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性,这对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思想仍有一定的反响。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出发,来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不仅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升华,同时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超越。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倡导与实施,对于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观念、行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从人学的视角来看待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述19世纪至今生态视角的梭罗研究,分析其不同阶段的研究特征,系统介绍了许多梭罗研究新材料,评析了许多生态批评新观点。这些观点材料有助于我们在生态现实危机重重的今天,从梭罗这位生态启蒙者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北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政治战略,并从发展理念、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建构三个方面对未来的理想生态社会主义进行了勾画。福斯特的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认清全球生态危机的实质,还能够对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朱鹤楠 《科技信息》2012,(9):183-183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小说中涵盖的生态思想。第二部分是非生态思想在文中的体现。第三部分从小说结局分析了人与自然的最好相处模式。  相似文献   

6.
仁说是朱熹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文章从对“仁”的概念、对“仁”与“公”的关系及忠恕之道的阐释、朱熹政治思想中所体现的“仁”的生态伦理思想等四个方面,来阐发朱熹仁说体系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以期为当代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融。生态伦理教育,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主要从政府主导作用、普及生态伦理教育、建立生态体制的、鼓励采取生态行为五个方面论述生态城市的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夏代至明清的中国先哲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夏代至明清的中国先哲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曲成万物的生态生成观;保护万物的生态实践观;万物一体的协同进化生态和谐观四个方面来分析儒家的朴素生态世界观,以期阐述儒家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并指出,它所提供的生态智慧为当今人类怎样同自然界和谐共处,走向共同进化的新文明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我认识可分为两种方式 ,即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 ,由此形成了关于人的问题的两种理论 ,即人的哲学和人的具体科学。人的哲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应用哲学或哲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学是主要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科学 ,属于人的具体科学。人学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但并不是超越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之外的第三种方式 ,而是两者的综合。在一定的意义上 ,人学就是哲学人类学。人学作为一门完整而严密的学科 ,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 ,对人学、人的哲学和人类学进行比较研究 ,可促进人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意义,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至上性,其核心是全球生态整体观。  相似文献   

13.
田烨 《科技信息》2010,(1):162-163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in Walden.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人”假设的提出以及其后的遭遇入手,分析了“经济人”的要义,并进而简述了它的三大哲学基础,提出“经济人”假设是一种模式而不是什么实体。尽管现在的“经济人”很抽象,但只要我们辩证地加以看待和利用,它仍然有益于我们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人类的最高层次的文化,同时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及一切活动。“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但本文主要论述其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的阐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必然联系,且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古代中国的“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及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分析对比,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发展观点的进步意义,并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的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和谐一不和谐一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价值观、生产观、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深生态学的兴起是当代环境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进展.其思想不仅体现着现代生态观的纵深发展,而且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更形成了后现代生态世界观的重要前提,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的人类环境价值取向和实践模式.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思考,既全面阐释了深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合理内核,又深刻揭示了深生态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天与人、人与神以及人与英雄等范式的哲学研究,揭示了蒙古族哲学的思维路径,历史地展示了蒙古族在形而上等问题上的哲学智慧以及道德思考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