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在贵州水城县、云南官渡区、四川会理县和四川冕宁县采集了无指盘臭蛙动物样品,收集了其栖息地的水样及土样、以及环境因子.对所获土样和水样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计数,并鉴定了优势细菌的种类及其丰度.进行了细菌总数和非优势细菌比例对无指盘臭蛙皮肤分泌物体重比关系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无指盘臭蛙皮肤分泌物体重比与土样中的细菌总数极显著地线性相关(p<0.01),而分泌物体重比与土壤非优势细菌比例仅呈现粗略的对数关系(p<0.1). 相似文献
2.
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皮肤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法,对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和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us)体表9个部位皮肤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2者皮肤基本结构与其他无尾两栖类相似,由表皮和真皮组成,但是各部位皮肤薄厚存在差异.分布于真皮疏松层的皮肤腺包括粘液腺和颗粒腺,2者粘液腺的分布范围没有差别,只在腺体数量和大小上存在不同;颗粒腺的分布范围存在种间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机制下物种间的差别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蛙的种类很多,世界上最小蛙是矮蛙,它生长在古巴岛上。最大蛙是1926年在喀麦隆发现的,身长有32厘米,当时人们把它叫做巨蛙。还有一些如北美的牛蛙也是一种极其巨大的蛙,它的身体长20厘米,体重600克。牛蛙的近亲是湖蛙,身长有17厘米,它给人类带来一定的损害,因为它吃鱼卵和小鱼。还有一些不常见的蛙,如雨蛙,夜晚在栖息灌木上,白天在树根附近,分布四川、江西、浙江、广东。浮蛙,别称(尖舌浮蛙),生活在池沼,常浮出水面,分布在我国福建、广东。湍蛙,别称华南湍蛙,生活于山区溪流湍急处,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浙江等地。虎纹蛙,生活于近山的旷野… 相似文献
4.
黑斑蛙、虎纹蛙和牛蛙皮肤的比较组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H.E和V.G胶原染色法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虎纹蛙(Rana rugulosa)和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参数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蛙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但皮肤厚度、各组织层相对厚度及腺体密度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和部位差异.虎纹蛙的皮肤最厚(0.44-0.68mm),牛蛙其次(0.28-0.60mm),黑斑蛙最薄(0.19-0.38mm);在三种蛙中,黑斑蛙躯体多数部位表皮相对厚度为15.1%-22.6%,较虎纹蛙(10.9%-17.7%)和牛蛙(9.9%-21.8%)厚.虎纹蛙和牛蛙皮肤胶原纤维层相对厚度分别为59.9%-68.7%和51.6%-75.3%,较黑斑蛙(44.4%-69.0%)厚;黑斑蛙和虎纹蛙躯体多数部位的颗粒腺密度(4.5-23.1个/mm2;8.9-25.3个/mm2)和粘液腺(54.1-152.2个/mm2;68.6-127.5个/mm2)较牛蛙(1.4-10.8个/mm2;16.8-39.3个/mm2)高.研究结果可供蛙类皮肤的合理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至2014年对河南伏牛山区进行野外考察,陆续发现、采集一批臭蛙属(Odorrana)标本,经形态学比较、系统聚类分析及12SmtDNA序列比对,分别为花臭蛙(O.schmackeri)与合江臭蛙(O.hejiangensis).河南南召为合江臭蛙已知分布北限,与模式产地四川合江相距近5个纬度,与合江臭蛙已知分布区呈间断分布,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地质结构变迁、气候及水系演变的关系值得探讨.河南南召合江臭蛙繁殖季节较模式产地四川合江种群晚一个月左右,与同域分布的近缘种花臭蛙存在明显的繁殖季节隔离.两个近缘物种同域分布,其同域和物种分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CWM标准,提出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方案,并给出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简单功能描述。着重介绍了该实现方案的元数据存储库MetaStore设计,它应用"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上,不仅解决了CWM中类、关联和继承在库中的实现,而且与数据仓库构建模式紧密结合,能够集成多个主题的不同数据仓库的元数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蛙科一新属——肛刺蛙属(蛙科:叉舌蛙亚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叶氏隆肛蛙Feirana yei具有较多独特性.其雄性个体肛部隆起,肛孔下方有两个布满黑刺的大的白色球形隆起、具单咽下内声囊、第一指具婚刺等外形特征可区别于隆肛蛙属已知的另2种和蛙科叉舌蛙亚科中的其他各属;在棘蛙族系统发育关系树上独立为一支,位于Quasipaa支系的基部,与该属其他种明显分开,构成姐妹群关系.这些特性表明叶氏隆肛蛙不宜划入隆肛蛙属或Quasipaa,适宜另立一新属,即肛刺蛙属Yerana gen.nov. 相似文献
8.
