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颖 《科学之友》2014,(4):42-43
<正>"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是大家熟知的《青花瓷》的歌词,然而歌词中的天青色却与青花瓷本身无关,这一抹天青色属于中国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中国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个个精妙,而汝瓷更是独占鳌头。如诗般的天青色关于汝瓷的来历也有一段如诗般的故事,传说一天宋徽宗做了个梦,梦到一种被水洗过雨过天晴的颜色题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醒来后即命工匠烧造这种颜色的瓷器,名为天青色。当然另一种说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与上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4,(4):30
<正>瓷器是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是代表民族文化的符号,承载着5000年的灿烂华夏文明。在中国长达数千余年的陶瓷文化史上,汝官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汝瓷在北宋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并钦定为宫廷御用瓷;其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并有"青瓷之首,汝瓷为魁""宋瓷为贵,汝瓷之最"的美誉;民间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传说。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4,(4):38-40
2013年8月16日,一则从北京传出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弘宝大师范随州、王振芳的汝瓷作品《三足洗》《水仙盆》入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义务教育八年级美术教科书,版权为10年。弘宝汝瓷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汝瓷,以其天工清新、道法自然之美,成为皇家至宝,冠绝五大名窑之首,风华绝代。如今,弘宝汝瓷秉承着"做精工艺、做足文化"的理念,追寻着汝瓷的前世芳华,重续汝瓷今生的华丽转身、千古传奇。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14,(4):36-37
<正>青如天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汝瓷的颜色有不同的变化。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颜色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色天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提到"衍纸",人们可能会有生疏感,但说到"卷纸",几乎是无人不晓的。其实,"衍纸"的俗称即是"卷纸",是纸艺大家族中比较独特的一员,通过专门的工具将细长的纸条卷成一圈一圈的形状,然后进行拼贴组合的创作。各色纸条本来没有任何稀奇,但若用剪刀一点点裁减、一点点粘贴,将它们进行花式组合,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那个时候,你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美丽没有界限,充满创意的世界才足够精彩。感兴趣的朋友,何不一起动起来,发散思维,慧心而作!  相似文献   

6.
正王家大院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素有"王家三宝"的美誉,而在这一件件雕刻精美、保存完好的文物背后,是该景区三雕传承人任清文16载如影随形般的精心守护。初见任清文,就一个字"精",小眉小眼小身材;再见任清文,还是一个字"精",精于武术,擅长跳舞;再近任清文,更是一个字"精",精通匠艺,精益木雕。任清文精精瘦瘦,虽已年近五十,但每天都会习武健身,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有他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使得他在王家大院口碑芬芳。他自小痴迷木雕,16岁时拜师学木工,后专门从事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多年进行人体气味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体气味库",利用气味识别技术,多次成功协助缉拿元凶,使公安战线又多了一件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正>为适应市场,围绕着"产品创新"和"产品创意",以李艳军为代表的永乐理天桃木雕刻工艺坊的雕刻从业者们狠下工夫,创造出了一批有文化背景、实用性较强的工艺品,让人们在感慨于这一民间工艺精湛的同时,也折服于技师们工艺之外的"智慧"。桃木在师傅们灵巧的手中,经过打、锯、镂、雕等繁琐的刀法,变成一件件古色古香的精美工艺品。  相似文献   

9.
<正>"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听起来是一件很潇洒的事情,但对像猎豹这样的中型掠食者来说,生活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痛快——它们也需要"精打细算节俭度日",有时候也会遇到"烦心事"。来自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的大卫·斯坎特伯雷和来自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特里·威廉姆斯分别为我们揭秘了猎豹和美洲狮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里的很多人都有一大堆旧衣服,这些衣服积压很久后要么被丢弃,要么被捐赠,它们有没有更好的使命?作为一名新锐的时装设计者,张娜想到的是对衣服"再改造",让人们可以继续穿。在张娜创办的"再造衣银行"里,一件件旧衣被"改头换面",开启了一场"奇幻的漂流"。旧衣服重新拼布再销售2004年,从法国进修回国之后,张娜并没有回到故乡北京。其实,这并非年轻时"叛逆的选择",而是考虑到上海的面料市场与加工产业更为发达,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加上对海派文化的喜爱,她义无反顾地来到上海安  相似文献   

