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承热合成方法,得到了双核Cd(Ⅱ)配合物;Cd2(C7H4O2Cl)4(H2O)(phen)2.对该化合物的单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在晶体堆积中,配合物分于以氢键形式形成1D无限结构;同时对该化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2.
配合物Cd2(C8H7O2)4(phen)2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光物理性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采用水热舍成法,得到了Cd(Ⅱ)的配合物:Cd2(C8H7O2)4(phen)2,并对该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同时对该化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3.
以苯甲酸、硫代脯氨酸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稀土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确定它的化学式为La(C7H5O2)2(C4H6SO2N)·2H2O在常压、298.15K下,测定了LaCl3·7H2O、C6H5COOH、硫代脯氨酸和该配合物在混合溶剂(二甲亚砜:无水乙醇:3mol·L^-1...  相似文献   

4.
在水热条件下,用[Nd(NO3)3·6H2O]和磺基间苯二甲酸(SIP=5-Sulfoisophthalic acid)自组装合成了[{Nd(SIP)(H2O)3(H2O)}]n三维配位聚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7.9831(15)A,b=15.469(3)A,c=10.598(3)A,β=92.466(2)°,γ=90°,V=1307.5(5)A3,De=2.334Mg/cm^3,Z=4,F(000)=892,Mr=459.47,μ=4.188mm^-1,R1=0.0317,wR2=0.0794。  相似文献   

5.
使用从头计算方法、以较大基组(aug-cc-pVDZ)和二级微扰理论[thesecond-order Mφller—Plesset perturbation theory(MP2)level]对乙烯-(H2O)2复合体H2O…C2H4…H2O的结构特征和氢键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几何优化计算得到了C1对称的、振动频率为实频的H2O…C2H4…H2O的优化几何,复合体H2O…C2H4…H2O的结构中存在着双π-H键和π形氢键,双π-H键和π形氢键的键长分别为RH-C-C2.427A和RO-H3.225A. 在CCSD(T)/aug-cc-pVDZ水平计算得到的H2O…C2H4…H2O的相互作用能是-3.88keal/mol.体系具有较大的电子相关效应-2.64kcal/mol、68%,较大的电子相关效应增大了体系的相互作用能.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开链冠醚:2,6-二(8′-喹啉氧甲基)吡啶,并研究了其与CdCl2·2.5H2O的配位反应,得到标题配合物:[Cd(C25H19N3O2)H2O](μ-Cl)[Cd(C25H19N3O2)Cl][CdCl4],并通过熔点、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标题配合物由两个配阳离子[ClCd(C25H19N3)]^+,[ClCd(C25H19N3)H2O]^+和一个配阴离子[CdCl4]^2-组成,两个配阳离子中,中心离子Cd^2+除与开链冠醚中的N、O原子配位之外,还分别与Cl^-、H2O配位,配位几何构型均为变形五角双锥.两个配阳离子之间通过Cl桥键相连.配阳离子与配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中性分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HN (C2 H5)3]2 H [PWl2 O40]·4H2 O ,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 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学参数:三斜晶系,C2/C空间群, a=2.4689(5) nm , b=1.0831(5) nm ,c=2.2482(5) nm ,α=90.00°,β=121.094(5)°,γ=90.00°,V=5.148(3) nm3,Z=4,R1=0.0456,wR2=0.1471.该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2个质子化的三乙胺分子、4个水分子、1个质子和1个Keggin型杂多阴离子[PWl2 O40]3-组成.不同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构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烃基锡氧化合物的结构。方法通过(ArCH2)2SnCl2在硝酸银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进行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合成了4个新型十核环状有机锡氧梯形化合物{[(ArCH2)2Sn(O)]5(O2N)}2[Ar=P-ClC6H4(1),p-FC6H4(2),o-ClC6H4(3),o-FC6H4(4)],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p-ClC6H4CH2)2Sn(O)]5(O2N)}2(1)的晶体结构。结论在此化合物中所有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9.
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含有C2H4、C2H6和O2等组分,若采用变压吸附法回收其中的C2H4时,需要考虑O2对吸附分离C2H4的影响。在固定床吸附柱上,测定了有0。存在时,C2H4/C2H6体系在3种吸附剂(活性炭、NJ络合吸附剂和NK络舍吸附荆)上的动态吸附行为,考察了O2对不同吸附剂吸附C2H4的选择性和稳定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02的实验条件下,NK络合吸附荆对C2H4/C2H6体系能优先吸附C2H4,且C2H4的吸附性能不受O2的影响,C2H4/C2H6的分离系数为10;NK络合吸附刑具有稳定的有效c2H。吸附量9.2mL/g。实验结果为工业回收C2H4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有机锡化合物{(PhCH2)2Sn[4-NC5H4CON2C(CH3)CO2](H2O)}.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该配合物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1.
参照文献制备了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o(hmt)2(SCN)2(H2O)2][Co(SCN)2(H2O)4](H2O)2, 测试了该化合物在5~300 K范围内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其磁行为在测定的温度范围内遵守Curie-Weiss定律, 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偶合.  相似文献   