中国蛙科-新属——肛刺蛙属(蛙科:叉舌蛙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叶氏隆肛蛙Feirana yei具有较多独特性.其雄性个体肛部隆起,肛孔下方有两个布满黑刺的大的白色球形隆起、具单咽下内声囊、第一指具婚刺等外形特征可区别于隆肛蛙属已知的另2种和蛙科叉舌蛙亚科中的其他各属;在棘蛙族系统发育关系树上独立为一支,位于Quasipaa支系的基部,与该属其他种明显分开,构成姐妹群关系.这些特性表明叶氏隆肛蛙不宜划入隆肛蛙属或Quasipaa,适宜另立一新属,即肛刺蛙属Yerana gen.nov. 相似文献
9.
使用C18反相柱,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从沼水蛙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出抗菌肽,应用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并测定抗菌肽氨基酸组成.然后进行序列比对和空间结构预测,从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推测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并展望了抗菌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合使用手段,从沼水蛙皮肤分泌液中分离到一种新型的Temporin家族成员—Temporin-HZ,经过Edman降解氨基酸序列分析和串联质谱研究,Temporin-HZ的一级结构最终确定为Phe-Leu—Pro-Leu-Leu-Phe-Gla-Ala-Ile-Ser-His-Leu-Leu-NH2。抗菌活性分析表明,Temporin-HZ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用化学合成法合成了4种抗菌肽,并测定了其抗菌活性及温度、热处理时间和p H值等不同因素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emporin-GHa~GHd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 31);真菌: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均具有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最低,分别为6.8,6.8,12.9和12.7μmol·L-1.除temporin-GHb对温度稍敏感外,temporin-GHa,temporin-GHc和temporin-GHd在25~100℃范围内,均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即使在80℃加热80 min,100℃加热20 min,其抗菌活性仍基本保持不变.4种抗菌肽在p H 2~10范围内稳定,即使在极端p H条件下(p H 2~3或9~10),其抗菌活性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蛙属是无尾类中的一个大属,分布广泛.国外研究较早,对该属30多种核型已有报道.国内自1978年以来,对蛙属带型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蛙属真蛙类中大头蛙的核型和带型迄今未见报道.作者研究了大头蛙的核型以及C—带,发现与蛙属中其他种在核型和带型上均有很大不同.实验用的大头蛙幼体均采自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补崩自然保护区.染色体制片参照Haertel方法,稍加改进;C—带技术采用Schmid改进的Sumner的BSG法.在已知的众多蛙属两栖动物的核型中,除了少数几个种有例外,其余的核型均为2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这是典型的蛙属染色体组型,而大头蛙的染色体组型无此特征,其2n=22,由8对大型染色体,1对中型染色体以及2对小型染色体所组成,与迄今已知的蛙属其它种相比,其染色体数目最少,大型染色体数目最多,而小型染色体数目亦最少,这种染色体组型不仅在蛙属,即使在无尾类的其它科中也是罕见的.大头蛙所显示的C—带带型除Noll未见有深染色区域外,其余各对的着丝粒C—带特别明显,无端带和插入型C—带.综上所述,大头蛙的核型和C—带是蛙属中高度进化的核型。 相似文献
15.
蛙蠓是一类少为人知的双翅目昆虫,也是我国尚未记录的空白点,但却是一类颇具特色的吸血昆虫。蛙蠓因嗜吸蛙血而得名,在分类系统上隶属于双翅目、细角亚目、蛙蠓科,此科与幽蚊科和蚊科的亲缘关系较近,与蠓、蚋、摇蚊等同属蚊型族群, 相似文献
16.
美国青蛙由我国有关部门于1987年从美国引进,经过三年多的试养和驯化,已在广东、湖南、浙江、上海等地饲养成功,并开始向商品蛙发展。美国青蛙具有其它蛙类所不具备的优异特性。 1.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蛙卵孵化后经过5~6个月饲养,个体重量可达250~300克,经过8~10个月饲养达到450~500克,最重可达600克。美国青蛙肉质比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索一种对成蛙给药的新方式。方法采用90日龄虎纹蛙(Ranarugulosa)成蛙为实验动物,人工灌胃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菌剂的饲料,实验分组为1个空白对照组和5个剂量组,其剂量分别为1000、2150、4640、10000和21500mg/kg,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有5只成蛙,通过计算农药的LD,。及14d的体质量增加,评价采用灌胃给药开展成蛙急性毒性实验的可行性。结果人工灌胃饲料可使虎纹蛙获得营养支持,使其体质量增加;通过强饲添加不同剂量的Bt菌剂饲料,可以引起成蛙不同的毒性反应及不同的死亡率,且死亡率随Bt剂量增加而增大。Bt菌剂的LD,。为6691mg/kg,95%的置信区间为(5564,8329)mg/kg。结论对成蛙可以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或者补给营养,以进行成蛙相关的毒性实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