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 锐齿栎混交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栓皮栎林、短柄枹林、山杨林等落叶阔叶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法瑞学派的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林,巴山冷杉林,油松林等常绿针叶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特征,为自然保护区规划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典型样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本文研究了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质地貌特征、气候水文特征、土壤化学性质以及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特征和植被分类等,为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和保护区的管理、规划、保护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短柄枹林、锐齿栎林等栎林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元宝山中山针阔叶混交林林窗特征及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宝山中山针阔叶混交林以小林窗居多,林冠林窗中面积5~30m2的林窗所占面积比为39.3%,扩展林窗中面积50~100m2的林窗所占面积比达51.8%。林窗形成方式以折干和根拔倒为主,分别占形成木总数的50.0%和31.3%,冬季积雪积冰和强劲的风力是林窗形成的主要外部驱动力。林窗形成木的种类主要是包果石栎(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褐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var.mairei)、马蹄参(Diplopanax stachyanthus)等树种。林窗内的幼苗密度高于林冠下。乔木上层优势树种的幼苗更新情况各异,元宝山冷杉幼苗在林窗和林冠下都更新良好,南方红豆杉林窗更新较为显著,南方铁杉表现为较明显的林冠下更新。 相似文献
7.
阎传海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本文通过对有关植被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到结果:常绿落叶阔叶混合交林中常绿乔木重要值所占比例范围是8%~75%,落叶乔木重要值所占比例范围是25%~92%。这显然从一个侧面定量给出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8.
鲁山县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天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
本文主要论述了鲁山县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群落的结构、种群分布格局及演替情况,并通过无样地法(点——四分法)研究了群落中四个主要乔木树种的重要值及相对重要值,认为本群落类型在河南的植被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应作为保护区的保护重点,同时因其正处于稳定阶段,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9.
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秦岭冷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个样地资料,对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的秦岭冷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一定差异,且它们明显受群落类型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就越大,均匀度指数就越小;5个秦岭冷杉群落各生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不一定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改进的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测得的5个群落的稳定性都极低,而且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说明群落都处于一定的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10.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定量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7(3):27-31
利用无样地抽样法和样方法对万罗山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进行调查 ,并对其调查数据进行关联度分析 ,得出无样地抽样法与经典样方法的关联度均大于 0 .7,证明无样地抽样法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调查中的应用是可靠的 ,为我国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调查使用不同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形成机理、分异规律及维持机制。【方法】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12块20m×20m的调查样地,研究中山针阔混交林的植物群落组成、植物多样性及分异规律。【结果】银杉混交林共有植物56科76属94种,长苞铁杉混交林共有植物51科78属103种,广东五针松混交林有30科43属66种,小叶罗汉松混交林有29科38属49种。银杉混交林的针阔叶树优势种分别是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重要值IV为34.86)、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47.70)、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27.69)、信宜杜鹃(Rhododendron faithiae,18.07);长苞铁杉混交林相应为长苞铁杉(63.44)、五列木(51.03)、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13.24);广东五针松混交林为广东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43.19)、五列木(59.09)、大头茶(Polyspora axillaris,44.49)、马蹄荷(26.10);小叶罗汉松混交林为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wangii,58.22)、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32.89),南华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66.31)。中山区4种混交林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长苞铁杉混交林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广东五针松混交林(P0.05);其它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山区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针阔混交林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作为优势种的针阔叶树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是维持中山区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第四纪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植物群落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群落内不同物种是否具有一致的响应,对于这些问题仍缺乏更系统和完整的答案.中国东北针阔混交林位于凉温带,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物种对第四纪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本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调查东北针阔混交林物种谱系地理研究现状,并基于文献数据分析东北针阔混交林群落及其周边群落的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情况.结果发现,2020年前,仅有23篇文章对27个东北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进行谱系地理研究.无论是群落水平还是物种水平,均未发现遗传多样性的纬度梯度格局.现有的数据表明,长白山西部和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群落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冰期“原位避难”可能是东北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的普遍模式,但是具体的冰期避难所位置可能存在物种差异.