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省属科研院所在我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省属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向市场.面向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大为增强.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政革的决定》和实现省委.省政府"科教兴晋"的战略目标。现制定深化省属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一)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认真贯沏经济建设还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科技发展的方针,围绕山西省…  相似文献   

4.
5.
6.
7.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根本途径。要自觉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省属科研院所的改革从 1986年开始至今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是拨款制度改革 ,削减科研院所事业费 ,促使科研院所面向市场开展科研开发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进行企业转制 ,重点是通过调整科研机构本身的结构 ,推动制度创新 ,实行人才分流 ,实现真  相似文献   

9.
去年上半年,我国 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院所整体转制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引起了科技界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中,那些搞应用开发的科研院所都在采取各种力式和企业合作,或者转制成为企业。在转制方面,过去有一类是科技人员逐步分流,下海自己办民营企业,在产权方面和原来的院所没有关系,象计算所的王洪德先生1983年下海创办京海公司就是一例。另一类是科技人员带着成果出来,在研究所支持下办企业,其产权仍属于原来的院所,象计算所的王树和先生等人1984年底创办计算所公司(即后来的联想集团),就属于这一类。 尽管业界与公众对联想的评价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7月10日在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企业形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转制的成败,结合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是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晴雨 《科技潮》2000,(12):12-13
“从事业变为企业,虽一字之变,但这一字却值千钧。”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敖红对此感触很深。他到中央编制办办理事业单位编码移交手续时,编制办工作人员开玩笑地对他说:“你们可想好,这一交,就再也收不回去了。”他那时真有点“壮士一去不回头”的悲壮味道。几十年一贯制的中央事业单位,就像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一切都有国家包着,饿了可以大口吸食母亲的奶水,困了、累了可以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休息。这样的日子,过得多滋润。经费国家给,科研项目国家计划安排,成果不必愁出路;院所的干部出去以后都是国家的厅长、处长,人家高看一眼,热接热  相似文献   

17.
开发类科研院所,作为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在走向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大量科研力量独立于企业之外,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开发工作分散、重复的状况还很严重。因此,只有推进开发类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当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并结合省科委机关改革的情况,讲述了机关改革中应抓住的几个主要环节,指出:改革必须在关键部、动大手术。还简要介绍了“科技兴晋”五大标志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乐观 《安徽科技》2001,(3):22-23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我省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化省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我省科研院所要以结构调整和科技运行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以适应深化科  相似文献   

20.
陈治光 《科技潮》2003,(12):4-7
科技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源。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领先世界经济,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是否能成为技术创新之源。北京市委在八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其总体目标是要集成首都科技资源,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构建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北京与国际化相接轨的高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如何呢?本刊记者就此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振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