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鼻咽部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2例发生于鼻咽部的结核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12例均被误诊,1例被误诊为鼻咽炎,11例被误诊为鼻咽癌,通过系统抗痨治疗后鼻咽病变均消失.结论:鼻咽部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鼻咽癌.  相似文献   

2.
寰枢椎结核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寰枢椎结核少见,临床上极易因误诊而延误诊治.持续性颈部疼痛是本病常见症状,颈痛伴有颈部脓肿、肺部结核的发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于无广泛椎体破坏和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病人可行药物及外固定治疗;对于出现咽后壁脓肿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病人应行手术治疗.结果 详细阐述1例寰枢椎结核病例的临床表现,并总结相关文献.结论 通过讨论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患儿均经手术切除病灶一期缝合伤口方法治愈。其中5例在外院误诊,2例已破溃流脓,1例切开引流后复发。术后随访6~24月无复发。结论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后发生同侧腋下淋巴结结核较少见,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手术切除彻底清除病灶,是快捷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150例胸壁结核患者,全部病例无1例误诊,均经手术治愈。其中开胸手术44例,行肌肉瓣填塞残腔90例,行肋骨或肋软骨部分切除21例。经术后1~6年随访无1例远期复发,全组无死亡。作者对胸壁结核的诊断、麻醉的选择、手术治疗原则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手术方式治疗体表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 :分析 6 3例体表淋巴结结核患者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用外科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 :行肿大的淋巴结切除及区域性清创术治疗 5 3例 ,伤口甲级愈合 47例 ,乙级愈合 6例 ,经切排清创及术后用抗结核 号换药治疗 10例 ,伤口愈合时间 17~ 82 (平均31)天 ,无 1例并发症 ,治愈率 10 0 % ,随防二年无 1例复发。结论 :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手术方式治疗体表淋巴结结核 ,疗效好 ,治愈时间短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我院外科三年来收治胃部肿物病人25例,其中经多间医院各项检查,术前误诊者6例,误诊率高达24%。胃癌、胃平滑肌瘤各1例误诊为胰腺肿瘤,胃平滑肌母细胞瘤误诊为肝癌1例,以上三例均因胃肿物呈腔外性,致胃钡餐检查呈外压性改变。胃恶性淋巴瘤及假性淋巴瘤各1例,则因纤维光束胃镜检查,疑为胃癌而病理活检阴性所致。1例胃内异位胰腺,亦因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误诊为胃息肉所致。胃部肿物治疗问题,如无手术禁忌,应尽量争取剖腹探查手术。对有一定活动性的巨大胃肿物,有可能是良性而可以切除治愈的,不应轻易放弃手术治疗。对晚期胃癌病人,如身体条件许可,应进行姑息性切除,以改善全身中毒情况,有可能延长病人生命。本组有三例外院放弃手术治疗病例,均经手术治愈出院,其中有两例属于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女性生殖器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6例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入院初诊生殖器结核(或结核性腹膜炎)10例,5例病理确诊,11例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诊。结论:女性生殖器结核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综合分析病史、症状、辅助检查进行诊治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收集本院近3年来支气管内膜结核11例,确诊前均为误诊.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胸片和支气管纤维镜等检查,阐明了误诊原因,确诊有赖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及灌洗,以找到结核菌.  相似文献   

9.
