈0.05);darbufelone组肿瘤组织中VEGF及MMP-9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结论darbufelone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减少移植瘤组织中VEGF及MMP-9的表达,抑制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鸟苷酸交换因子DOCK1对心肌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真核质粒pCXN2-Flag-hDOCK1(人DOCK1过表达质粒),pCXN2-Flag(空质粒)及空白试剂分别转染大鼠源H9C2心肌细胞,并给予缺氧/复氧(H/R)干预.将心肌细胞分为空白组,空质粒组,DOCK1过表达组,空白+-H/R组,空质粒+H/R组,DOCK1过表达+H/R组.用RT-PCR测定DOCK1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MTT分别测定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率.结果 DOCK1过表达组(1.51 ±0.169)%,(2.49±0.442)%,(38.94±0.580)%,(P<0.05)较空白组(-),(3.61±0.334)%,(20.64±0.720)%,(P<0.05)和空质粒组(-),(3.66±0.373)%,(22.29±0.838)%,(P<0.05),DOCK1过表达+H/R组1.03±0.171,(5.38±0.431)%,(17.33±0.343)%,(P<0.05)较空白+H/R组[(-),(2.49±0.442)%,(7.95±0.322)%,(P<0.05)和空质粒+H/R组(-),(10.32±0.388)%,(7.92±0.351%,(P<0.05),人的DOCK1RNA分别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显著降低及增殖率分别显著增加.较DOCK1过表达组.DOCK1过表达+H/R组人的DOCK1 mRNA显著降低.较空白组(0.64±0.145),(P<0.05)、空质粒组(0.60±0.182),(P<0.05)及DOCK1过表达组(0.60±0.182),(P<0.05),空白+H/R组(0.30±0.115),(P<0.05)、空质粒+H/R组(0.36±0.101),(P<0.05)及DOCK1过表达+H/R组(1.03±0.171),(P<0.05)大鼠的DOCK1 mRNA分别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显著增加及增殖率分别显著降低.结论 DOCK1可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存活;且DOCK1可抑制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及增殖、存活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FGFR1、FGFR3和Pokemon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96例膀胱癌和4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GFR1、FGFR3和Pokemo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FGFR1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期、分级及初发复发的表达率为:Ta-T1期7.5%,T2-T4期18.1%(p0.01);低级别2.8%,低-高级别11.9%(p0.05),高级别14.3%的(p0.01);初发表达6.8%,复发表达率17.1%(p0.01)。2)FGFR3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期、分级的表达率为:Ta-T1期68.1%,T2-T4期35.0%(p0.01));低级别75.0%,低-高级别60.3%(p0.05),高级别44.9%(p0.01)。3)Pokemon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及初发复发的表达率为:低级别47.2%,低-高级别66.7%(p0.01),高级别80.6%(p0.01);初发59.2%,复发80.0%(p0.01)。结论 FGFR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分期成正相关,复发表达明显高于初发;Pokemo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成正相关,复发表达也明显高于初发,表明它们可能主要参与膀胱癌发展及转移等过程。FGFR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分期成负相关,表明它可能在膀胱癌发展早期及低级别肿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构建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降低MG 63骨肉瘤细胞环氧合酶 2(COX 2)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对MG 63骨肉瘤细胞增值、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设计靶向干扰COX 2基因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MG 63骨肉瘤细胞,使其抑制MG 63骨肉瘤细胞COX 2基因的表达,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其对MG 63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F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的水平检测MG 63骨肉瘤细胞侵袭性相关因子基质金属酶(MMP 9)的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转染MG 63骨肉瘤细胞后,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通过RF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X 2基因表达降低约90%(P0.05),MTT检测MG 63骨肉瘤细胞增值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Transwell实验检测MG 63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经RFQ PCR、Western blot检测侵袭性相关因子MMP 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MG 63骨肉瘤细胞COX 2基因被抑制后,MG 63骨肉瘤细胞增值、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嗜铬细胞瘤细胞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的调节作用,进而探讨其对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用硫氢化钠作外源性H2s供体,实验设空白对照组、NaHs50μmol/L组、NaHS100μmol/L组和NariS200μmol/L组,按分组浓度处理PC12细胞24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CE1 mRNA及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继而检测APP代谢过程中关键蛋白APP、C99、C83表达变化,Eu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B40和AB42水平。