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对人胃癌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darbufelone组和对照组,darbufelone及生理盐水分别连续灌服4周。测量肿瘤质量、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CD34并计算微血管密度;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析移植瘤组织中MMP-9、VEGF的表达。结果darbufelone可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质量抑瘤率为58.42%,体积抑瘤率为67.13%。darbufelone组的微血管密度(MVD)(15.36±0.30)明显低于对照组(29.47±0.63)(P〈0.05);darbufelone组肿瘤组织中VEGF及MMP-9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结论darbufelone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减少移植瘤组织中VEGF及MMP-9的表达,抑制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NBG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情况,初步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采用裸鼠复制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给药组,腹腔注射给药,持续5周。治疗期间定期测量肿瘤大小,观察裸鼠生存状况。实验结束时处死裸鼠,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脂、肝、肾功能;摘取裸鼠肿瘤及主要脏器组织作苏丹Ⅲ染色观察脂质沉积情况。结果TNBG对移植瘤的抑瘤率为60.1%;各实验组裸鼠血脂、肝、肾功检测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丹Ⅲ染色显示给药组裸鼠主要脏器组织内无脂质沉积,而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脂质沉积。结论TNBG对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毒副作用小,抗肿瘤作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鸟苷酸交换因子DOCK1对心肌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真核质粒pCXN2-Flag-hDOCK1(人DOCK1过表达质粒),pCXN2-Flag(空质粒)及空白试剂分别转染大鼠源H9C2心肌细胞,并给予缺氧/复氧(H/R)干预.将心肌细胞分为空白组,空质粒组,DOCK1过表达组,空白+-H/R组,空质粒+H/R组,DOCK1过表达+H/R组.用RT-PCR测定DOCK1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MTT分别测定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率.结果 DOCK1过表达组(1.51 ±0.169)%,(2.49±0.442)%,(38.94±0.580)%,(P<0.05)较空白组(-),(3.61±0.334)%,(20.64±0.720)%,(P<0.05)和空质粒组(-),(3.66±0.373)%,(22.29±0.838)%,(P<0.05),DOCK1过表达+H/R组1.03±0.171,(5.38±0.431)%,(17.33±0.343)%,(P<0.05)较空白+H/R组[(-),(2.49±0.442)%,(7.95±0.322)%,(P<0.05)和空质粒+H/R组(-),(10.32±0.388)%,(7.92±0.351%,(P<0.05),人的DOCK1RNA分别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显著降低及增殖率分别显著增加.较DOCK1过表达组.DOCK1过表达+H/R组人的DOCK1 mRNA显著降低.较空白组(0.64±0.145),(P<0.05)、空质粒组(0.60±0.182),(P<0.05)及DOCK1过表达组(0.60±0.182),(P<0.05),空白+H/R组(0.30±0.115),(P<0.05)、空质粒+H/R组(0.36±0.101),(P<0.05)及DOCK1过表达+H/R组(1.03±0.171),(P<0.05)大鼠的DOCK1 mRNA分别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显著增加及增殖率分别显著降低.结论 DOCK1可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存活;且DOCK1可抑制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及增殖、存活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环磷酰胺抑瘤作用及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小鼠腋下接种瘤株的方法,建立肝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利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环磷酰胺(CTX)舍药血清体外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调亡作用的研究.方法 :小鼠肝癌细胞混悬液用生理盐水按1:1进行稀释制成含瘤腹水混悬液,在给药前24 h,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0.2 ml.CTX对小鼠肝癌抑瘤实验连续给药10 d,测定肿瘤作用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表达.结果:(1)CTX能够明显抑制肝癌肿瘤的生长(P<0.01);(2)30%、20%和10%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对HepG2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Hochest染色肿瘤细胞出现凋亡形态;而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的促肿瘤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CTX能够明显升高肝癌荷瘤小鼠体内bc1-2的水平(P<0.01);(3)CTX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 :CTX具有抑制小鼠肝癌的作用;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CTX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升高动物体内的bcl-2水平及促进癌细胞的凋亡有关,从而表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i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对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初探。方法用Lipofectamine 2000将TAK1 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序列转入细胞DU145中,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紫杉醇(艾素)、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AK1、COX-2、bcl-2及JNK的表达。结果 siRNA-TAK1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siRNA-TAK1组,艾素、L-OHP和5-FU的24 h、48、72H IC50分别为(mg·L~(-1)):0.52±0.02、0.35±0.03、0.17±0.01;1.79±0.10、0.99±0.05、0.57±0.04和53.41±2.15、25.91±1.55、10.89±0.81;siRNA-control组分别为(mg·L~(-1)):0.62±0.04、0.32±0.02;2.10±0.05、0.63±0.04和28.31 4-1.14、13.73±0.82、5.77±0.43。