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的整体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叶澜教授说得好,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回归“生命”,理应是教育的本义,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更应是小学语文命题改革追寻的原点。  相似文献   

2.
倾听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倾听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和品质,是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的必备条件。但教育教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小学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而我国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对其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文质先生提到: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所以给孩子慢慢成长的时间,放轻松些,和孩子一起慢慢地成长,经历该经历的,体验该体验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才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加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学习的三大境界,而毋庸置疑,"乐之"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层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无数教学实践证明的,兴趣,能让学生激发出潜在的能量,迸发出创造的激情,它所带了的效应常常让教师震惊不已.在小学语文新课标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使他们成为现代社会学要得复合型人才.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高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作为充满人文色彩的历史学科更是如此。本文笔者从生命生存的多层次探讨历史教育在生命教育中应该承担的任务。认为生命生存有"活着"、"适应"、"生存价值"三个层次,历史教育应该让生命具有"完整性",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的立足点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识到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并且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应特别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其生命活力,发展其生命潜能,提升其生命价值是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使命。历史教学中只有树立起"生命观",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向学生"传送生命的气息",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的涌动。1.生命性历史教学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  相似文献   

10.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素质高低,不仅仅在于能否当好"讲师",还在于能否做好"导师".要做好"导师",语文教师尤其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学"教师自然须教,而尤其要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够自求得之".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自求得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就要革新教法,改"填鸭式"为"启发式和讨论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课堂",即是自然、健康、和谐、灵动的课堂,具有生活态、生动态、生成态、生长态、生本态、生命态等六大特点.其基本模式是"五三"生态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核心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其本质是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既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其核心在于不断提高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实现"生态课堂"的"高效",必须保证"五三"生态课堂模式中各环节的"高质".  相似文献   

12.
在生命教育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范畴的综合人文课程。相关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综合人文价值,还有助于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价值主义思想的教育,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全人教育,是人骨头里面的文化教育,是生命个体的实践教育。实施课程建设,应围绕"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价值目标,参照"人之所以为人""让人成其为人""以人育人""用生命教育生命"的价值理念,遵循生命成长和发展的逻辑。其终极目标,使受教育者知悉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育生活的信仰,最终获得生命的尊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3.
林婕 《中国西部科技》2005,21(22):92-93
元认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它能使学生独立、自主、高效地学习,即"学会如何学习",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将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教会学生学习"为迁移而教"为教育主题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应从唤醒元认知意识、增加元认知知识、丰富元认知体验、进行元认知技能训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信仰和境界之间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儒家思想的信仰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隋感信仰".儒家对于人的现实生命和人死之后的安顿:一是横向的修已安人,追求的是死后能够名留青史.二是纵向的下学上达,与天双向相知、相通.死后留名,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朽.孝悌为仁爱之本,祭祀是孝的延伸,子孙通过祭祀与祖先相通、同在,也是在现实世界的"如在".情教之为教化,是唤醒人本源的仁、真切的爱,使之"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然后"扩而充之",使之"先立乎其大者",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信仰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着眼于学生的"会学"和"善思".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探究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技课外卖践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三个方面阐述观点: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劳技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著名电视栏目的宣传语是:"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寻,在探寻中求证."这几句话也可以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境界.《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和结果",要"交流"必须有"聆听",有"聆听"才有"交流".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全班或小组"集体讨论",每个人都张着嘴,但有时听不清在说什么;或者汇报者"所见略同",听者索然无味;或汇报者一人唱"独角戏",没发言的人唉声叹气……可见,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没有侧耳"聆听",也不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如何让学生学会聆听呢?对此,笔者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杜万有 《科技信息》2011,(19):I0326-I0326,I0009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同时,在未来现代化的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是单纯表现在分数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高分更重要得多,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解读新课程的价值观,我们认为课堂就理应真正成为生命发展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过:“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小学教育是为儿童生命的发展奠基的。因此,笔者认为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追求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的平衡、统一,打造的是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近乎理想的教育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20.
肖红 《科技信息》2013,(10):334-335
随着我国中职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职教育不断受到更多的人关注,学校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有效的推进当中",赏识和成功"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一种呼唤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