12.
标题化合物[Co(phen)(H2O)4](SO4).(H2O)2(phen=1,10-邻菲咯啉)在70%叔丁基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制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由一个四水合邻菲咯啉二价正离子、两个未配位的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构成。其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相关参数为a轴8.856(1),b轴18.318(3),c轴21.918(5)A,V(体积)3555.6(11)A^3.Co^2 呈现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经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 [Cu(C7H5O2 ) 2 ]·(C4 H5N3)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 Pī,晶胞参数 a=0 .72 73(11) nm ,b=0 .9182 (14 ) nm,c=1.384 (2 ) nm,α=10 8.96 (2 )°,γ=94 .0 6 (2 )°,γ=96 .80 (2 )°,U=0 .86 2 (2 ) nm3,Z=2 ,F(0 0 0 ) =4 10 ,Dc=1.5 4 4 mg/ m3.最终偏差因子 R[I≥ 2 σ(I) ]a:R1 =0 .0 787,w R2 =0 .16 5 9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标题化学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经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 Pī,晶胞参数 :a=0 .5 2 2 9(4 ) ,b=0 .5 2 2 9(4 ) ,c=1.30 34(11) nm,α=90 .0 0 0 (13)°,β=90 .0 0 0 (13)°,γ=90 .0 0 0(11)°,z=1.每个重复的结构单元是由一个 Co( )原子是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无水乙醇中, 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和1,10-邻菲咯啉(o-phen·H2O)与LuCl3·3.63H2O反应制备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元固态配合物Lu[(C5H8NS2)3(C12H8N2)]. 用RD496-Ⅲ微量热计测定了298.15 K下水合氯化镥及两个配体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 两个配体醇溶液的混合焓及不同温度下标题化合物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得到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和动力学参数(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和反应级数);通过合理的热化学循环,求得了298.15 K时标题化合物的固相生成反应焓变.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有机锡配合物(4-FC6H4CH2)2Sn(Cl)S2CNC2H4O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该配合物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7.
室温下利用金属铜粉和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吡唑反应,合成了新的双核铜(II)[Cu2(C8H4F3O2S)2O(C3H3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导率进行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6 63(16)nm,b=1.792 0(4)nm,c=1.705 3(3)nm;V=2.359 3(8)nm3,Z=4,Dc=1.843 g.cm-3.结果表明,每个铜原子由3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结构,2个铜原子由吡唑和氧桥联形成双核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配合物[Cu(Pic)2].2H2O的制备过程,并详细研究了配合物的磁性和热分解动力学行为.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铁磁性,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显示主反应是一级反应,分解动力学可表示为:dα/dt=A(1-α)n.αa.exp(-E/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