由于文献数据是独立而分散的谱系地理研究,存在取样种群和分子标记以及覆盖度的差异,从而导致基于文献分析的群落水平遗传多样性格局结论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应开展以群落遗传多样性和群落形成历史问题为导向的系统设计,以期系统性地回答群落如何响应第四纪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9 600 m2样地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58种,其中种子植物228种,隶属于87科156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与泛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比例明显大于温带与泛温带区系成分,具热带亚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常绿、木本、高位芽植物是决定其外貌主要因素.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2个乔木亚层、1~2个灌木亚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为丰富.通过不同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无论区系组成与成分还是群落外貌和结构均体现了中亚热带南缘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别山腹地山地落叶阔叶林群落特征,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11.56ha(340m×340m)的动态监测样地内,对胸径(DBH)≥1cm的所有乔木和灌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监测。分析了群落树种组成、径级结构、垂直结构、树种空间分布、种-面积格局和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运用GIS软件分析重要值前12位树种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地落叶阔叶林群落内共有乔木灌木35科57属103种;重要值前4位的树种为茅栗(Castanea seguinii)、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nsis);群落中小径木较多,平均胸径为8.04cm,整体径级结构呈倒J型;群落乔木层分为两个亚层,茅栗、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等在第Ⅰ亚层中占优势,第Ⅱ亚层茅栗、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帽儿山地区纯林与混交林(红皮云杉纯林、长白落叶松纯林、胡桃楸和红皮云杉混交林、胡桃楸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和红皮云杉混交林、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生态系统中参与土壤碳代谢的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借助BiologMT技术,比较了纯林与混交林之间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情况。【结果】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呈现阔叶林高于针叶林,胡桃楸针-阔混交林型中针叶林土壤微生物AWCD值优于与水曲柳混交林型。胡桃楸针-阔混交林中,针叶林的Shannon指数显著地高于水曲柳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羧酸、氨基酸和糖类这3类碳源是导致微生物代谢呈现差异的主要碳源。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与水曲柳混交后对糖类、羧酸和氨基酸3种主要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能是导致AWCD值较低的原因之一。【结论】胡桃楸针-阔混交林比水曲柳针-阔混交林以及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6.
应用样地调查法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雪峰山梭罗(Reevesia xuefengensis)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群落的生境、优势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垂直结构、种群动态等方面揭示了该群落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雪峰山梭罗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群,因而命名为雪峰山梭罗+青冈群落.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少.雪峰山梭罗种群的龄级结构呈钟型,具衰退趋势; 青冈种群的龄级结构属增长型,青冈终将取代雪峰山梭罗而形成稳定的顶级群落.建议规划保护范围,实行动态保护管理,加强人工复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的生态特征研究,为保护该保护区珙桐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等指数、群落构成物种的地理成分、群落外貌特征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等。结果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原始性;群落内优势种分化明显,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分层明显,已达到演替顶级阶段;保护区植物的热带分布型属所占比例较大;珙桐种群以中幼龄植株为主。结论构成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植物区系为东亚-中国区域性;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为稳定型,以无性生殖为主。 相似文献
18.
苏州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苏州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典型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植物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各主要种群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O结果表明:该木荷群落种类组成有32科4 2 属46种,以乔木占数量优势,其中常绿植物占绝对优势,山茶科( T h e ac e ae )飞松科( Pi n ac e ae )为优势科,木荷(Schimα s 叩erbα ) 飞马尾松( Pinus mαssonianα ) 飞杨梅(Myricαrubrα ) 飞短柄袍( Quercωglanduliferα var . brevipetiolatα ) 为优势树种; 层问植物较少,且均为木质藤本植物;生活型组成则以高位芽植物占显著优势( 7 1. 74% )。该群落的外貌由小型叶 (69.57% )飞单叶( 8 0 . 4 3 % )飞草质叶( 6 0 . 4 3 % )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O 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O 群落乔木树种以中小径级占绝对优势, 群落处于旺盛生长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翠柏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状况,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翠柏资源,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台江县南宫自然保护区翠柏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群落有植物41科51属64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种子植物36科46属58种;(2)群落的翠柏(0.4335)重要值最大,次之为南方红豆杉(0.1041),翠柏是建群种,南方红豆杉、枫香、杉木为乔木层优势种;群落更新能力差,存在年龄断层现象,是个衰退型群落;(3)群落丰富度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优势度指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H多样性指数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说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最明显;乔木层优势度最明显;草本层H多样性指数最高,乔木层次之;乔木层均匀度指数最大,草本层次之;(4)本群落与广西木论、云南易门等地的翠柏群落具有相似性。南宫翠柏群落是一个古老的群落,应加大对其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1)
鸟类群落的结构与植物群落的结构有着紧密联系.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和密度都会发生变化,并引起一系列非生物因子(如光照强度、温度等)的变化.受这些因子的影响,鸟类群落在不同高度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大差异.对西天目山低山地区常绿针阔混交林中不同垂直高度鸟类群落的特征以及鸟类活动范围的研究表明:鸟类群落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植物群落中层的鸟类种类和多样性均高于植物群落上层和下层,且在植物群落中层鸟类的活动范围大于植物群落上层和下层鸟类的活动范围.这可能与不同垂直层次的食物资源分布以及鸟类之间的竞争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森林管理及鸟类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