对26例女性乳房结核的外科治疗分析,认为乳房结核少见。易误诊为肠子腺癌,在临床中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见。前者是由结核杆菌血源性传播或由乳头直接侵入的结果。乳房结核多以肿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病程长,发展缓慢,好发于30岁左右的妇女,B超有助诊断。而手术治疗是一种治愈率高,疗程短、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旋覆代赭汤[1]加减治疗食管癌术后胃瘫的患者的治疗经验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选取武威市凉州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胃瘫的4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旋覆代赭汤加减和传统方法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的缓解、胃肠减压引流量、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治疗组有效率为:95.45%.上述数据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食管癌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采取旋覆代赭汤加减的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吻合口愈合安全、无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2例病例中5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5例误诊为消化道出血,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误诊为急性腹膜炎.确诊后按过敏性紫癜治疗,1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要考虑过敏性紫癜而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仔细查体及作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深临床医生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深入认识,为今后降低误诊率及提高诊疗有效率提供经验教训.方法:结合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误诊胰腺炎的年轻患者的诊断,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近20年该病的发病、诊疗及死亡等情况.结果:凡是可造成身体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因素均可引起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常规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多被误诊为常见急腹症;大部分确诊时已肠坏死;术后未予抗凝治疗及出现合并症为常见死因.结论:通过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误诊为胰腺炎的报告及文献复习,加深了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认识,对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治疗方案(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比较.方法:选用2002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33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奥曲肽25 μg/h剂量组118例,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115例.结果:奥曲肽治疗组24h止血率78.2%,48h止血率84.5%,平均止血时间(12.33±9.23)h.对照组24h止血率31.5%,48h止血率68.7%,平均止血时间(25.02±13.54)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例出现恶心;对照组18例出现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血量:奥曲肽组为(247±396)ml,垂体后叶素组为(423±565)ml,两组有差异.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良好,再出血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2B)被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LGMD2B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经过,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被误诊的原因.结果:本组5例LGMD2B均因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而辗转就医,均有使用激素治疗,且疗效欠佳,最终通过肌肉活检、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方法确诊为LGMD2B.结论:LGMD2B和多发性肌炎在临床表现、病理表现上存在一定相似性,故而容易被误诊.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LGMD2B的认识,尤其在"多发性肌炎"治疗疗效不佳、病情反复时应警惕可能为LGMD2B,肌肉活检、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方法可助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三腔二囊管、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情况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方法:生长抑素类似物联合三腔两囊管治疗后,胃管抽出胃液提示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行内镜下曲张静脉治疗.结果:三腔二囊管改良操作法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拔管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且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使其更易于为患者接受,有利于对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横断面调查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尿毒症人群中隐性结核感染(LTBI)患病率,并探讨影响尿毒症透析人群LTB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长期(≥3个月)HD和PD患者270例.排除活动性结核病、HIV感染、恶性肿瘤、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数值,无结核活动相关症状(发热、盗汗、消瘦等)的ELISpot阳性,影像学检查排除活动性结核者为LTBI,通过对LTBI患病率研究,以获得可能导致LTBI的危险因素.结果:270例(122例PD和148例HD)中,47例(17.4%)为ELISpot阳性,223(82.6%)为ELISpot阴性.HD组(18.9%)患者LTBI患病率略高于PD组(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LTBI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0.97[0.95,0.99]每年增量),结核病史(OR:4.78[1.03,21.9])和吸烟史(OR:2.89[1.15,7.32]).结论:尿毒症透析人群LTBI患病率为17.4%,与健康人群LTBI患病率相似;不同透析方式LTBI患病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吸烟行为及结核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和胃方水煎剂,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证型分布情况和反流类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积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反胃、泛酸、胸痛积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胃灼热症状积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反胃、泛酸、胸痛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和胃方可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近9年来收治患者的临床特征,肺部影像学表现,总结诊治经验,分析误诊、误治原因.结果:患者多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胸部高分辨CT主要征象: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6例,呈地图样分布5例,铺路石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仅凭胸部CT,误诊率高,入院前3例误诊肺炎,1例误诊肺结核,1例误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例患者入院后经肺泡灌洗液、支气管肺活检确诊.肺泡灌洗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困难,仅凭胸部高分辨CT检查,误诊、误治普遍.当患者有活动后气促,胸部HRCT呈地图样、铺路石样改变时,需考虑PAP.肺泡灌洗是最有效治疗方法.诊断不清时避免盲目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胃底贯门部被公认为较易漏诊的部位.我们在X线钡餐检查时见到几种易误诊为病变的X线征象,做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形态特点,误诊和漏诊的防范.方法:对近年诊断的50例胃印戒细胞癌的相关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例中有35例发生于胃窦、胃角,占70%,13例为弥漫浸润型,占26%.经典型印戒细胞和大印戒细胞多位于粘膜浅层,而小印戒细胞多位于深部.29例癌旁粘膜腺体有肠化及球样异型增生.结论:印戒细胞癌好发于胃窦及胃角,易形成弥漫浸润;分化程度不同的肿瘤细胞在分布区位上有一定的规律性;诊断中须与黄色瘤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肌间神经节细胞、浆细胞等仔细鉴别;癌旁粘膜腺体上皮有球样异型增生,支持球样异型增生是印戒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