siRNA-TAK1组的IC50均明显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转染48 h后siRNA-TAK1组TAK1、COX-2、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结论干扰TAK1蛋白表达抑制TGF-β和COX-2信号通路可能是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和增强细胞DU145药物敏感性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i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初探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Lipofectamine2000将TAK1 siRNA(siRNA-TAK1组)及阴性对照siRNA(siRNAcontrol组)序列转入细胞BGC823中,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艾素)、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AK1、COX-2、Bcl-2、Pgp蛋白的表达。结果 siRNA-TAK1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siRNA-TAK1组对艾素、L-0HP、5-FU的24 h、48 h、72 h IC50分别为(mg/L):1.31±0.08、13.00±0.41、17.14±0.91;0.78±0.03、4.92±O.16、5.80±0.58;17.14±0,91、5.80±0.58、3.67±0.19;siRNA-control组分别为(mg/L):2.74±0.17、26.55±0.82、39.58±1.94:14.42±1.19、10.45±0.40、1.66±0.11;0.99±0.09、4.87±0.32、7.94±0.43,siRNA-TAK1组的IC50明显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转染72 h后siRNA-control组TAK1、COX-2、Bcl-2、p-gP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结论沉默TAK1蛋白表达可能通过调节COX-2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BGC823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外源性干细胞因子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源性干细胞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胃电及胃阻抗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50 mg/kg并高糖高脂饲料喂食建立DGP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8)、糖尿病+外源性干细胞因子治疗组(DM+ SCF组,n=8);DM+ SCF组腹腔注射SCF 0.4 ug/(kg·d),共15天,对照组和DM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阻抗式胃动力系统检测大鼠胃动力和同步胃电,透射电镜观察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DM组大鼠胃电节律紊乱,胃电主功率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DM组大鼠阻抗主功率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阻抗胃动过缓功率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DM大鼠予SCF干预后,胃电、胃阻抗主功率百分比均有所改善(p <0.01;P<0.05);DM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胞核肿胀、肌浆网、内质网扩张,部分细胞胞质内细胞器溶解、消失;DM组大鼠予SCF干预后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善,电镜下仅见平滑肌细胞胞核轻度肿胀,密斑、密体、肌丝稍减少,余细胞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外源性SCF能显著改善DGP大鼠的胃电,并能部分改善其胃蠕动,其机制与胃窦平滑肌结构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X射线诱导的皮质发育障碍(DCDs)模型鼠与正常对照鼠致痫的性别特点.方法 将8只SD孕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X线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皮质发育障碍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仔鼠成年后按性别分成4组.分别给正常对照组雄雌性及实验组雄雌性仔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洛卡品,观察产生癫痫的潜伏期、注射总剂量、癫痫发生率.结果 腹腔注射氯化锂-匹洛卡品后DCDs雄鼠较雌鼠发生癫痫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注射总剂量显著减少(P<0.01),癫痫发生率高(P<0.05).正常组雄鼠较雌鼠发生癫痫潜伏期缩短(P<0.05)、注射总剂量减少(P<0.05),癫痫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DCDs及正常鼠中雄性鼠较雌性鼠易感性高,更适于造模.  相似文献   

9.
目的 热性惊厥是儿童痫性发作最常见的形式.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导致热性惊厥的发展.本研究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0和金属蛋白酶-9(MMP-9)等炎性细胞因子在小儿热性惊厥中是否被激活以及其表达与原发性癫痫中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12月到2012年11月入院的相关病人资料.分热性惊厥组(N=43)、高热对照组(N=40)、原发性癫痫组(N=32)及正常儿童组(N=15).在惊厥发生的24h内收集病人血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IL-6、IL-10和MMP-9等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结果 IL-6、IL-10和MMP-9在热性惊厥组的表达均高于原发性癫痫组(p<0.05)和正常组(p<0.05).IL-6与MMP-9在热性惊厥组的表达高于高热对照组,IL-10的表达在热性惊厥组与高热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L-6、IL-10和MMP-9在热性惊厥儿童表达明显升高;炎性因子可能参与热性惊厥的病理过程,且其参与机制可能不同于其在原发性癫痫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超声预辐照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兔肝VX2瘤的增效作用及其对残留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52只荷瘤免于接种后20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超声预辐照组(A组)22只,单纯HIFU组(B组)20只,对照组(C组)10只.A组首先接受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L7)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分析EGFL7的表达与MVD及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4.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7.9%),在浸润浆膜层组中的阳性率(84.4%)高于未浸润浆膜层组(46.2%)。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腺癌低分化纽MVD(37.62±10.42)高于高分化组(27.91±9.93)和中分化组(28.40±9.18);浸润至浆膜层组MVD(34.25±10.43)高于未至浆膜层组(26.69±8.66);有淋巴结转移组MVD(33.00±9.9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4±9.34)。癌组织中MVD值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在EGFL7表达阳性的肿瘤纽织中MVD均值为33.80±10.56,高于EGFL7表达阴性的肿瘤组织中MVD均值26.004-7.21(P〈0.05),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发现MVD值与EGFL7的表达成正相关(r=0.313,P〈0.05)。