结果NaHS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从基因与蛋白两个水平上呈剂量依赖性下调BACE1表达,并下调C99、Ap40和Ap42蛋白表达,上调C83蛋白,各NaHS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APP蛋白表达没有影响,各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H2s具有通过调节PC12细胞BACE1表达下调APP/Aβ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白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DBP)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难治性癫痫(IE)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癫痫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DBP/MAPK荧光双标法检测35倒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后脑组织标本中DBP、MAPK的表达,并与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DBP主要在神经元表达,MAPK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神经元,且IE中表达(DBP0.4737±0.0262、MAPK0.2935±0.0106)高于对照组(DBP0.2476±0.0229、MAPK0.2370±O.0125.P〈0.05),荧光双标显示DBP与MAPK分布在同一神经元上。结论DBP和MAPK在难活性癫痫患者手术后脑组织标本中表达上调,且共同表达在同一细胞上,提示两者在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133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分化走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来源于人结直肠癌的细胞系HCT116,无血清培养分离出CD133+细胞,加血清诱导分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在未分化状态下无血清培养第7天和14天与血清诱导分化后收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CD133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结果 1)细胞形态:无血清培养分离的CD133+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聚集成规则的细胞球,血清诱导后即贴壁生长,贴壁形态与同来源细胞形态一致,且再次无血清悬浮培养后聚集成球稳定生长。2)标志物变化:结直肠肿瘤干细胞未分化时CD133表面标记分子高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未分化细胞CD133第7天表达率为(20.4±0.52)%,第14天表达率为(78.5±2.80)%,分化后表达率为(0.50±0.17)%。结论细胞形态和标志物表达改变均表明高表达CD133+的HCT116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同源的结直肠癌细胞,CD133+细胞经血清诱导后表达下调而使细胞失去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L7)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分析EGFL7的表达与MVD及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4.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7.9%),在浸润浆膜层组中的阳性率(84.4%)高于未浸润浆膜层组(46.2%)。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腺癌低分化纽MVD(37.62±10.42)高于高分化组(27.91±9.93)和中分化组(28.40±9.18);浸润至浆膜层组MVD(34.25±10.43)高于未至浆膜层组(26.69±8.66);有淋巴结转移组MVD(33.00±9.9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4±9.34)。癌组织中MVD值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在EGFL7表达阳性的肿瘤纽织中MVD均值为33.80±10.56,高于EGFL7表达阴性的肿瘤组织中MVD均值26.004-7.21(P〈0.05),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发现MVD值与EGFL7的表达成正相关(r=0.313,P〈0.05)。结论:EGFL7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癌组织中的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白三烯 B4(LeukotrieneB4, LTB4)含量与5 脂氧合酶(5 LO,5 lipoxygenase)mRNA水平的变化,以及给予齐留通干预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采用被动吸烟法制作 COPD大鼠模型,给予药物组鼻饲齐留通,测定肺功能,各组肺组织匀浆检测其 LTB4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RT PCR法检测5 LOmRA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药物组的0.3秒用力呼吸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0.3second,FEV0.3)/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吸气相阻力(Inspiratoryphaseresistance,Ri)和呼气相阻力(expiratoryphaseresistance,Re)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P<0.05);模型组较药物组 FEV0.3/FVC%下降程度更低,Ri、Re更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 LTB4水平,MPO活性及5 LOmRNA表达:模型组、药物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齐留通干预使得三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01).结论 LTB4及5 LO参与 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5 LOX抑制剂齐留通可部分抑制减少 COPD大鼠肺组织中 LTB4产生,其机制可能为抑制5 LO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