11.
正鎏金技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通过开创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才创造出的工艺。是传承两千多年的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主要是将金和水银混合成"金汞剂",涂抹在铜或银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附着在器面不脱,用于提高器物的光亮性和色泽度,从而增强金银铜器的观赏效果,谓之"鎏金"。始于战国中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河南辉县固围村一号墓祭祀坑出土的一件璜,用七块玉石和两枚鎏金的铜兽制成,是已发现的最早的鎏金器物。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15,(2):26-27
<正>栩栩如生的小狗、令人馋涎欲滴的寿桃、生动逼真的《西厢记》、气势恢宏的《清明上河图》……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遐想、无比美好的指尖世界,这就是近年来国内异军突起的"晋绣坊"的作品。晋绣是我国黄河流域深扎在民间的一种古老传统工艺,绣法主要为牵绣,立体感强,整体饱满、厚重,以宫廷绣品鞋垫、虎头葫芦为代表作,在晋中一代流传有1 700多年之久,极具山西地方特色。然而,一直以来,它"养在深闺人未识",声名和影响远不及"四大名绣"。  相似文献   

13.
百花园中信步,艺术瑰丽无数。交城堆绫作为"花中锦绣",其作品大体可分为花鸟鱼虫、山水园林风景、仿古神话、古代仕女、吉祥寓意以及地方特色等六大系列,件件珍品,品品绚丽。  相似文献   

14.
正泥塑,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是用泥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匠人们手捏刀拨,化腐朽为神奇,赋予了泥土全新的生命力,将看似普普通通的泥土幻化成了一件件传神的艺术佳品,创造出了人间百态。  相似文献   

15.
<正>稷山螺钿漆器的制作,需点螺技师的手艺达到"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的境界。因为哪怕是微微的一丝风,也会将这些薄如蝉翼、细若秋毫、小如针尖的点、丝、片吹掉。要将这样的一点一丝镶嵌在乌黑发亮的漆坯上,必须全神贯注,一气呵成。这一件件的作品,不单纯是双手在劳动,更是背后心的投射,使手制作器物,使人遵守法度,器物之美便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6.
<正>满桌菜肴吃起来固然令人愉快,饭后刷碗却是个相当大的麻烦。你推给我,我推给你,刷碗仿佛成了一个影响家庭幸福指数的"敌人"。其实,只要掌握了刷碗的"必胜法宝",刷碗这件事简直就是小Case。分清主次敌人与脏碗筷作战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清谁是主要敌人。大家可以给碗盘做个分类,没有油的和有油的一定要  相似文献   

17.
铁树开花了     
俗话说"铁树开花,哑巴说话",可见,铁树开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山西太原铁路局印刷厂的铁树开花了,引得附近不少居民纷纷前来一睹其"芳容",并与铁树合影留念,争着"沾喜气". 铁树花苞的直径约10 cm,高约20 cm,颜色金黄,像一穗饱满的玉米,又像一座金光闪闪的宝塔.  相似文献   

18.
<正>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安吉县博物馆。新馆于2012年10月对外开放。馆内设生态厅、历史厅、铜镜厅、临时展厅4个展厅,集中展示安吉历史,展现安吉民风民俗,融历史人文、生态文化、科学知识、信息集成为一体,现有藏品1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1件/套、二级文物118件/套、三级文物1208件/套。作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安吉生态博物馆一直重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现,立足自身定位,发挥馆所优势,在常设陈列的基础上,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筹划全年临展,丰富科普教育内容;利用科普日、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节点,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和教育工作,为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提供学习、娱乐两不误的"第二课堂";并依托"互联网+",构建数字化博物馆平台,进行虚拟展厅、互动系统等制作,以多种形式方便观众参观,丰富科普载体。  相似文献   

19.
以前,我们说饮食要走"抗氧化"路线,因为能帮助女人青春常驻。现在,最新"抗炎饮食"路线又火了起来,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保卫健康。专家指出,抗炎食物可以使关节炎患者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和改善其关节的功能,抗炎症饮食还能大大降低患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许多疾病和"炎症"相关事实上,并不是只有关节炎患者才需要多吃"抗炎食物",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很多疾病都与人体内的"炎症"有关,如心脏病、癌症、老年痴呆和糖尿病等。虽然有的时候发炎并不总是一件坏事,  相似文献   

20.
"花冠头上戴,锦袍真不赖;尾巴似扇子,展开人人爱。"聪明如你,想必已经猜到谜底。作为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孔雀历来被誉为"百鸟之王",俗称凤凰,公为凤,母为凰,是最美丽的观赏鸟,也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古时就有"栽起梧桐树,引进金凤凰,凤凰进谁家,谁家就发达"之说。的确,孔雀之美,人人垂爱,不光因为它出众的品貌,连带其背后所有美好的寓意和传说,人们都想要了解、懂得更多。过去在动物园邂逅孔雀开屏,算得上是一件极其走运的事情。而今,它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想要"观羽",不过几分钟车程的事情,就在太原市郊、东山脚下,新近落成一家叫做"利元孔雀庄园"的生态乐园,得空携一家老小去转转,跟孔雀套套近乎,确是忙里偷闲的一大快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