结论:EGFL7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癌组织中的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母子隔离应激对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30只SD新生大鼠用于实验,实验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纽、母子隔离15分钟纽、母子隔离3小时纽。在生后40天,三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及记录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电位(LTP)实验。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与正常组比较母子隔离3h组大鼠寻找平台需要的潜伏期延长(P〈0.05),而母子隔离15分钟组大鼠寻找平台需要的潜伏期与正常组比较则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电位提示:正常对照组条件刺激(CS)前后fEPSP斜率变化率为:64.7±22.9%;母子隔离3h组为:35.3±14.2%,低于正常组(P〈0.01);母子隔离15min组为:66.3±29.7%,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幼鼠生后早期过度的应激导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感染对BALB/c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周龄、大小相近的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不同数量(3×10^3/ml、3×10^4/ml、3×10^5/m1)弓形虫RH株感染组,每组18只。于感染第5周从每组各随机抽取6只分别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各组小鼠在实验中情绪行为变化。并记录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高架迷宫试验与旷场实验中,3×10^3/ml弓形虫感染组小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比较,各项行为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在3×10^4/ml、3×10^5/ml弓形虫感染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出现明显降低(P〈0.05).以3×10^5/ml感染组最为明显,其小鼠运动活力(0E+cE)、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OE%)、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T%)小鼠爬行总格数、中央格在总格数中比例分别为11.08±2.12、28.73±0.59%、25.62±2.33%、32.30±17.26、2.42±0.65%。在强迫游泳试验中,各弓形虫感染组小鼠游泳的静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3×10^5/ml感染组静止时间最长,达226.6±1.9S。结论刚地弓形虫RH株感染可引起小鼠情绪行为改变,具有焦虑抑郁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FGFR1、FGFR3和Pokemon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96例膀胱癌和4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GFR1、FGFR3和Pokemo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FGFR1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期、分级及初发复发的表达率为:Ta-T1期7.5%,T2-T4期18.1%(p0.01);低级别2.8%,低-高级别11.9%(p0.05),高级别14.3%的(p0.01);初发表达6.8%,复发表达率17.1%(p0.01)。2)FGFR3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期、分级的表达率为:Ta-T1期68.1%,T2-T4期35.0%(p0.01));低级别75.0%,低-高级别60.3%(p0.05),高级别44.9%(p0.01)。3)Pokemon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及初发复发的表达率为:低级别47.2%,低-高级别66.7%(p0.01),高级别80.6%(p0.01);初发59.2%,复发80.0%(p0.01)。结论 FGFR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分期成正相关,复发表达明显高于初发;Pokemo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成正相关,复发表达也明显高于初发,表明它们可能主要参与膀胱癌发展及转移等过程。FGFR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分期成负相关,表明它可能在膀胱癌发展早期及低级别肿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脂联素对1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节细胞和血管的影响.方法: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脂联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免疫荧光,非侵入性眼压测量等实验方法,对1型糖尿病的视网膜节细胞数量的改变和血管形态的变化做研究.结果:1型糖尿病鼠脂联素组的眼压比1型糖尿病鼠对照组明显低(p<0.01),而与正常鼠脂联素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与1型糖尿病鼠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鼠脂联素组的视网膜血管管径更粗一点.Brn3a+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1型糖尿病鼠脂联素组明显比1型糖尿病鼠对照组要多(p<0.05),而与正常鼠脂联素组比较明显低一些(p<0.01).结论:脂联素可明显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的下降,并可延缓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变化.APN有成为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白三烯 B4(LeukotrieneB4, LTB4)含量与5 脂氧合酶(5 LO,5 lipoxygenase)mRNA水平的变化,以及给予齐留通干预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采用被动吸烟法制作 COPD大鼠模型,给予药物组鼻饲齐留通,测定肺功能,各组肺组织匀浆检测其 LTB4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RT PCR法检测5 LOmRA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药物组的0.3秒用力呼吸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0.3second,FEV0.3)/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吸气相阻力(Inspiratoryphaseresistance,Ri)和呼气相阻力(expiratoryphaseresistance,Re)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P<0.05);模型组较药物组 FEV0.3/FVC%下降程度更低,Ri、Re更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 LTB4水平,MPO活性及5 LOmRNA表达:模型组、药物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齐留通干预使得三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01).结论 LTB4及5 LO参与 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5 LOX抑制剂齐留通可部分抑制减少 COPD大鼠肺组织中 LTB4产生,其机制可能为抑制5 LO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